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古代哲學的啟示

4.1 “合縱連橫”

4.1.1 故事概要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并立。至中期,齊、秦兩國最為強大,東西對峙,互相爭取盟國,以圖擊敗對方。其他五國也不甘示弱,與齊、秦兩國時而對抗,時而聯合。國家之間沖突加劇,外交活動也更為頻繁,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斗爭。

合縱連橫的實質是戰國時期的各大國為拉攏他國而進行的外交、軍事斗爭。合縱就是南北縱列的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強國,阻止以秦為首的大國兼并弱國;連橫就是秦或齊拉攏一些國家,共同進攻另外一些國家。合縱的目的在于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并;連橫的目的在于侍奉一個強國以為靠山從而進攻另外一些弱國,以達到兼并和擴展土地的目的。據此,當時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戰略家,如蘇秦、張儀、公孫衍等。

最初,合縱與連橫變化無常。戰略家們游說各國,合縱既可以對楚,又可以對秦;連橫既可以聯秦,也可以聯楚,“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這就是所謂的“朝秦暮楚”。但秦國的勢力不斷強大起來,成為東方六國的共同威脅,于是合縱成為六國合力抵抗強秦的策略,連橫則是六國分別與秦國聯盟,各國的連橫也在一定程度上求得茍安。

然而,以秦相張儀主導的秦國連橫活動,目的卻是破壞六國間的合縱,以便孤立各國,各個擊破,最終成就大秦霸業。這一策略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散六國之從(縱),使之西面事秦”(《史記·李斯列傳》),真正達到了通過連橫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縱連橫的斗爭適應了戰國形勢發展的需要,對各國政治產生了很大影響。

4.1.2 現實的啟迪

產業鏈的規劃與建設,就是如何建立合縱與連橫關系的博弈。

如果我們將一個個獨立的產業領域比作秦國之外的六個小國,就會發現,圍繞著企業面臨的處境,合縱時時在發生。我們對內降低成本已經到了極限,對外開展協作也已經控制成本到底線,但是一切努力之下,許多時候,仍然不能和市場這一“大國”抗衡,舉步維艱。我們也時常“朝秦暮楚”,在不同的領域中“跨界”,在市場的縫隙中游走,“連橫”以求得一時緩解,我們稱為“尋找新的增長點”。然而,新的增長點很快被不少“弱國”競相模仿,一時的安寧很快又被打破。

于是,轉型升級被提到日程,但真正的轉型需要不菲的投資,革命化的升級面臨技術、設備和運行等一系列瓶頸問題,更大的問題是時間,我們能否以不多的時間贏得先機?

我們能不能先靜下來,像秦相張儀一樣,想想我們的目的何在?

然后再謀求我們的“霸業”——可持續發展。

4.1.3 慣性中創新

創新的目的何在?目的是在錯綜復雜的市場之中穩操勝券,占得先機。

要想積極“連橫”,先要分析市場這個“大國”有什么特點。

經濟學告訴我們,市場是商品交換順利進行的條件,是商品流通領域一切商品交換活動的總和,是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其基本特征是統一、開發、競爭、有序。決定市場規模和容量的三要素:購買者、購買力、購買欲望。

市場是巨無霸,要和它“連橫”,又不被它吃掉,一定要看它缺什么,或者說,它的短板是什么。

經濟學沒來得及告訴我們,但從無數次教訓中人們悟到,市場的短板是慣性,缺少的是創新。

任何事物發展具有一定慣性,即在一定時間、一定條件下保持原來的趨勢和狀態,雖然產業對未來不可把握,但是人類的認識、思維的進步使人們發現“規律”的重要性。作為企業,發現、認識和利用“規律”(包括市場的、顧客的、技術的、企業發展的)必定增大企業經營的勝算。

在慣性的維持階段,市場盼望創新,但市場創新不同于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屬于較為廣義的創新范疇。在現實生活中,說到創新,常被大家理解為某項技術上的發明創造,這種把“創新”僅限于技術范疇的狹隘理解,妨礙了人們運用“創新”這一銳利武器。因此,我們應該拓寬創新的視野,將創新理解為一個遠遠超出“技術”范疇的、綜合性的經濟概念。

