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造法式》注釋與解讀
- 李誡
- 951字
- 2020-04-30 17:09:37
前 言
北宋中晚期,各地大肆建造宮殿、衙署、廟宇、園囿等,造型極盡奢華,負責工程的大小官吏趁機貪污,整個建筑業腐敗叢生,致使國庫無法應付浩大的開支。面對這種危急情況,熙寧二年(1069 年),宋神宗下令當時負責宮室建筑的部門——將作監,編制出一部關于建筑工程方面的規范書。經過十余年的努力,將作監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 年)將書籍完成,稱為《元祐法式》,但因該書缺乏用材制度,工料太寬,不能防止工程中的各種弊端,因此并沒有實施開來。到了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 年),朝廷又詔令將作監的李誡重新編修,李誡此次編著完成的正是《營造法式》一書。
《營造法式》被學界譽為“中國古代建筑寶典”。全書共三十六卷,其中圖樣六卷,幾乎囊括了當時建筑工程以及與建筑有關的各個方面,把當時和前代工匠的建筑經驗加以系統化、理論化,提出了一整套木構架建筑的模數制設計方法,并提供了珍貴的建筑圖樣。全書體系嚴謹、內容豐富,是中國古代建筑科學技術的一部百科全書。其不但總結了中國歷代勞動人民建筑方面的經驗,而且為后世留下了有關建筑力學和材料力學的豐富史料。自《營造法式》問世以來,歷代許多學者均非常重視此書。20 世紀初期甚至還成立了以《營造法式》為研究核心的中國營造學社。因此,本書的出版,對于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建筑理論,深入解讀傳統建筑經典,以及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學理論和實踐體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書對《營造法式》原著文字部分進行了注釋和解讀,將圖樣部分的圖有選擇性地插入注釋文字中合適的地方,形成了“原著 + 注解 + 譯文 + 延伸閱讀”的內文形式。在“原典圖說”欄目中,還配以相關現代圖片,圖文并茂。可以說,本書不僅保持了原著的魅力,還讓《營造法式》時代感更強,更具有可讀性,大大提升《營造法式》的閱讀價值。本書不僅完整地校注《營造法式》,還根據原著中的要點,結合現代建筑規范,通過對比,讓讀者深刻理解原著的內容,從多方面提升讀者的建筑素養。
本書由吳吉明譯注,周瀾、楊承清、張琴、吳正法、張躍、高海靜、葛新麗、劉海明、劉露、楊杰、王丹丹、臧耀帥、呂君、陳凱、武鵬、李亞奇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對他們付出的勞動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編寫時間和水平有限,盡管編者盡心盡力,反復推敲核實,但難免有疏漏及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便做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