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2 建筑環境設計思維方法

3.2.2.1 環境構思

首先,要注意設計與環境的關系。設計任何一幢建筑物,其形體、體量、形象、材料、色彩等都應該與周圍的環境(主要是建成環境及自然條件等)很好地協調起來。設計之初,設計者必須對地段環境進行分析,并且要深入現場、踏勘地形。一方面要分析環境特點及其對該工程的設計可能產生的影響,客觀環境與主觀意圖的矛盾在哪里?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是朝向問題還是景觀問題?是地形的形狀還是基地的大小?是交通問題還是與現存建筑物的關系問題等。抓住主要矛盾,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另一方面也要分析所設計的對象在地段環境中的地位,在建成環境中將要扮演什么角色?是“主角”還是“配角”?在建筑群中它是主要建筑還是一般建筑?該地段是以自然環境為主?還是以所設計的建筑為主?在這個場地中建筑如何布置?采取哪種形體、體量較好……通過這樣的理性分析,我們的構思才可能得以順利開展,設計的新建筑才能與環境相互輝映、相得益彰、和諧統一。否則可能會喧賓奪主,各自都想成為標志性建筑,結果必然是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左右鄰舍關系處理不好,甚至損壞原有環境或風景名勝,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

其次,要注意城市環境中的構思。在城市環境中,建筑基地多位于整齊的干道或廣場旁,受城市規劃的限定較多。這種環境中如果該建筑是環境中的“主角”,就要充分地表現,使其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如果不是“主角”,就應保持謙和的態度“克己復禮”,自覺地當好“配角”。另外,設計者還要有城市設計的觀念。從建筑群體環境出發,進行設計構思與立意,找出設計對象與周圍群體的關系,如與周邊道路的關系,軸線的關系,對景、借景的關系,功能聯系關系以及建筑形體與形式關系等。如貝聿銘設計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置于華盛頓廣場的東北角,北臨一條放射形道路,建設基地為梯形,基地東面是國會山,國會大廈就位于此高地上;基地西面為原有的國家美術館西館,考慮到這一特殊地形和環境,新的國家美術館(東館)采用兩個三角形的空間布局,使建筑的每一個面都平行于相鄰的道路,且將主要入口設在西側,與老美術館(西館)遙相呼應(圖3.1)。

圖3.1 貝聿銘設計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

3.2.2.2 主題構思

(1)主題與構思的關系 設計如同寫文章一樣,需要進行主題構思,形成自己的設計觀念(或理念),問題是這個觀念和理念又從何而來呢?應該說:觀念就是由主題而生的,由主題而來的,在沒有主題之前,就不會有觀念,有了主題之后才會有觀念。

(2)主題構思的幾點建議 在設計時,一定要重視主題構思,在未認清主題之前,要反復琢磨、冥思苦想。另一方面設計者也要避免把建筑創作變成一種概念的游戲,更不能牽強附會。

①積累知識,利用知識。在產生觀念之前,應以知識為工具,借以認清主題、分析內容、了解情況,才能有正確的觀念。因為知識是創作的工具,是創作的語言。例如,設計汽車站必須了解車站的管理辦法、使用方式、歷史及當前的發展趨勢;了解交通流線的組織方式和節地的設計方式,有關的規劃和設計的條例,以及借鑒好的旅客車站的平面空間布局特點和優點等。借用這些知識,針對設計的現實問題,可以借他山之石,激發自己的靈感,產生自己的“想法”。

因此,設計構思必須要有充分的知識作為基礎,否則連觀念都弄不清,或主題都抓不住,盲目設計自然不會產生好的結果。

②調查認知,深刻思考。設計前要進行調查研究,要深入洞察,這樣才可能做出良好的設計。如果不深入洞察,則觀念就會失之空洞;如果只研究局部而不顧其他,則觀念就會失之于偏離。

③發散思維,豐富聯想。建筑創作的思維一定要“活”,要“發散”,要“聯想”,要進行多種想法多種途徑的探索。因此,方案設計一開始,必須進行多方案的探索和比較,在比較中鑒別優化。

④深厚的功力,勤奮的工作。建筑設計良好的觀念固然重要,但是沒有深厚的功力,缺少方法、技巧,缺少一定的建筑設計處理能力,也很難把好的觀念通過設計圖紙——建筑語言表達出來。同時,也需要勤奮的工作,像著了“迷”似地鉆進去,就可能有較清醒的思路從“迷”中走出來。

3.2.2.3 仿生構思

建筑應該向生物學習,學習其塑造優良的構造特征,學習其形式與功能的和諧統一,學習它與環境關系的適應性,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都值得研究、學習、模仿。

