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造法式》注釋與解讀
- 李誡
- 642字
- 2020-04-30 17:09:52
門砧限
原典
造門砧① 之制:長三尺五寸;每長一尺,則廣四寸四分,厚三寸八分。
門限②:長隨間廣(用三段相接),其方二寸(如砧長三尺五寸,即方七寸之類)。若階斷砌,即臥柣長二尺,廣一尺,厚六寸(鑿卯口與立柣合角造)。其立柣長三尺,廣厚同上(側面分心鑿金口一道), 如相連一段造者,謂之曲柣。
城門心將軍石:方直混棱造,其長三尺,方一尺(上露一尺,下栽二尺入地)。
止扉石:其長二尺,方八寸(上露一尺,下栽一尺入地)。
譯文
修造門砧的制度:長度為三尺五寸;每增加一尺長度,寬度就增加四寸四分,厚度則增加三寸八分。
門限:長度根據開間的寬度而定(采用三段相接的方式),門限的方長為二寸(如果門砧長為三尺五寸,那么方長為七寸,依此類推)。如果臺階分上下段砌筑,那么臥柣長為二尺,寬度為一尺,厚度為六寸(雕鑿卯口與立柣拼合)。立柣長度為三尺,寬度和厚度與臥柣的相同(在側面雕鑿一道金口),如果立柣與其他造作相連,則稱為曲柣。
城門心將軍石:抹圓了棱角的長方體造型,長度為三尺,方長為一尺(上端露出一尺于地面,下端栽入地下二尺)。
止扉石:其長度為二尺,方長為八寸(上端露出一尺于地面,下端栽入地下一尺)。
注釋
①門砧:指古代承放門扇立軸的石臺。
②門限:指門檻。

門 砧

青石門砧
原典圖說
門砧
門砧指的是古代門下面的墊基,上面帶有凹槽,凹槽是用來支撐門的轉軸的。門砧的材料一般為石制,其露出地表的部分可以雕刻成獅子等形狀。宋代《營造法式》中規定了制造門砧的尺寸:“長三尺五寸。”現在,隨著住宅的變化,門砧也消失于人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