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航天遙感監測油料火災污染環境行為的理論與方法作者名: 陳志莉等本章字數: 992字更新時間: 2020-04-30 19:08:01
前言
我國擁有油庫數量眾多且規模日益擴大,油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概率高、危害極大?,F有油庫火災污染監測手段主要以地面現場監測為主,總體技術水平滯后,難以滿足需要。航天遙感是快速、實時、動態、省時省力監測大范圍油庫火災污染的最佳途徑。國內外鮮有學者開展突發油庫火災污染航天遙感監測研究,缺乏航天遙感監測油庫火災污染的理論與方法。
本書闡述的內容是作者近年來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航天遙感監測油庫火災污染環境行為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和國家863計劃課題(軍口)中部分關鍵研究成果的積累,同時得到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市政工程重點學科、自治區優質本科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項目經費資助”?,F將部分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整理后分享給讀者。
本書共分9章,第1章綜述了航天遙感監測各類火災事故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并分析了油料火災污染特征。第2章闡述了油料燃燒火焰特征光譜分析,提出了油料池火焰識別指數OPFDI。第3章為基于天-空-地一體化平臺的油池火遙感監測實驗研究。第4章對多起油庫火災事故的Landsat 8影像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油料火災火點及煙氣遙感監測識別方法。第5章提出了采用Landsat 8 OLI影像第7波段構建油庫火災溫度反演模型。第6章提出了一種基于小波與分水嶺變換的遙感圖像分割方法,可準確快速地提取油庫目標,為后續模擬預測油庫火災污染提供幾何建模依據。第7章為基于航天遙感信息的油庫火災大氣污染預測與評估研究,并開發了相應的軟件分析模塊。第8章對地表溢油污染的航天遙感探測識別進行了初步探索研究,以實現及時發現油料泄漏事故從而減少發生火災爆炸二次事故的風險。第9章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
本書各章分工如下:第1章由陳志莉、唐瑾、劉洪濤和劉強撰寫;第2章由劉洪濤和劉強撰寫;第3章由楊毅、陳志莉、劉強和唐瑾撰寫;第4、第5章由劉洪濤、胡譚高和陳志莉撰寫;第6章由胡譚高撰寫;第7章由劉強和陳志莉撰寫;第8章由尹文琦、劉強和寧甲練撰寫;全書由陳志莉、劉強、楊毅和寧甲練統稿。
本書的相關研究得到了周志鑫院士、孟新研究員、萬志龍研究員、李為民教授、程承旗教授、李秉秋研究員、張學慶研究員、楊震研究員等專家的無私指點與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書的出版得到了桂林理工大學出版基金的資助,另感謝桂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本書出版過程中給予的支持與幫助。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專家與讀者批評指正。
著者
2019年1月
- 我們星球上的生命:我一生的目擊證詞與未來憧憬
- 油氣田含油污泥處理技術
- 火災原因調查:鑒定·問題·處置
- 綠色轉型之路:來自民間社會的視角
- 地下水在線監測、模型應用與污染預警
- 煙氣脫硫脫硝工藝手冊
- 區域農業面源氮磷遷移轉化過程及其污染特征
- 環境科技項目創新與績效評估:“十一五”水專項科技創新貢獻核算
- 生態恢復與流域發展的實踐與探索
- 環境規制、管理者環境認知與綠色技術創新
- Plasma remediation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環境保護中等離子體治理技術)
- 中國碳市場相關問題研究
- 長江三角洲自然災害數據庫建設與風險評估
- 節能減排科普知識讀本
- 海上能源通道風險分析與突發事件應急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