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讀

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國記者、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鎮。

海明威的父親克萊倫斯·海明威(Clarence Hemingway),是一名杰出的內科醫生。他酷愛打獵、釣魚,熱衷于戶外活動,是一個研究自然界的專業人士,從而引起他兒子對于戶外活動的愛好。他們父子關系密切,常一起外出釣魚和打獵,父親對小海明威要求嚴格。海明威的母親葛瑞絲·海明威(Grace Hemingway)愛好音樂和美術,是個聲線美妙的女低音,曾從事音樂教學、語言與聲音訓練的工作。她是個公理教會信徒,宗教觀念強,把家庭里布置成教堂組織的文化沙龍那樣的氛圍。海明威共有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老二。他母親讓他練習拉大提琴,父親教他釣魚和射擊。海明威從小就興趣廣泛,喜歡擺弄槍支。他學習成績優秀,熱愛各項體育運動,是一個熱情、好競爭的標準美國男孩。他還熱衷于學校的演講團和樂隊,并常給校報投稿,編輯學校報紙,寫短篇小說、詩歌,很早就顯示出他在體育和寫作方面的才華。海明威一生感情錯綜復雜,結過四次婚,幾任妻子多為記者、作家。

中學畢業后,海明威選擇在堪薩斯市的《星報》當一名記者。該工作有機會讓他加深對社會的了解。從那時起,他就學會了怎樣撰寫簡潔有力的新聞報道,為他以后文學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他投筆從戎,1918年5月隨美國紅十字會戰地救護隊來到意大利當救護車司機。7月在意大利北部戰場不幸被敵人的炮彈擊中,經過了十多次手術,換了一個鋁膝蓋,但體內還殘留著部分碎片,這讓他痛苦終生。他用生命的代價,獲得了意大利政府授予他的兩枚勇敢勛章。然而,戰爭給他心靈造成的創傷是永遠難以愈合的。退役后回到家鄉,他重操舊業,為多倫多《星報》撰稿。

海明威結婚后,與妻子一同赴歐洲擔任該報駐法特派記者。在此期間,海明威結識了許多藝術家和名作家,尤其是一些旅居歐洲的美國青年作家。他們直接或間接地目睹了人類這場空前的大屠殺,經歷了種種苦難,因而對社會、人生大為失望,便想通過創作小說來抨擊戰爭的殘酷性,表現出一種迷惘、彷徨和失望。他們被稱為“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的文學創作之路起源于短篇小說和詩歌,他的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備受評論界關注。

本書選譯的《老人與海》《印第安人營地》《殺人者》《拳擊家》《大雙心河》《在異國》《乞力馬扎羅的雪》等均為海明威的經典代表作,大多來自于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和《沒有女人的男人》。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創作的巔峰。這部小說的文字很簡短,全文不足三萬字,但就是這部簡短的小說,出版之后卻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并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故事圍繞一位名叫圣地亞哥的古巴老漁夫展開。老人接連八十四天沒有收獲,但他仍不肯認輸,而是充滿了奮斗的精神,終于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英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拖著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跟它纏斗了兩天兩夜,終于用魚槍把它刺死。但由于魚太大,他只能把它拴在船邊。在返回港口的途中,許多鯊魚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與它們搏斗,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不過他還是一一殺死了它們,但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盡地拖著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回港。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該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夫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所乘的船在暴風雨中沉沒,富恩特斯搭救了他。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經常一起出海捕魚。一次,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由于這條魚太大,他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大魚被鯊魚圍食,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海明威在《鄉紳》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碧水之上:海灣來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記敘了一位老人獨自駕著小船出海捕魚,捕到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但魚的大部分被鯊魚吃掉的故事。當時這件事給了海明威很深的觸動,并覺察到它是個很好的小說素材。于是,他前后僅用了八周時間,1951年3月完成了初稿。初版于1952年9月1日發行,首印五萬冊,同時在當天的《生活雜志》上也刊登了。眾多讀者為了盡早看到這部小說,竟然在兩天之內將五百萬份雜志搶購殆盡。不但普通讀者喜歡,評論界也異口同聲地贊賞《老人與海》,認為海明威的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峰。海明威本人也認為這是他“這一輩子所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海明威在整個創作生涯中塑造了許多“硬漢”形象。他們大多是拳擊手、斗牛士、漁夫、獵人、戰士等下層人物,生活貧困,屢受挫折,但他們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力,始終保持人的尊嚴和勇氣。他們身上,具有一種不屈不撓、堅定頑強,面對暴力和死亡而無所畏懼,身處逆境而不氣餒的堅強性格。圣地亞哥正是這種“硬漢”的典型代表。雖說老人最后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講,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不屈服于命運,無論在怎樣艱苦卓絕的環境里,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他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

