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泥炭工程學
  • 孟憲民 劉興土編著
  • 2775字
  • 2020-04-30 17:22:43

第二節 儲量分級和計算

因為不同勘查階段的工作程度和鉆孔網度不同,因而獲得的儲量數據的精確程度和可靠程度有較大差異,儲量數據的用途和價值也明顯不同。對不同方式獲取的儲量數據進行分級,便于管理利用儲量分析數據,提高儲量數據的價值和有效性。

一、儲量分類

(一)根據勘查階段和工程控制程度劃分的儲量級別

根據礦產勘查階段、勘查精度不同和泥炭儲量地質可靠程度,泥炭資源儲量類型可以劃分為:

1.探明儲量

控制了泥炭礦體形狀、產狀及厚度變化,準確圈定邊界,能明確劃分泥炭品級,掌握泥炭質量變化規律,查明了影響泥炭礦體儲量的夾層和覆蓋層厚度,控制了巖性和巖相變化的儲量稱為探明儲量。探明儲量等同于以前A、B級儲量。探明儲量是泥炭礦區開采設計依據。

2.控制儲量

控制儲量是確定進一步部署勘探和制定泥炭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的依據,勘探精度低于探明儲量。只有基本控制礦體形狀、產狀及礦層厚度變化,主礦體邊界已經有工程控制,泥炭品級和質量變化已經明確,查明了影響礦體較大的泥沙、腐木等夾層,初步了解覆蓋層厚度、巖性和巖相變化的礦體或塊段才能列入控制儲量。控制儲量類似于以前的C級儲量。

3.推斷儲量

推斷儲量是進一步布置地質詳查和礦山建設所探求的遠景規劃量,勘探精度低于控制儲量。推斷的條件是對礦體范圍、礦層厚度、產狀和質量有初步了解。

4.預測儲量

對具有賦存泥炭資源的地區經過預查,有足夠的資料、數據估算出的資源量。

(二)根據礦產資源可行性研究程度劃分資源類型

根據所獲儲量的可行性研究程度可分為可行性研究、預可行性研究和概略研究三種,對應的儲量經濟程度是:

1.經濟儲量

經濟儲量的數量和質量是依據符合市場價格的生產指標計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的市場條件下開采,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環境等其他條件允許,即每年開采泥炭的平均價能滿足投資回報的要求。

2.邊際經濟儲量

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其開采是不經濟的,但接近于盈虧邊界,只有在將來由于技術經濟、環境等條件的改善或政府給予其他扶持的條件下才可能變成經濟有效的。

3.次邊際經濟儲量

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或技術上不可行的,需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技術進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變成經濟有效的。

4.內蘊經濟儲量

僅通過概略研究,做了相應的投資機會評價,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

(三)泥炭儲量分類和編碼

將上述勘探程度和經濟評價程度結合起來,并根據其可靠性的高低,將泥炭儲量劃分為相應類型(表3-2)。其中在探明泥炭資源儲量里,可分成:

表3-2 泥炭礦產資源類型

注:表中所用編碼(111~334),第1位數表示經濟意義,即1=經濟的,2M=邊際經濟的,2S=次邊際經濟的,3=內蘊經濟的,?=經濟意義未定的;第2位數表示可行性評價階段,即1=可行性研究,2=預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數表示地質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斷的,4=預測的,b=未扣除設計、采礦損失的可采儲量。

1.可采儲量(111)

指探明經濟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即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的工作程度要求,并進行了可行性研究,證實其在計算當時開采是經濟的,計算的可采儲量及可行性評價結果可信度高。

2.探明的(可研)經濟基礎儲量(111b)

指探明經濟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即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的工作程度要求,并進行了可行性研究,證實其在計算當時開采是經濟的,但該儲量未扣除設計、采礦損失的儲量。

3.預可采儲量(121)

指探明經濟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的工作程度要求,但僅進行了預可研,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

4.探明的(預可研)經濟基礎儲量(121b)

指探明經濟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的工作程度要求,僅進行了預可研,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且未扣除設計采礦損失的儲量。

