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語
- (戰國)左丘明撰 (三國吳)韋昭注
- 2字
- 2020-03-25 15:55:09
卷四
魯語上
曹劌問戰
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于莊公。[1]公曰:“余不愛衣食于民,[2]不愛牲玉于神。”[3]對曰:“夫惠本而后民歸之志,[4]民和而后神降之福。[5]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務治而小人務力,動不違時,財不過用,[6]財用不匱,莫不能使共祀。[7]是以用民無不聽,求福無不豐。今將惠以小賜,祀以獨恭。[8]小賜不咸,獨恭不優。[9]不咸,民不歸也;不優,神弗福也。將何以戰?夫民求不匱于財,而神求優裕于享者也,[10]故不可以不本。”[11]公曰:“余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12]對曰:“是則可矣。[13]知夫茍中心圖民,智雖弗及,必將至焉。”[14]
[1] 長勺,魯地。曹劌,魯人也。莊公,魯桓公之子莊公同也。初,齊襄公立,其政無常,鮑叔牙曰:“君使民慢,亂將作矣。”奉公子小白奔莒。魯莊八年,齊無知殺襄公,管夷吾、邵忽奉公子糾來奔魯。九年夏,莊公伐齊,納子糾。小白自莒先入,與莊公戰于乾時,莊公敗績。故十年齊伐魯,戰于長勺也。
[2] 有惠賜也。
[3] 牲,犧牲。玉,珪璧。所以祭祀也。《詩》云:“靡愛斯牲,珪璧既卒。”
[4] 惠本謂樹德施利也。歸之志,歸于上。
[5] 降,下也。民,神之主,故民和神乃降福。
[6] 不過用禮也。
[7] 無不共祀,非獨己也。
[8] 小賜,臨戰之賜。獨恭,一身之恭也。
[9] 咸,遍也。優,裕也。
[10] 裕,饒也。享,食也。民和年豐為優裕也。
[11] 本,先利民莫不共祀也。
[12] 獄,訟也。
[13] 可者,未大備可以一戰。《傳》曰“齊師敗績”也。
[14] 茍,誠也。言誠以中心圖慮民事,智雖有所不及,必將至于道也。
曹劌諫莊公如齊觀社
莊公如齊觀社。[1]曹劌諫曰:“不可。夫禮所以正民也,是故先王制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2]終則講于會,以正班爵之義,[3]帥長幼之序,訓上下之則,[4]制財用之節,[5]其間無由荒怠。[6]夫齊棄太公之法而觀民于社,[7]君為是舉[8]而往觀之,非故業也,[9]何以訓民? 土發而社,助時也。[10]收捃而蒸,納要也。[11]今齊社而往觀旅,非先王之訓也。[12]天子祀上帝,[13]諸侯會之受命焉。[14]諸侯祀先王、先公,[15]卿大夫佐之受事焉。[16]臣不聞諸侯相會祀也,祀又不法。[17]君舉必書,[18]書而不法,后嗣何觀?”公不聽,遂如齊。
[1] 莊公二十三年,齊因祀社搜軍實以示客,公往觀之也。
[2] 賈侍中云:“王謂王事天子也。歲聘以志業,閑朝以講禮,五年之間四聘于王,而一相朝。相朝者,將朝天子先相朝也。”唐尚書云:“先王謂堯也。五載一巡守,諸侯四朝。”昭謂:以《堯典》相參,義亦似之,然此欲以禮正君,宜用周制。《禮》:“中國凡五服,遠者五歲而朝。”《禮記》曰:“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謂此也。晉文霸時亦取于此也。
[3] 終,畢也。講,習也。班,次也。謂朝畢則習禮于會,以正爵位次序尊卑之義也。
[4] 帥,循也。
[5] 謂牧伯差國大小使受貢職也。
[6] 其間,朝會間也。
[7] 太公,齊始祖太公望也。
[8] 舉,動也。
[9] 業,事也。
[10] 土發,春分也。《周語》曰:“土乃脈發。”社者,助時祈福為農始也。
[11] 捃,拾也。冬祭曰蒸,因祭社以納五谷之要,休農夫也。《月令》曰“孟冬祀于天宗,大祀于公社及門閭”也。
[12] 旅,眾也。
[13] 上帝,天也。
[14] 助祭受政命也。
[15] 先王,謂若宋祖帝乙、鄭祖厲王之屬也。先公,先君也。
[16] 事,職事也。
[17] 不法,謂觀民也。
[18]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匠師慶諫莊公丹楹刻桷