在海明威看來,人生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就像老人那張用好多面粉袋子補過的舊帆,“看上去就像一面屢次戰敗的旗幟”。但老人始終沒有停下行動的腳步。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在于行動本身。所以,海明威為他所鐘愛的硬漢們找到了靈魂,這靈魂就是人類亙古不變的永恒價值——與命運做殊死抗爭的悲壯與崇高。這部小說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論”。他行文簡單、樸素,然而隱藏著非常豐富的信息,真可謂是深奧的簡潔。

《印第安人營地》是海明威早期創作的一部優秀的短篇小說,它講述了一個死亡的故事。這個故事開始于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印第安產婦難產,生了兩天也沒把孩子生下來,尼克那身為醫生的父親就帶著小尼克到印第安人營地出診。他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做完了接生手術,這讓小尼克目睹了兒奔生、母奔死那撕心裂肺的充滿分娩之苦的場面。小說不僅技巧精湛,故事情節奇異,還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審美意味,那就是“死亡”意識。作者從一個兒童的視角來呈現死亡,而且還使這種死亡顯得特別神秘、冷靜和客觀。

《殺人者》講的是兩個殺手受人之托,來到一家快餐店,一邊威脅伙計,一邊捆綁廚師,等待目標出現。整篇故事沒有人物介紹,沒有情節的來龍去脈,也沒有作者的聲音,以對話開篇,以對話結束,雖題名為“殺人者”,卻沒有出現應有的血腥場面。為何目的,小說也避而不談。對景物描寫也只有寥寥數筆。然而簡單的對話卻交代了故事的感情基調。主人公尼克偶然目睹了這場殺人未遂的事件,世事的邪惡讓他過度敏感,在邪惡面前只能選擇逃跑,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社會風氣的不滿和憤恨。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海明威小說的“冰山原則”的具體體現。

《拳擊家》中,小尼克講述了第一次離開家之后的故事。他因為沒有買票而被人從一輛疾駛的火車上扔了下來。在沿著鐵路走向下一個市鎮的途中,他偶遇一個曾獲拳擊冠軍的人,阿德。在火光中,尼克看到了他那變了形的傷殘的臉。他只有一只耳朵,牢牢貼在腦袋一邊。另一只耳朵只剩下個耳根。這些丑陋的面部特征使尼克有些惡心。職業拳擊家向尼克坦白說自己有點不務正業,而且有些懶惰。在獄中有一個黑人照顧他并和他做了朋友。尼克還不知是怎么回事,拳擊家突然間就對他大發脾氣。他緩慢地走向尼克,看樣子要大打出手了。這時跟在拳擊家后面的黑人柏格斯用一根裹著布的棍棒敲他的后腦勺,后者撲倒在地。男孩首次目睹了犯罪和暴力,大為震驚,童心受到傷害。這使他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是毫無理性的。