5.探明的(可研)邊際經濟基礎儲量(2M11)

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的工作程度要求,可行性研究表明,在確定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但接近盈虧邊界,只有當技術、經濟等條件改善后才可變成經濟的。

6.探明的(預可研)邊際經濟基礎儲量(2M21)

同(2M11)的差別在于本類型只進行了預可行性研究,估算的基礎儲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

7.探明的(可研)次邊際經濟資源量(2S11)

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的工作程度要求,可行性研究表明,在確定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必須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變成經濟的。

8.探明的(預可研)次邊際經濟資源量(2S21)

同(2S11)的差別在于本類型只進行了預可行性研究,資源量估算可信度高,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

9.探明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1)

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的工作程度要求。

二、儲量計算

(一)泥炭資源/儲量估算的一般規定

估算指標:泥炭品級取決于有機質的含量,分為有機質含量30%~50%的準泥炭和有機質含量大于50%的泥炭兩個品級。

儲量計算時,泥炭有機質含量須大于等于30%,礦層厚度須大于30cm。切忌將有機質含量<30%的腐泥、腐殖土、黑土列入泥炭。

裸露泥炭(不包括泥炭沼澤的草根層)層厚必須大于等于0.3m,埋藏泥炭層厚度大于等于0.5m,剝采比小于3。

復雜結構礦體的資源/儲量計算:當夾層大于等于0.1m,應當剔除,并分層估算資源/儲量。泥炭資源/儲量是按實際勘探獲得資源估算的,儲量計算不應包括采空區。

(二)儲量計算方法

各類型資源量計算必須按塊段劃分的要求,劃分各類型塊段。塊段劃分原則上以達到相應控制程度的勘查線、泥炭層頂底板界限或主要層位控制線為邊界。對塊段邊界外部沒有控制工程的,可以做適當的外推,但儲量級別下降。

礦床儲量計算是用各個塊段的體積與泥炭礦石的容重乘積計算而得。為了避免泥炭含水量不同導致泥炭儲量計算的誤差,所以規范中將泥炭的容重統一規定為烘干重,這種測定結果固然有數據精確的好處,但國內外科研和行業多以體積計算泥炭量,用烘干重計算泥炭的總儲量,仍有許多不便之處。當一個泥炭礦床有多個塊段時,泥炭礦床的儲量就是這些塊段泥炭總儲量的總和。

估算單位以干噸(萬噸)計。

(三)泥炭勘查資料編錄

1.對原始資料編錄工作的基本要求

按勘查設計的要求和有關規程的規定,各種勘查工程的原始記錄和數據資料必須齊全、準確、真實、可靠。對自然露頭和各種勘查工程所揭露的地質、水文地質現象,都必須按規定的內容和要求,進行觀測、鑒定和描述。各種觀測、測量記錄資料,都應及時進行處理、解釋和整理。原始資料編錄的工作程序、格式、內容、表達形式、術語等均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各種原始記錄、原始編錄資料以及巖心、樣品、標本等實物資料,必須按有關規定的要求妥善保管,建立完整的原始資料檔案。

2.充分利用勘探資料

按照邊勘查施工,邊分析研究資料,邊調整修改設計的原則,對各種勘查技術手段所取得的資料均應進行及時且充分的分析研究和利用。

3.遵守規范

各階段地質報告的編制,原則上應按有關地質報告編寫規范規定的要求進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盈江县| 手机| 三穗县| 长宁县| 望奎县| 郴州市| 巴马| 西乌珠穆沁旗| 赤城县| 垣曲县| 新巴尔虎左旗| 仁化县| 库车县| 稷山县| 扎兰屯市| 铁岭县| 健康| 元江| 礼泉县| 武冈市| 沅陵县| 如东县| 抚顺县| 当雄县| 开阳县| 大冶市| 鹿泉市| 彝良县| 荆州市| 关岭| 苏尼特左旗| 东乡族自治县| 松桃| 中方县| 游戏| 清丰县| 林芝县| 尚志市| 哈尔滨市| 威海市| 罗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