莊公丹桓宮之楹,而刻其桷。[1]匠師慶言于公,[2]曰:“臣聞圣王公之先封者,[3]遺后之人法,使無陷于惡。其為后世昭前之令聞也,[4]使長監于世,[5]故能攝固不解以久。[6]今先君儉而君侈,[7]令德替矣。”[8]公曰:“吾屬欲美之。”[9]對曰:“無益于君,而替前之令德,臣故曰庶可已矣。”[10]公弗聽。
[1] 桓宮,桓公廟也。楹,柱也。唐云:“桷,榱頭也。”昭謂:桷一名榱,今北土云亦然。《爾雅》曰:“桷謂之榱。”莊公娶于齊,曰哀姜。哀姜將至,當見于廟,故丹柱刻榱以夸之也。
[2] 匠師慶,掌匠大夫御孫之名也。
[3] 謂若湯、武、周公、太公也。
[4] 為,猶使也。
[5] 監,觀。觀世成敗以為戒也。
[6] 攝,持也。
[7] 先君,桓公也。
[8] 替,滅也。
[9] 屬,適也。適欲自美之,非先君意也。
[10] 已,止也。
夏父展諫宗婦覿哀姜用幣
哀姜至,公使大夫、宗婦覿用幣。[1]宗人夏父展曰:“非故也。”[2]公曰:“君作故。”[3]對曰:“君作而順則故之,逆則亦書其逆也。臣從有司,懼逆之書于后也,故不敢不告。[4]夫婦贄不過棗栗,以告虔也。[5]男則玉帛禽鳥,以章物也。[6]今婦執幣,是男女無別也。男女之別,國之大節也,不可無也。”公弗聽。
[1] 宗婦,同宗大夫之婦也。覿,見也,見夫人也。用幣,言與大夫同贄也。
[2] 宗人,宗伯也。夏父,氏也。展,名也。宗伯主男女贄幣之禮。故,故事也。
[3] 言君所作則為故事也。
[4] 從有司,言備位隨從有司后行也。
[5] 棗,取蚤起。栗,取敬栗。虔,敬也。《曲禮》曰:“婦人之贄,脯、脩、棗、栗。”
[6] 謂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雁,士執雉,庶人執鶩,工商執雞也。章,明尊卑異物也。
臧文仲如齊告糴
魯饑,臧文仲言于莊公,[1]曰:“夫為四鄰之援,[2]結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3]固國之艱急是為。[4]鑄名器,[5]藏寶財,[6]固民之殄病是待。[7]今國病矣,君盍以名器請糴于齊。”[8]公曰:“誰使?”對曰:“國有饑饉,卿出告糴,古之制也。[9]辰也備卿,辰請如齊。”公使往。
從者曰:“君不命吾子,吾子請之,其為選事乎?”[10]文仲曰:“賢者急病而讓夷,[11]居官者當事不避難,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國家無違。[12]今我不如齊,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文仲以鬯圭與玉磬如齊告糴,[13]曰:“天災流行,戾于弊邑,饑饉薦降,民羸幾卒。[14]大懼乏周公、太公之命祀,[15]職貢業事之不共而獲戾。[16]不腆先君之幣器,[17]敢告滯積,以紓執事;[18]以救弊邑,使能共職。豈唯寡君與二三臣實受君賜,其周公、太公及百辟神祇實永饗而賴之。”[19]齊人歸其玉而予之糴。
[1] 魯饑,在莊公二十八年。文仲,魯卿,臧哀伯之孫、伯氏瓶之子臧孫辰也。
[2] 援,所攀援以為助也。
[3] 申,重也。
[4] 艱,難也。是為,為難急也。
[5] 名器,鐘鼎也。
[6] 寶財,玉帛也。
[7] 殄,絕也。病,餓也。
[8] 盍,何不也。市谷曰糴。
[9] 告,請也。
[10] 選事,自選擇其職事也。
[11] 夷,平也。
[12] 無相違恨者也。
[13] 鬯圭,祼鬯之圭,長尺二寸,有瓚,以禮廟。玉磬,鳴璆也。
[14] 戾,至也。薦,重也。降,下也。羸,病也。幾,近也。卒,盡也。
[15] 賈、唐二君云:“周公為太宰,太公為太師,皆掌命諸侯之國所當祀也。”或云:“命祀二公也。”昭謂:《傳》曰:“衛成公祀夏后相,寧武子曰:‘不可以閑成王、周公之命祀。’”職貢如此,賈、唐得之矣。
[16] 戾,罪也。
[17] 腆,厚也。
[18] 滯,久也。紓,緩也。執事,齊有司也。谷久積則將朽敗,執事所憂也,請之所以緩執事也。
[19] 辟,君也。賴,蒙也。天曰神,地曰祇。百辟,謂百君卿士有益于民者也。
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師
齊孝公來伐魯,[1]臧文仲欲以辭告,[2]病焉,[3]問于展禽。[4]對曰:“獲聞之,處大教小,處小事大,所以御亂也,不聞以辭。[5]若為小而崇,以怒大國,[6]使加己亂,亂在前矣,[7]辭其何益?”文仲曰:“國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將無不趨也。[8]愿以子之辭行賂焉,其可賂乎?”
