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造法式》注釋與解讀
- 李誡
- 784字
- 2020-04-30 17:09:44
舉折
原典
《周官·考工記》:『匠人為溝洫①,葺屋三分,瓦屋四分。』
《通俗文》:『屋上平曰陠?!?/p>
《刊(匡)謬證俗》:『陠,今猶言陠峻也?!?/p>
唐柳宗元《梓人傳》:『畫宮于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厘而構大廈,無進退焉。』
皇朝景文公宋祁《筆錄》:『今造屋有曲折者,謂之庯峻② 。齊魏間,以人有儀矩可喜者,謂之庯哨,蓋庯峻也。』(今謂之『舉折』。)
譯文
《周官·考工記》中說:“匠人規劃井田,設計水利工程、倉庫及有關附屬建筑,草屋舉高為跨度的三分之一,瓦屋舉高為跨度的四分之一?!?/p>
《通俗文》中說:“屋勢傾斜曲折就稱作陠。”
《刊(匡)謬證俗》中說:“陠,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陠峻?!?/p>
唐柳宗元《梓人傳》中說:“ 把房舍的圖樣畫在墻上,全部按照尺寸詳盡地將其形制和做法表示出來。依照繪制的圖樣精確計算出每一個細小環節,并在此基礎上建造高大房屋,這樣就可以做到精確無誤?!?/p>
皇朝景文公宋祁《筆錄》中說:“現在建造的屋勢傾斜曲折的房屋,稱為庯峻。在齊魏時期,儀表堂堂而有風致的人叫作庯哨,這里的庯峻也即是這樣的意思?!保ㄈ缃癜阉凶鳌芭e折”。)
注釋
①溝洫: 指田間水道、井田、水利工程等。②庯峻:也稱為庯峭, 意思是屋勢傾斜曲折的樣子。

唐宋建筑的材和栔
原典圖說
舉折和舉架
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面是一個凹曲面形狀,而屋面上這種曲面曲度的做法在清代就叫作“舉架”,在宋代則稱為“舉折”。因此,舉折和舉架在建筑中的作用和目的是相同的,只是由于時代或地區的不同,在具體的稱謂以及計算方法方面有一定差異。
舉折與舉架的主要差別在于:舉架是先確定步架的距離,而舉折則是先確定步架距離和整個舉架的高度;舉架是先從檐檁開始,自下而上,舉折則是從脊檁開始,自上而下;舉架是每個步架高跨比為整數或整數加0.5,但整個高跨比一般不是整數,而舉折是每個步架高跨比不是整數,而整個高跨比一定是整數;舉架折線一次就可以完成,舉折則不能一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