形態仿生是設計對生物形態的模擬應用,是受大自然啟示的結果。每一種生物所具有的形態都是由其內在的基因決定的;同樣,各類建筑的形式也是由其構成的因子生成、演變、發育的結果。它們首先是“道法自然”的。今天,建筑創作也要依循大自然的啟示、道理行事,不是模仿自然,更不是毀壞自然,而應該回歸自然。在自然界中,生物具有各種變異的本領,自古以來吸引人去想象和模仿,將建筑有意識地比擬于生物。如美國肯尼迪機場的展翅形殼體結構,就是建筑師小沙里寧運用了仿生手法——建筑形象像一只展翅欲飛的大鳥設計而成的(圖3.2)。

圖3.2 小沙里寧設計的美國肯尼迪機場

3.2.2.4 地緣構思

在進行建筑創作時,一般都要了解它的區位,分析它的地緣環境,充分發掘建設地區的地緣文化、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并根據這些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的特征內涵進行創作構思,特別是一些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人旅游資源極豐富的風景區、旅游地等,它們是激發建筑師進行地緣構思的廣闊空間,很多著名建筑師都曾走過這條創作之路。例如,南京是歷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人文薈萃,又“虎踞龍盤”“鐘山風雨”,有著名的紫金山、石頭城、雨花石等廣為人知的地緣特征。因此,近年來,很多大型公共建筑的創作,無論是中國建筑師還是國外建筑師在進行方案創作時都經常應用“地緣構思”法,以表達城市形象、人文精神(圖3.3)。

圖3.3 斯蒂文·霍爾(Steven Holl)設計的南京藝術與建筑博物館

3.2.2.5 功能構思

在主題構思中我們提到,設計者對文化、社會和歷史文脈的深刻理解是方案構思的重要基礎。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建筑的計劃,即立項的目標、功能的需求、運行管理模式、空間的使用與分配、建造方式以及特殊的使用要求和業主的意愿等,這些才是方案評判的最終依據,是塑造成功建筑首要的因素。即任何創作都有一個不能違背的共同的根本要求,那就是建筑建造的目的所需要的適應性及其可發展性,如美國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設計就是功能構思的典范(圖3.4)。

圖3.4 賴特設計的美國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

在進行這種構思時,建筑師與業主或使用者進行討論,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加強對業主意圖的了解,深化對功能使用的理解,可以獲得有助于解決問題的信息。功能構思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功能定位”。功能定位一般在業主的計劃中是明確的,但是設計者對其的認識深度會影響著設計構思的準確性,對于一些綜合性的建筑更要深入了解。

3.2.2.6 技術構思

技術因素在設計構思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建筑結構因素。因為技術知識對設計理念的形成至關重要,它可以作為技術支撐系統,幫助建筑師實現好的設計理念,甚至能激發建筑師的靈感,成為方案構思的出發點。技術構思中包含了結構因素和設備因素兩方面。

結構構思就是從建筑結構入手進行概念設計的構思,它關系到結構的造型,建筑的建造方式,以及建構技術和材料等因素。結構形式是建筑的支撐體系,從結構形式的選擇引導出的設計理念,充分表現其技術特征,可以充分發揮結構形式與材料本身的美學價值。例如,意大利建筑師奈爾維利用鋼筋混凝土可塑性的特點,設計了羅馬小體育館,并于1957年建成。他把直徑59.13m的鋼筋肋形球殼的網肋設計成一幅“葵花圖”;并采用外露的“Y”形柱把巨大的裝配整體式的鋼筋混凝土球殼托起,整個結構清晰、歡快,充分表現了結構力學的美(圖3.5)。

圖3.5 奈爾維設計的羅馬小體育館

除了結構因素以外,還有各種設備,因此也可以從建筑設備的角度進行設計概念的構思。就空調來講,采用集中空調設施和不采用集中空調的設施——采用自然通風為主,二者設計是不一樣的,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建筑構思方案。例如,圖書館的設計要考慮節省能源,創造健康的綠色建筑,這是一種回歸自然的思路。可采用院落式,以創造較好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的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山县| 建湖县| 盐池县| 荣昌县| 老河口市| 钟祥市| 伊宁县| 蛟河市| 沐川县| 潜山县| 藁城市| 山东省| 洛南县| 五大连池市| 多伦县| 许昌市| 井研县| 南郑县| 杭锦后旗| 锦屏县| 彭水| 怀远县| 周至县| 综艺| 晋州市| 南开区| 都江堰市| 长治县| 公主岭市| 集贤县| 晋城| 米易县| 西华县| 汾阳市| 城固县| 射洪县| 邳州市| 平凉市| 南乐县| 和硕县|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