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師,[9]曰:“寡君不佞,[10]不能事疆埸之司,[11]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輿師。”[12]齊侯見使者,曰:“魯國恐乎?”[13]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公曰:“室如懸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14]對曰:“恃二先君之所職業。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齊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夾輔先王,[15]賜女土地,質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16]君今來討弊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之,[17],必不泯其社稷,[18]豈其貪壤地而棄先王之命?其何以鎮撫諸侯?恃此以不恐。”齊侯乃許為平而還。[19]
[1] 孝公,齊桓公之子孝公昭也。魯僖公叛齊,與衛、莒盟于洮,又盟于向,故孝公伐魯,討此二盟。
[2] 欲以文辭告謝齊也。
[3] 病不能為辭也。
[4] 展禽,魯大夫,展無駭之后柳下惠也,字展禽也。
[5] 獲,展禽之名也。御,止也。
[6] 崇,高也,謂自高大不事大國也。
[7] 亂,惡也。
[8] 百物之中可用行賂,將無不趨,言無所愛也。
[9] 乙喜,魯大夫展喜也。犒,勞也。以膏沐為禮,欲以義服齊,明不以賂免之也。
[10] 佞,才也。
[11] 司,主也,主疆埸吏也。
[12] 輿,眾也。
[13] 使者,乙喜也。
[14] 懸磬,言魯府藏空虛,如懸磬也。野無青草,旱甚也。故言何恃也。
[15] 先王,武王也。
[16] 質,信也,謂使之盟,以信其約也。
[17] 釋,置也。
[18] 泯,滅也。
[19] 平,和也。
臧文仲說僖公請免衛成公
溫之會,[1]晉人執衛成公歸之于周,[2]使醫鴆之,不死,[3]醫亦不誅。[4]
臧文仲言于僖公,[5]曰:“夫衛君殆無罪矣。刑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6]大刑用甲兵,[7]其次用斧鉞,[8]中刑用刀鋸,[9]其次用鉆笮,[10]薄刑用鞭撲,以威民也。[11]故大者陳之原野,[12]小者致之市朝,[13]五刑三次,是無隱也。[14]今晉人鴆衛侯不死,亦不討其使者,[15]諱而惡殺之也。[16]有諸侯之請,必免之。臣聞之:班相恤也,故能有親。[17]夫諸侯之患,諸侯恤之,所以訓民也。[18]君盍請衛君以示親于諸侯,且以動晉?[19]夫晉新得諸侯[20],使亦曰:‘魯不棄其親,其亦不可以惡。’”[21]公說,行玉二十瑴,乃免衛侯。[22]
自是晉聘于魯,加于諸侯一等,[23]爵同,厚其好貨。[24]衛侯聞其臧文仲之為也,使納賂焉。辭曰:“外臣之言不越境,不敢及君。”[25]
[1] 溫之會,晉文公討不服也,在魯僖二十八年也。
[2] 成公恃楚而不事晉,又殺弟叔武,其臣元咺訴之晉,故文公執之。事見《周語》中也。
[3] 鴆,鳥也,一名運日,其羽有毒,漬之酒而飲之,立死。《傳》曰:“晉侯使醫衍鴆衛侯,寧俞貨醫,薄其鴆而不死。”在魯僖三十年也。
[4] 不誅醫者,諱以行毒也。
[5] 僖公,莊公之子僖公申也。
[6] 隱,謂鴆也。
[7] 賈侍中云:“謂諸夏不式王命,以六師移之。”昭謂:甲兵,謂臣有大逆,則被甲聚兵而誅之,若今陳軍也。
[8] 斧鉞,軍戮。《書》曰:“后至者斬。”
[9] 割劓用刀,斷截用鋸,亦有大辟,故《周語》曰:“兵在其頸。”
[10] 鉆,臏刖也。笮,黥刑也。
[11] 鞭,官刑也。撲,教刑也。
[12] 謂甲兵、斧鉞也。
[13] 刀鋸以下也。其死刑,大夫以上尸諸朝,士以下尸諸市。
