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采集”是古人重要的生存手段,許多花朵依靠風來傳粉坐果,也許是因為發現了風與收成的某些關系,守信用的風——“信風”一詞被發明出來。所謂“花信風”,原本是指依花期之約而來的風。

我們的先人發明了二十四節氣,它是使中國成為農業大國的重要發明。2016年,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首先將二十四節氣與花朵聯系在一起的是梁元帝,他的《纂要》里記載了最早的二十四節氣花,“二十四番花信風”的出現則要晚得多。據程杰《“二十四番花信風”考》一文考證,“花信風”的說法,最初出于南唐徐鍇的《歲時廣記》, 其義重在風信,而非花信。后來出現的“二十四番花信風”,最初所指也主要是春季的風信。明初王逵在他的《蠡海集》里提出了完整的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花卉名目和排序,并提出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依據,影響甚大,后世所說多出于此。自王逵的“二十四番花信風”之后,“花信風”的重點才從風信轉向花信。

寫了一大段關于“花信風”一詞的文字,其實只是想說明花朵里的文化之深遠。

說文解字里說:華從“艸”。華的本意就是“花”,中華文化與花早在遠古時代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正是因為如此,世界插花的兩大風格之一的“東方插花”,孕育于中華沃土之上。

自隋代小野妹子將佛前供花傳到日本,日本便開始向中國學習插花,直到康熙年間袁中郎的《瓶史》傳到日本,兩個民族插花藝術間的學習和交流持續了一千多年。明治維新之后,日本花道不斷創新,小原流花道便是誕生于那個時代。飛速進步的日本花道超越了日漸凋敝的中國插花,隨著20世紀日本的經濟騰飛,日本花道被傳向全世界,西方只知“Ikebana”卻不知有中國插花。

其實這也不能怪西方人,20世紀80年代,中國人也沒有幾個知道“中國插花”為何物,我們民族的插花在元代以后就逐漸萎縮凋敝,晚清及此后的百年動蕩,最終為這雋永藝術的掩埋蓋上了最后一抔黃土。

在傳統文化迎來復興的今天,中國插花藝術也迎來了新機遇。可畢竟這門藝術已近乎失傳,如何尋回中國插花的文化傳統?這是一個有難度的問題。日本花道在這個問題上,應該可以給我們不少幫助和啟發。

日本花道源于中國插花,大量日本插花所使用的花卉植物都源自中國,就連他們的名字——松、竹、梅、蓮、蘭、菊……都還和他們在故鄉的時候一樣。歲寒三友、四君子,這些花文化中的經典也在日本插花中鮮活如初。中國插花與日本花道如同母子或是姊妹,血脈相連。在恢復中國插花的文化傳統的道路上,研究日本花道,應該是無法逾越的工作之一。

認識靜香老師多年,對于她在插花教育、傳播方面所做的努力甚是欽佩。小原流花道今天在中國的繁榮局面,有老師不小的貢獻。這些貢獻為中國插花的發展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不僅將日本插花的技術介紹給中國的花友,同時也推動了中國插花研究走向深入。甚至近年來中國插花流派不斷涌現的狀況,老師所做的工作亦有著啟發作用,發揮了相當的影響。

靜香老師的新著,更是將小原流插花與中國插花文化中最經典的“二十四番花信風”聯系起來,以日為中用的獨特方式,啟發人們對中國插花的研究,善莫大焉!

萬 宏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于蘇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始县| 外汇| 潢川县| 铜梁县| 郸城县| 华坪县| 启东市| 微博| 清水县| 九江市| 镇沅| 电白县| 龙井市| 花垣县| 清丰县| 弥渡县| 明光市| 叙永县| 扎鲁特旗| 元阳县| 丰县| 浦北县| 广西| 石屏县| 石渠县| 霍邱县| 长治市| 安多县| 精河县| 玛纳斯县| 利辛县| 松阳县| 开化县| 怀远县| 和静县| 溧阳市| 新和县| 诸暨市| 万年县| 胶州市|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