《大雙心河》通篇詳細描述了尼克·亞當斯回到密歇根州的大雙心河露營和捕魚的過程。該作品的獨特之處在于全部采取白描手法,而且只有一個人物,即尼克·亞當斯。小說中充滿了機械和瑣碎的記敘,容易使讀者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全文分兩部:第一部寫尼克到大雙心河露營捕魚。下了火車之后,他走過滿目瘡痍的土地、支好帳篷、做晚飯、吃晚飯、煮咖啡、喝咖啡,然后睡覺。第二部寫他第二天的生活:逮蚱蜢、準備早餐、喝咖啡,然后去釣魚。他先釣到一條小鱒魚,拋回了河里。然后在深水處釣到兩條大鱒魚。最后把魚收拾干凈,回到帳篷睡覺。這就是海明威在小說中所寫到的一切。富于技巧的細節描述雖然讓人稱道,但是太多的細節描寫也容易使作品大打折扣。有些讀者可能覺得情節過于平淡,但是如果仔細閱讀這些細節,就會發現其中大有文章:為什么尼克會不間斷地、機械地做這些事情呢?海明威的描述為何達到細致入微,甚至是瑣碎的程度呢?為什么尼克感到愉快的原因是他將一切,包括思考的需要全都拋在腦后了?為什么他會在河流變窄的地方害怕進入沼地?然而,這些問題在《大雙心河》中是難以找到答案的。事實上,我們能夠感覺到一些文字的缺失。缺失的中心經常與身心的傷痛有關。我們從何處可以得到有關的背景信息呢?如果我們不了解一些創作于《大雙心河》之前的有關尼克·亞當斯的故事,就無法真正欣賞這部作品。人們通常會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捕魚者的故事,但如果我們把它同其他有尼克·亞當斯出現的小說一同來讀,就會發現情況遠不止于此。海明威有十多篇以尼克·亞當斯為主人公的短篇,如《印第安人營地》《殺人者》《大雙心河》等,反映作者本人青少年時期的成長過程,其中的《大雙心河》是海明威于1924年年初重訪巴黎后寫的九個短篇小說中的末篇,也是最長的一篇。

如果我們把上述這些故事作為一個整體來閱讀的話,尼克的形象就會變得具體清晰了。《印第安人營地》講述了小尼克和父親在一起時常要面對的是痛苦和死亡。《拳擊家》回顧了小尼克離家過著漂泊生活的一段日子。他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各色各樣的犯罪和暴力。《殺人者》則是圍繞尼克不能理解、無法忍受的事情而展開,使其明白了生活中這樣荒謬和奇怪的事隨處可見,使其心靈受到傷害。

《在異國》是篇短小精悍的小說,作者以一個美國軍人的身份描寫了自己在意大利米蘭的經歷。他遠離故土,來到異國他鄉,負傷后,每天得去進行治療。與他同時接受治療的共有五位傷員:一位本來要做律師;一位想要做畫家;他自己曾經是名足球運動員,可現在他的腿已經殘廢了;另一位“男孩”出身于名門望族,第一次上戰場不到一個小時鼻子就被打掉了,醫生要修補他的臉,但不能使他恢復原樣。作者對意大利少校的描寫,是故事的高潮。戰前,他是意大利最了不起的擊劍手,現在他的手卻像嬰兒的小手一般。尤其是他結婚不久的妻子也死于結核病。作品中,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戰爭,而是單刀直入地描寫戰爭與人的關系更為密切的另一個側面。他以冷靜的頭腦,描寫了戰爭對人們肉體和心靈的傷害,表達了海明威對戰爭的看法,這也是他戰爭小說的源頭,確定了他戰爭小說的格調。

《白象似的群山》講述了發生在西班牙北部埃布羅河一個火車站的故事。一個美國男人同一個女孩在等火車的時候,男人設法說服女孩去做一個小手術。小說沒有直接交代是什么手術,但能推斷出是一次人工流產。整部小說基本上是由美國男人和女孩的對話構成,起初氣氛似乎有些沉悶,女孩就采取主動的姿態,稱遠處群山的輪廓在陽光下“看上去像一群白象”。但男人有些心不在焉,他只關心一個話題,就是想勸女孩去做手術。整篇小說只有1455個詞,卻幾乎處處都運用了象征主義手法。作品生動地刻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人們的精神生態狀況。海明威通過對兩位主人公精神世界的關注,揭示了美國社會所存在的精神問題,即人們不知不覺陷入了精神的荒原。