[14] 五刑,甲兵、斧鉞、刀鋸、鉆鑿、鞭撲也。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15] 使者,醫衍也。
[16] 諱殺衛侯也。
[17] 班,次也。恤,憂也。言位次同者當相憂也。
[18] 訓,教也,教相救恤也。
[19] 動發晉侯之志也。
[20] 新為伯也。
[21] 不可以惡,亦不可惡魯也。
[22] 雙玉曰瑴。《傳》曰:“納玉于王及晉侯皆十瑴,王許之。”
[23] 貴其義也。
[24] 爵與魯同者,特厚其好貨也。
[25] 言臣不外交也。
臧文仲請賞重館人
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1]僖公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館,[2]重館人告曰:“晉始伯而欲固諸侯,[3]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諸侯。[4]諸侯莫不望分而欲親晉,皆將爭先,晉不以固班,[5]亦必親先者,吾子不可以不速行。魯之班長而又先,[6]諸侯其誰望之?[7]若少安,恐無及也。”從之,獲地于諸侯為多。反,既復命,為之請曰:“地之多也,重館人之力也。臣聞之曰:善有章,雖賤賞也;[8]惡有釁,雖貴罰也。[9]今一言而辟境,其章大矣,[10]請賞之。”乃出而爵之。[11]
[1] 解,削也。晉文公誅無禮,曹人不服,伐而執其君,削其地也,以分諸侯。事在魯僖三十一年,取濟西田。
[2] 重,魯地。館,候館也。《周禮》: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也。
[3] 人,守館之隸也。固,猶安也。
[4] 有罪,謂不禮文公,觀骿脅也。
[5] 班,次也。
[6] 長,猶尊。先,先至也。
[7] 誰敢望與魯為比也。
[8] 章,明也。
[9] 釁,兆也。
[10] 辟,開也。
[11] 出,出之于隸也。爵,爵為大夫也。
展禽論祭爰居非政之宜
海鳥曰爰居,止于魯東門之外三日,[1]臧文仲使國人祭之。[2]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為政也。[3]夫祀,國之大節也。[4]而節,政之所成也。[5]故慎制祀以為國典。[6]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7]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則祀之,[8]以死勤事則祀之,[9]以勞定國則祀之,[10]能御大災則祀之,[11]能捍大患則祀之。[12]非是族也,不在祀典。[13]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14]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15]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16]共工氏之伯九有也,[17]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18]故祀以為社。[19]黃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財,[20]顓頊能修之。[21]帝嚳能序三辰以固民,[22]堯能單均刑法以儀民,[23]舜勤民事而野死,[24]鮌鄣洪水而殛死,[25]禹能以德修鮌之功,[26]契為司徒而民輯,[27]冥勤其官而水死,[28]湯以寬治民而除其邪,[29]稷勤百谷而山死,[30]文王以文昭,[31]武王去民之穢。[32]故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33]夏后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鮌而宗禹;[34]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35]周人禘嚳而郊稷,[36]祖文王而宗武王。