新型的產業創新,在于不分行當和領域,將市場需求以系統方法組合,以物質流的視角分配資源,以循環形式推動清潔生產,以全新的觀點推出產品,這樣與市場“連橫”,快半拍,早一步,正是市場所期待的。

例如,當機械手表已經被瑞士工匠做到十分精致時,其瞬時日差(儀表業術語,指在一個短的時段和規定的環境條件中,用測試儀器所測得的日差測定值)也只能在幾十秒之間,多年間市場呼吁更快更準的新產品問世,在這個市場慣性期,手表行業主動創新,與電子業合作,將石英諧振器這種具有極高的頻率穩定性的諧振元件用于手表行業,使瞬時日差輕松進入秒級,精度提高了幾十倍,新的產品在市場稱霸幾十年。這不是一個單純技術的創新,而是理論、方法和合作的創新。

4.1.4 合縱中發展

再說“合縱”,六國合縱的目的在于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但合來合去還是太弱,最終被強國消滅。而循環產業鏈主張的“合縱”則是組合優質的生產要素,在原料、技術和市場方面實現強強聯合,這樣才能和市場抗衡,立于不敗之地。

在傳統生產要素中,人們往往對于勞動力、土地、資本這些物質化的因素較為重視,認為是組成社會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社會資源,其實無形資產技術、信息對于推動產業轉型發展已經呈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要特別提到的企業家才能,作為獨特而不可替代的無形資產,在生產要素中尤其起到主導作用。

西北某地每年產生大量的碎玻璃,利用價值很低,幾十元一噸還要給廢品回收處送上門去,往往還不夠運費。廢碎玻璃是城市垃圾中最難處理的一部分,既無法焚燒,也無法在填埋中降解,各種玻璃成分復雜,一些碎玻璃還存在有害的成分,隨意丟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可是長期堆存既占地又麻煩,而且不符合工業廢棄物管理規范,必須花一噸幾百元的處理費用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理,僅處理費就要幾十萬元,正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樣看來,這個“小諸侯國”是走到了頭,然而且慢,張良、蘇秦一類的人才出現了。某研究單位一批青年科技人才,開發了碎玻璃產業化的高新技術。他們建立廢碎玻璃回收及綜合利用項目,回收利用廢碎玻璃生產加工泡沫玻璃。這是一種以碎玻璃為主要原料,摻入適量發泡劑后,通過窯爐高溫發泡和退火冷卻后制得,具有均勻的獨立密閉氣隙結構的新型無機絕熱材料。在超低溫到高溫的廣泛溫度范圍內不變質,被譽為“不需更換的永久隔熱材料”,可用于外墻節能保溫材料產品和石油輸送管道的保溫。項目建成后銷售收入1756萬元,利稅309.13萬元,新增就業崗位60個,形成了玻璃循環利用產業鏈。近年來該企業又投資引進更現代化的泡沫玻璃生產線,可對廢碎玻璃進行充分回收,由于全地區只有這一家企業能生產出這種泡沫玻璃,產品又有很強的保溫性和防火特點,價格卻低于泡沫保溫材料的一半,已經有很多客戶向他們發來了訂單,預計年收益能達到1.5億元,實現廢棄玻璃的最大循環利用。

上例中匯集了發泡玻璃這一高新技術、建筑外墻和石油管路保溫這種現實需求,以及資源再生政策準入的利好形勢。廣義的各種生產要素一經組合,形成了全新的市場產品和良好的營銷格局。因此,優質生產要素的發現和組合,是企業由弱到強、由點到面的重要保障。

總之,“合縱”需強強聯合,“連橫”要創新發展,大業可成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灵寿县| 黎川县| 榆社县| 浪卡子县| 青田县| 沾益县| 盐源县| 蒙自县| 达州市| 深水埗区| 香港 | 通渭县| 梨树县| 宁强县| 镇雄县| 定西市| 榆树市| 鞍山市| 公安县| 栾川县| 滕州市| 安康市| 靖边县| 安宁市| 当阳市| 称多县| 新沂市| 荣昌县| 崇明县| 湖口县| 眉山市| 九寨沟县| 嘉荫县| 怀远县| 武山县| 凤山县| 霍城县| 扎鲁特旗| 民丰县| 都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