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赑屃鰲坐碑

原典

造赑屃鰲坐碑之制:其首為赑屃盤龍,下施鰲坐。于土襯之外,自坐至首,共高一丈八尺。其名件廣厚,皆以碑身每尺之長,積而為法。

碑身:每長一尺,則廣四寸,厚一寸五分(上下有卯,隨身棱并破辦)。

鰲坐:長倍碑身之廣,其高四寸四分;駝峰廣三分(余作龜文造)。

碑首:方四寸四分,厚一寸八分;下為云盤(每碑廣一尺,則高一寸半),上作盤龍六條相交;其心內刻出篆額天宮(其長廣計字數隨宜造)。

土襯:二段,各長六寸,廣三寸,厚一寸;心內刻出鰲坐板(長五尺,廣四尺),外周四側作起突寶山,面上作出沒水地。

譯文

修造赑屃鰲坐碑的制度:碑頭為盤起的赑屃,下面設置鰲坐。不包括土襯,從鰲坐到碑頭的高度為一丈八尺。赑屃鰲坐碑構件較多,都是用碑身每尺的長度為標準進行換算,規定這些構件的尺寸。

碑身:長度每增加一尺,那么寬度增加四寸,厚度增加一寸五分。(如果上下有卯口,順著碑身棱邊分瓣。)

鰲坐:長度是碑身寬度的一倍,其高度為四寸四分;駝峰的寬度為三分。其余的地方作龜背的紋理。

碑首:方形的邊長為四寸四分,厚度為一寸八分;碑首的底部是云盤(碑身寬度每增加一尺,其高度增加一寸半),上面六條盤龍相互交纏;碑首中心位置雕刻篆額天宮(其長寬根據字數而定)。

土襯:二段,長度為六寸,寬度為三寸,厚度為一寸;中心位置刻出鰲坐板(長度為五尺,寬度為四尺),外面四周作起突寶山,其平面高出水平之地。

注釋

①赑屃鰲坐碑:古代石碑的一種形式,上面為盤龍石碑,下面為神龜底座。赑屃,傳說中的動物,像龜。又傳說赑屃是龍的九子之一,性好負重,所以用來負石碑。

神龜馱碑

原典圖說

赑屃坐碑

赑屃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之九子之一,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比如上面提到的赑屃鰲坐碑,鰲就是傳說中海里的一種大龜。之所以將赑屃做碑座,還有其重要的文化意義,它象征著權利地位,象征著長壽吉祥,并帶有圖騰崇拜、巫術崇拜等方面的涵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买车| 高唐县| 黑水县| 义马市| 嵩明县| 全州县| 隆德县| 申扎县| 江安县| 华安县| 成武县| 常山县| 南雄市| 万宁市| 弥渡县| 昭苏县| 永昌县| 乡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井陉县| 博湖县| 安阳市| 金乡县| 绵阳市| 西藏| 朔州市| 巩义市| 六枝特区| 贡山| 阿荣旗| 开封县| 来宾市| 楚雄市| 宿州市| 漠河县| 永济市| 同仁县| 仁化县| 建宁县| 尚志市|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