[37]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38]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39]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40]高圉、大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41]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42]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為明質。[43]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44]及九州名山川澤,所以出財用也。[45]非是不在祀典。今海鳥至,己不知而祀之,以為國典,難以為仁且智矣。夫仁者講功,[46]而智者處物。[47]無功而祀之,非仁也;[48]不知而不能問,非智也。今茲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恒知避其災也。”
是歲也,海多大風,冬暖。[49]文仲聞柳下季之言,[50]曰:“信吾過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書以為三策。[51]
[1] 爰居,雜縣也。東門,城東門也。
[2] 文仲不知,以為神也。
[3] 越,迂也,言其迂闊不知政要也。
[4] 節,制也。
[5] 言節所以成政也。
[6] 典,法也。
[7] 加,益也,謂以祭鳥益國法也。
[8] 謂五帝、殷契、周文也。
[9] 殷冥水死,周棄山死是也。
[10] 虞幕,夏杼,殷上甲微,周高圉、大王也。
[11] 夏禹是也。
[12] 殷湯、周武是也。
[13] 族,類也。
[14] 烈山氏,炎帝之號也,起于烈山。《禮·祭法》以烈山為厲山也。
[15] 柱為后稷,自夏以上祀之。草實曰蔬。
[16] 夏之興,謂禹也。棄能繼柱之功,自商已來祀也。
[17] 共工氏,伯者,名戲,弘農之間有城。
[18] 其子,共工之裔子句龍也,佐黃帝為土官。九土,九州之土也。后,君也,使君土官,故曰后土也。
[19] 社,后土之神也。
[20] 黃帝,少典之裔子帝軒轅也。命,名也。
[21] 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帝高陽也,能修黃帝之功。
[22] 固,安也。帝嚳,黃帝之曾孫、玄囂之孫、極之子帝高辛也。三辰,日、月、星。謂能次序三辰以治歷明時,教民稼穡以安也。
[23] 堯,帝嚳之庶子陶唐氏放勛也。單,盡也。均,平也。儀,善也。
[24] 舜,顓頊之后六世有虞帝重華也。野死,謂征有苗死于蒼梧之野也。
[25] 殛,誅也。鮌,顓頊之后,禹之父也。堯使治水,鄣防百川,績用不成,堯用殛之于羽山。禹為天子而郊之,取其勤事而死也。
[26] 鮌功雖不成,禹亦有所因,故曰修鮌之功。
[27] 契,殷之祖,為堯司徒,能敬敷五教。輯,和也。
[28] 冥,契后六世孫、根圉之子也,為夏水官,勤于其職而死于水也。
[29] 湯,冥后九世、主癸之子,為夏諸侯,以寬得民。除其邪,謂放桀捍大患也。
[30] 稷,周棄也,勤播百谷,死于黑水之山。《毛詩傳》云。
[31] 文王演《易》,又有文德。《周語》曰“文王質文”也。
[32] 穢,謂紂也。
[33] 賈侍中云:“有虞氏,舜后,在夏、殷為二王后,故有郊、禘、宗、祖之禮也。”昭謂:此上四者,謂祭天以配食也。祭昊天于圓丘曰禘,祭五帝于明堂曰祖宗,祭上帝于南郊曰郊。有虞氏出自黃帝,顓頊之后,故禘黃帝而祖顓頊,舜受禪于堯,故郊堯。《禮·祭法》:“有虞氏郊嚳而宗堯。”與此異者,舜在時則宗堯,舜崩而子孫宗舜,故郊堯也。
