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造法式》注釋與解讀
- 李誡
- 949字
- 2020-04-30 17:09:56
闌額
原典
造闌額①之制:廣加材一倍,厚減廣三分之一,長隨間廣,兩頭至柱心。入柱卯減厚之半。兩肩各以四瓣卷殺,每瓣長八分。如不用補間鋪作②,即厚取廣之半。
凡檐額,兩頭并出柱口;其廣兩材一栔至三材;如殿閣即廣三材一栔或加至三材三栔。檐額下綽幕方,廣減檐額三分之一;出柱長至補間;相對作?頭或三瓣頭(如角梁)。
凡由額③,施之于闌額之下。廣減闌額二分至三分(出卯,卷殺并同闌額法),如有副階,即于峻腳椽下安之。如無副階,即隨宜加減,令高下得中(若副階額下,即不須用)。
凡屋內(nèi)額,廣一材三分至一材一栔;厚取廣三分之一;長隨間廣,兩頭至柱心或駝峰心。
凡地栿,廣加材二分至三分;厚取廣三分之二;至角出柱一材(上角或卷殺作梁切幾頭)。
譯文
造闌額的制度:闌額的寬度是材的一倍,厚度比寬度少三分之一,長度則根據(jù)間寬而定,兩頭出榫到柱子的中心線。榫頭卯入柱內(nèi)的深度為寬度的一半。闌額的兩肩用四瓣卷殺,每瓣的長度為八分。如果不用補間鋪作,其厚度可以取寬度的一半。
檐額的兩端都超過柱口;其寬度為兩材一栔到三材;如果是位于殿閣之中,那么其寬度為三材一栔,或者增加到三材三栔。檐額之下是綽幕方,其寬度比檐額的寬度少三分之一;綽幕方兩端超出柱口延伸到補間;做頭或者三瓣頭相對(與角梁上的做法相似)。
由額安置在闌額的下面。寬度比闌額少二分至三分(其出卯和卷殺都和闌額的規(guī)定一致)。如果有副階,則在峻腳椽的下面安置。如果沒有副階,則根據(jù)情況增加或者減少,使位置高低適當(如果副階在闌額之下,則不必如此)。
屋內(nèi)額寬度為一材三分至一材一栔,厚度是寬度的三分之一,長度根據(jù)架間寬度而定,兩頭到柱子中心或者駝峰的中心。
地栿的寬度加材二分至三分,厚度是寬度的三分之二;在轉(zhuǎn)角處出柱一材(上角或者卷殺做成梁的切幾頭)。
注釋
①闌額:檐柱間聯(lián)絡(luò)與承重的水平構(gòu)件,兩頭出榫入柱,額背與柱頭平。
②補間鋪作:指在兩柱之間的斗栱,下面接著的是平板枋和額枋。
③由額:即清代的小額枋,宋代稱由額。

額 枋

額枋位置圖
原典圖說
闌額與額枋
闌額即額枋,宋代稱為闌額,清代稱為額枋,指的是建筑中柱子上端聯(lián)絡(luò)與承重的水平構(gòu)件。南北朝及之前,闌額一般放置在柱頂上面,隋唐以后才開始移動到柱子之間。清代的有些額枋是上下兩層重疊的,上面的稱為大額枋,下面的稱為小額枋,兩者之間填上墊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