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造法式》注釋與解讀
- 李誡
- 506字
- 2020-04-30 17:09:51
殿階基
原典
造殿階基①之制:長隨間廣,其廣隨間深。階頭隨柱心外階之廣。以石段長三尺,廣二尺,厚六寸,四周并疊澀壘數,令高五尺;下施土襯石。其疊澀每層露棱五寸;束腰露身一尺,用隔身板柱;柱內平面作起突壸門造②。
譯文
修造殿階基的制度:階基長度根據屋間的寬度而定,而屋間的寬度則要根據屋間的深度而定。階基的外緣寬度根據柱中線以外部分的階基的寬度而定。使用長度為三尺,寬度為二尺,厚度為六寸的石段,階基四周做數層疊澀座式樣,總體高度為五尺;下面鋪設土層來托襯石階。殿階基的疊澀每層露棱的尺寸為五寸,束腰,露出基體一尺;并采用隔身板柱,在柱上平面做浮雕壸門的造型。
注釋
①殿階基:指古代建筑物與室外
地面間的臺基。
②起突壸門造:指浮雕壸門樣的
造型。

階 基

地基上建筑模型圖
原典圖說
階基
階基,即臺階、臺基。由于建筑具有一定的自身重量,因此為了保證建成后的建筑物不向下沉降塌陷,于是古人就在建造房屋前先制作一個平整堅硬的基礎,這就是階基。比較講究的階基會全部用石包砌,一般情況下是在階條石和好頭石之間不用陡板石而改為砌磚,這就是磚階基。有的建筑在階基的前面接砌一個稍微低一些和小一些的平臺,這在清代被稱為“月臺”,其做法與階基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