[34] 虞、夏俱黃帝、顓頊之后,故禘祖之禮同。虞以上尚德,夏以下親親,故郊鮌也。
[35] “舜”當為“嚳”字之誤也。《禮·祭法》曰:“商人禘嚳。嚳,契父,商之先,故禘之。”后鄭司農云:“商人宜郊契。”
[36] 嚳,稷之父。稷,周始祖也。
[37] 此與《孝經》異也。商家祖契,周公初時亦祖后稷而宗文王,至武王雖承文王之業,有伐紂定天下之功,其廟不可毀,故先推后稷以配天,而后更祖文王而宗武王也。
[38] 幕,舜后虞思也,為夏諸侯。帥,循也。顓頊,有虞之祖也。報,報德,謂祭也。
[39] 杼,禹后七世、少康之子季杼也,能興夏道。
[40] 上甲微,契后八世、湯之先也。
[41] 高圉,后稷后十世、公非之子也。大王,高圉之曾孫古公亶父也。
[42] 典,法也。
[43] 質,信也。以其有德于民而祭之,所以信之于民心也。
[44] 殖,長也。五行,五祀,金木水火土也。
[45] 謂九州之中名山川澤也。
[46] 講,論也。仁者心平,故可論功也。
[47] 處,名也。
[48] 鳥無功也。
[49] 暖,爰居之所避也。
[50] 柳下,展禽之邑。季,字也。
[51] 策,簡書也。三策,三卿卿一通也,謂司馬、司徒、司空也。
文公欲弛孟文子與郈敬子之宅
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1]使謂之曰:“吾欲利子于外之寬者。”[2]對曰:“夫位,政之建也;[3]署,位之表也;[4]車服,表之章也;[5]宅,章之次也;[6]祿,次之食也。[7]君議五者以建政,為不易之故也。[8]今有司來命易臣之署與其車服,而曰:‘將易而次,為寬利。’[9]夫署,所以朝夕虔君命也。[10]臣立先臣之署,服其車服,為利故而易其次,[11]是辱君命也,不敢聞命。[12]若罪也,則請納祿與車服而違署,[13]唯里人所命次。”[14]公弗取。臧文仲聞之曰:“孟孫善守矣,[15]其可以蓋穆伯而守其后于魯乎!”[16]
公欲弛郈敬子之宅,亦如之。[17]對曰:“先臣惠伯以命于司里,[18]嘗、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數矣。[19]出入受事之幣以致君命者,亦有數矣。[20]今命臣更次于外,[21]為有司之以班命事也,無乃違乎?[22]請從司徒以班徙次。”公亦不取。[23]
[1] 文公,魯僖公之子文公興也。弛,毀也。孟文子,魯大夫,公孫敖之子伯穀也。宅,有司所居也,公欲毀之以益宮也。
[2] 于外寬地以利子也。
[3] 建,立也。位,謂爵也。言爵所以立政事也。
[4] 署者,位之表識也。
[5] 車服貴賤有等,所以自章別也。
[6] 有章服者之次舍也。
[7] 居次舍者之所食也。
[8] 五謂位、署、服、宅、祿也。有其位則治其官、服其章、居其次、食其祿也。君議五者以立政事,為不可改易也。
[9] 下“而”,女也,為欲寬利女也。
[10] 言朝夕者,不宜遠也。
[11] 先臣,父祖之官也。
[12] 言臣不守先臣之職而欲寬利,則是辱命之臣也。
[13] 納,歸也。祿,田邑也。違,去也。若臣有罪,則請歸祿與車服而去其官也。
[14] 里人,里宰也。有罪去位則當受舍于里宰。
[15] 善守,善守職也。
[16] 穆伯,文子之父公孫敖也,淫乎莒,出奔而死于齊。今文子守官不失禮,故可以掩蓋其父之惡,守其后嗣也。
[17] 公,文公也。郈敬子,魯大夫,郈惠伯之后玄孫敬伯同也。亦如之者,亦謂之欲利子于外之寬也。
[18] 言先臣惠伯受命于司里,居此宅也。
[19] 秋祭曰嘗,夏祭曰禘,冬祭曰蒸,春祭曰享。享,獻物也。賈、唐二君云:“臣祭致肉于君謂之致胙。”昭謂:此私祭而致肉,非所宜以為辭也。致君胙者,謂君祭祀賜胙,臣下掌致之也。有數,有世數也。
[20] 出入,謂受使出境入國。奉聘幣以致君命者亦于此宅,有世數也。
[21] 次,舍也。外,外里也。
[22] 違,遠也。言有司以位次命職事于臣,臣在外次,無乃違遠而不便乎。
[23] 司徒,掌里宰之政,比夫家眾寡之官也。敬子自以有罪,君欲黜之,故請從司徒徙里舍也。
夏父弗忌改昭穆之常