《乞力馬扎羅的雪》是海明威的一部中篇小說,故事主要講述一個作家哈利去非洲狩獵,途中汽車拋錨,皮膚被刺劃破,染上壞疽病。他和他的情人在等待一架飛機來把他送到醫院治療。小說圍繞“死亡”和“即將死亡”描寫,但根本的主題是哈利回到過去,從過去走到現在的歷程回顧。哈利熱愛這個世界。他有很多經歷,跟不同女人的經歷,以及自己所從事的不同職業的經歷。故事的結尾,他死于一場夢境:他乘著飛機,向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的山頂飛去。整個故事是對于一個臨死前的人的精彩描述。海明威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身心受到創傷,憂郁、恐懼如夢魘般糾纏著他。西班牙內戰爆發后,他目睹了西班牙內戰中的生生死死,悲哀與死亡籠罩了他的心靈。海明威傳奇般的經歷,獨特而復雜的遭遇,強化了他對生命的理解,后來的沉重病痛豐富了他對死亡的想象,使他對死亡有著神經質的敏感和宗教式的神秘感。

在寫作風格及手法上,海明威總是以惜墨如金和輕描淡寫著稱。他擅長短篇小說的創作,一生中創作了數量眾多、題材廣泛的短篇小說。他短篇小說中的大部分主人公都由一個神秘的人物尼克·亞當斯擔任。在寫作方法上,他追求語言的凝練。他這種純熟的技法與他豐富的人生體驗、新聞記者的出身和對語言的高度敏感性是密不可分的。他根據自己創建的“冰山原則”,運用一系列象征表現手法,把無限豐富、耐人尋味的內容包含在有限的文字之中。海明威的人物對話簡潔、明快、有力,修辭干凈,韻調自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創作風格。通過人物的對話、用詞、語氣、語調等達到其感情、態度和性格等內在的真實性。他的這一語言風格影響深遠,成為歐美國家幾代作家的楷模。他的筆調瀟灑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也沒有著意的渲染和概括,卻能尖銳地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充分體現了自然主義的白描手法。《老人與海》更具有代表性。它沒有精雕細琢,也沒有微妙深奧,只不過是簡潔質樸、文字平定而已,然而開拓了小說的描寫空間,豐富了小說的文學意蘊,使人產生一種“感情真者,其觀物亦真”的感受。

為了有效地體現“冰山原則”,海明威在作品中十分注重運用象征手法進行創作,這使他的小說敘述高度凝練,賦予普通的生活素材以含蓄深沉的思想內涵,賦予抽象的概念以具體的形象。他作品的意義并不僅僅局限于推動情節發展,其背后總有一個聯系和邏輯性的世界,作品中的每個細節背后都潛在著某種原因。

在《老人與海》中,海是被當作女性來描寫的。在老人打魚過程中,大海始終寧靜、緩緩流動著,即使在鯊魚奪取老人的魚肉時,大海依然那么平靜。她始終安靜、自信、平等地凝視著老人——“硬漢”圣地亞哥。小說的主人公是位“真正的硬漢”,是“生命英雄”的象征。

在小說中,大馬林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人在等待了漫長的八十四天后,大馬林魚出現了,給了老人長久的等待一個回報,滿足了老人的愿望。大馬林魚年輕力盛,但是老人頑強的意志力終于戰勝了大馬林魚。在老人內心,大馬林魚是理想事物的象征,是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標。這象征著,人類在漫長的征途中不知經歷多少苦難,卻仍舊滿懷著對未來的希望,正是憑借這種信念和理想,人類走過漫長的歲月,創造了無數的奇跡和美好的生活。

鯊魚代表著一切破壞性的力量,是阻止人們實現理想和目標的各種破壞力量的集合,是各種邪惡勢力的象征。這部小說寫于上世紀50年代,那時,古巴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民族解放的運動已經逐步進入高潮。在海明威的筆下,主人翁圣地亞哥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漁夫,而是生活在苦難中的古巴底層社會人民的代表之一,而鯊魚是那些殖民主義者和貧困現實生活的象征,為了改變現狀,人們不得不與邪惡勢力做斗爭,而這一切都充分展現了古巴人民頑強的意志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力量,生動地展示了人類與邪惡勢力斗爭到底的偉大精神,凸顯了人類是“真正硬漢”的個性特征。