夏父弗忌為宗,[1]蒸將躋僖公。[2]宗有司曰:“非昭穆也。”[3]曰:“我為宗伯,明者為昭,其次為穆,何常之有!”[4]有司曰:“夫宗廟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長幼,而等胄之親疏也。[5]夫祀,昭孝也。[6]各致齊敬于其皇祖,昭孝之至也。[7]故工史書世,[8]宗祝書昭穆,[9]猶恐其逾也。今將先明而后祖,[10]自玄王以及主癸莫若湯,[11]自稷以及王季莫若文、武,[12]商、周之蒸也,未嘗躋湯與文、武,為不逾也。[13]魯未若商、周而改其常,無乃不可乎?”弗聽,遂躋之。
展禽曰:“夏父弗忌必有殃。夫宗有司之言順矣,僖又未有明焉。[14]犯順不祥,以逆訓民亦不祥,易神之班亦不祥,不明而躋之亦不祥,犯鬼道二,[15],犯人道二,[16]能無殃乎?”侍者曰:“若有殃焉在?抑刑戮也,其夭札也?”[17]曰:“未可知也。若血氣強固,將壽寵得沒,[18]雖壽而沒,不為無殃。”[19]既其葬也,焚,煙徹于上。[20]
[1] 弗忌,魯大夫,夏父展之后也。宗,宗伯,掌國祭祀之禮也。
[2] 躋,升也。賈侍中云:“蒸,進也。謂夏父弗忌進言于公,將升僖公于閔公上也。”唐尚書云:“蒸,祭也。”昭謂:此魯文公三年喪畢祫祭先君于太廟,升群廟之主,序昭穆之時也。《經》曰“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廟,躋僖公”是也。僖,閔之兄,繼閔而立。凡祭祀,秋曰嘗,冬曰蒸。此八月而言蒸,用蒸禮也。凡四時之祭,蒸為備。《傳》曰:“大事者,祫祭也。毀廟之主陳于太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躋僖公,逆祀也。逆祀者,先禰而后祖也。”
[3] 宗有司,宗官司事臣也。非昭穆,謂非昭穆之次也。父為昭,子為穆。僖為閔臣,臣子之一例而升閔上,故曰非昭穆也。
[4] 明,言僖有明德,當為昭。閔次之,當為穆也。
[5] 長幼,先后也。等,齊也。胄,后也。
[6] 昭,明也,明孝道也。
[7] 皇,太也。
[8] 工,瞽師官也。史,太史也。世,世次先后也。工誦其德,史書其言也。
[9] 宗,宗伯。祝,太祝也。宗掌其禮,祝掌其位也。
[10] 以僖為明而升之,是先禰而后祖也。
[11] 玄王,契也。主癸,湯父也。
[12] 稷,棄也。王季,文王父也。
[13] 不使相逾也。
[14] 未有明德也。
[15] 二,易神之班、躋不明也。
[16] 犯順、以逆訓民也。
[17] 不終曰夭,疫死曰札。唐云“未名曰夭”,失之矣。
[18] 壽寵,老壽而保寵也。沒,終也。
[19] 必以殃終之也。
[20] 已葬而火焚其棺槨也。徹,達也。
里革更書逐莒太子仆
莒太子仆弒紀公,[1]以其寶來奔。[2]宣公使仆人以書命季文子曰[3]:“夫莒太子不憚以吾故殺其君,而以其寶來,其愛我甚矣。[4]為我予之邑。今日必授,無逆命矣。”[5]里革遇之而更其書曰[6]:“夫莒太子殺其君而竊其寶來,不識窮固又求自邇,[7]為我流之于夷。[8]今日必通,無逆命矣。”[9]
明日,有司復命,[10]公詰之,[11]仆人以里革對。[12]公執之,[13]曰:“違君命者,女亦聞之乎?”對曰:“臣以死奮筆,奚啻其聞之也![14]臣聞之曰:‘毀則者為賊,[15]掩賊者為藏,[16]竊寶者為宄,[17]用宄之財者為奸。’[18]使君為藏奸者,不可不去也。臣違君命者,亦不可不殺也。”公曰:“寡人實貪,非子之罪。”乃舍之。
[1] 紀公生仆及季,既立仆,又愛季
而黜仆,仆故弒紀公也。
[2] 寶,玉也。來奔,奔魯也。或有“魯”字,非也。此《魯語》,不當言其魯也。
[3] 宣公,文公之子宣公倭也。命,告也。仆人,官名。文子,魯正卿季孫行父也。
[4] 憚,難也。
[5] 授,予也。
[6] 里革,魯太史克也。遇仆人見公書,以太子殺父大逆,故更也。
[7] 固,廢也。邇,近也。
[8] 夷,東夷也。
[9] 今日必通,疾通之言也。
[10] 有司,司寇。復,反也。文子得書,使司寇出之境,明日反命于公也。
[11] 詰問仆人以違命意也。
[12] 對以里革所更也。
[13] 執里革也。