作品中獅子具有獨特地位,盡管作者未對其做更多的渲染,但其作用不容小視。作者屢次提及老人回憶年輕時看到非洲的沙灘上有獅子出沒,通過獅子來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以烘托老人的心靈世界,這對塑造一位鮮明、生動、豐滿的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義。小說是在“老人正夢見那群獅子”中結束,足見獅子這一意象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與其他意象相比,獅子沒有大海的溫柔和激情,沒有鯊魚的貪婪和兇猛,也沒有馬林魚的毅力和耐心,但獅子有自己獨特的自信和威嚴,發自內心,不怒自威,令人敬畏,這一意象豐富了老人的精神世界。正像老人一次次出海為證明自己,迎接生命挑戰一樣,獅子這一意象也是為老人再次出海做心理上、精神上的準備。老人不愿接受失敗,他相信經過自己持續的努力,最終是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的。

《老人與海》可能是最早倡導人類有節制地開發自然的文學作品。小說中,老人對自然的態度是友好的,他多次稱馬林魚、飛魚甚至黃鶯是他的朋友。對自然貪得無厭的索求是老人所反感的。“想想看,假如人類每天必須去設法捕殺月亮,那會是什么情形呢,他心想。月亮大概會逃之夭夭。但想想看,萬一人類日以繼夜地設法捕殺太陽,又會怎么樣呢?他想,我們真是幸運。”星星、月亮和太陽當然是相對地球而言的,老人這段心理活動乍看之下似乎荒誕不經,但海明威其實想表達的是對地球資源枯竭的擔心,這在20世紀50年代,不得不說是極具先見之明的,而在今天更具有現實意義。

當然,作為現代主義小說的巔峰之作,《老人與海》的豐富性并非這篇導讀所能窮盡,它還有著更為廣闊的詮釋空間,比如整個故事和《圣經》的關聯。作品中援引了不少關于基督受難的細節,這說明作者有意識地把老人比作基督的化身。故事中有兩處被釘十字架的過程。第一次是老人釣上大魚時開始的,第二次是從鯊魚來襲時開始的。為什么是八十七天?這個數字似乎具有很深的含義。文中談到了兩個八十七天,老人曾一度八十七天沒有捕到魚。根據《圣經·馬太福音》第四章,耶穌受洗后,被圣靈引到曠野,禁食四十晝夜,受到魔鬼的試探。(本書中作者特意寫道:“就像無魚可捕的荒漠中那些被侵蝕的地方一樣古老。”無魚可打的沙漠正喻指“曠野”。)這四十天加上基督教大齋期四十天,再加上復活節前的“圣周”七天,剛好八十七天。而這次老人一連八十四天沒打到魚,接下來在海上待了三天,剛好等于基督從受難到復活那三天。兩個八十七天的過程表明人生是循環的,是無休止受難的過程。再者,“圣地亞哥”這名字就是圣雅各在西班牙語中的拼法。圣雅各原是個漁夫,是耶穌最早收的四門徒之一。

綜上所述,《老人與海》在短短的篇幅中融合了如此復雜的層次,把它們交織在一起,可以說做到了渾然一體,天衣無縫。作者真是頗為用心。這座冰山隱藏在海面之下的龐大部分,還是留給讀者通過閱讀去親自感受好——我相信這將會是一個很愉快和充滿驚喜的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池县| 石台县| 冷水江市| 新野县| 探索| 静乐县| 二连浩特市| 莲花县| 台江县| 开江县| 溆浦县| 松滋市| 长岛县| 铜陵市| 海门市| 普兰店市| 昔阳县| 大兴区| 东丽区| 普安县| 长春市| 安乡县| 界首市| 时尚| 广东省| 清原| 咸丰县| 义乌市| 夹江县| 九寨沟县| 杂多县| 图木舒克市| 禄丰县| 甘肃省| 遵化市| 晋城| 象山县| 高雄市| 察雅县| 石棉县|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