[14] 言所以觸死奮筆而更公命書者,不欲傷君德耳。奚,何也。何啻,言所聞非一也。
[15] 則,法也。
[16] 掩,匿也。
[17] 亂在內為宄,謂以子盜父也。
[18] 財,玉也。
里革斷宣公罟而棄之
宣公夏濫于泗淵,[1]里革斷其罟而棄之,[2]曰:“古者大寒降,土蟄發,[3]水虞于是乎講罛罶,取名魚,登川禽,而嘗之寢廟,行諸國,助宣氣也。[4]鳥獸孕,水蟲成,[5]獸虞于是乎禁罝羅,矠魚鱉以為夏犒,[6]助生阜也。[7]鳥獸成,水蟲孕,水虞于是禁罝罜,設阱鄂,[8]以實廟庖,畜功用也。[9]且夫山不槎蘗,[10]澤不伐夭,[11]魚禁鯤鮞,[12]獸長麑
,[13]鳥翼
卵,[14]蟲舍蚳蝝,[15]蕃庶物也,古之訓也。[16]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罣罟,貪無藝也。”[17]
公聞之曰:“吾過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為我得法。[18]使有司藏之,使吾無忘諗。”[19]師存侍,[20]曰:“藏罟不如寘里革于側之不忘也。”[21]
[1] 濫,漬也。漬罟于泗水之淵以取魚也。泗在魯城北也,又曰南門。
[2] 罟,網也。
[3] 降,下也。寒氣初下,謂季冬建丑之月,大寒之后也。土蟄發,謂孟春建寅之月,蟄始震也。《月令》“孟春蟄始震,魚上冰,獺祭魚”也。
[4] 水虞,漁師也,掌川澤之禁令。講,習也。罛,漁網。罶,笱也。名魚,大魚也。川禽,鱉蜃之屬。諸,之也。是時陽氣起,魚陟負冰,故令國人取之,所以助宣氣也。《月令》:“季冬始漁,乃嘗魚,先薦寢廟。”唐云“孟春”,誤矣。
[5] 孕,懷子也。謂春時也。
[6] 獸虞,掌鳥獸之禁令。禁,禁不得施也。罝,兔罟。羅,鳥罟也。矠,也。犒,干也。夏不得取,故于時
刺魚鱉以為犒儲也。
[7] 阜,長也。鳥獸方孕,故取魚鱉助生物也。
[8] “罝”當作“罛”。罜,小網也。阱,陷也。鄂,柞格,所以誤獸也。謂立夏鳥獸已成,水蟲懷孕之時,禁取魚之網,設取獸之物也。
[9] 以獸實宗廟庖廚也。而長魚鱉,畜四時功,足國財用也。
[10] 槎,斫也。以株生曰蘗。
[11] 草木未成曰夭。
[12] 鯤,魚子也。鮞,未成魚也。
[13] 鹿子曰麑,麋子曰。
[14] 翼,成也。生哺曰,未乳曰卵。
[15] 舍,不取也。蚳,蟻子也,可以為醢。蝝,蝠陶也,可以食。
[16] 蕃,息也。
[17] 別,別于雄而懷子也。藝,極也。
[18] 良,善也。
[19] 言見此罟則不忘里革之言也。諗,告也。
[20] 師,樂師,存名也。
[21] 寘,置也。
子叔聲伯辭邑
子叔聲伯如晉謝季文子,[1]郤犨欲予之邑,弗受也。[2]歸,鮑國謂之曰:“子何辭苦成叔之邑,欲信讓耶,抑知其不可乎?”[3]對曰:“吾聞之,不厚其棟,不能任重。[4]重莫如國,棟莫如德。[5]夫苦成叔家欲任兩國而無大德,[6]其不存也,亡無日矣。譬之如疾,余恐易焉。[7]苦成氏有三亡:少德而多寵,位下而欲上政,[8]無大功而欲大祿,皆怨府也。[9]其君驕而多私,[10]勝敵而歸,必立新家。[11]立新家,不因民不能去舊。[12]因民,非多怨民無所始。[13]為怨三府,可謂多矣。[14]其身之不能定,焉能予人之邑!”鮑國曰:“我信不若子,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15]今子圖遠以讓邑,必常立矣。”
[1] 子叔聲伯,魯大夫,宣公弟叔肸之子公孫嬰齊也。謝季文子者,魯叔孫僑如欲去季氏,譖季文子于晉,晉人執之。郤犨之妻,聲伯之外妹也,故魯成公使聲伯如晉謝,且請之。事在魯成十六年。
[2] 郤犨,晉卿,苦成叔也,以妻故親聲伯,故欲為請邑以予也。
[3] 鮑國,鮑叔牙之玄孫鮑文子也,去齊適魯,為施孝叔臣也。
[4] 厚,大也。任,勝也。
[5] 言國至重,非德不任國棟。
[6] 任,負荷也。兩國,晉、魯也。
[7] 疾,疫厲也。
[8] 位為下卿,而欲專國政也。
[9] 怨之所聚也,故曰府。
[10] 君謂厲公也。多私,多嬖臣也。
[11] 勝敵,敗楚也。大夫稱家。立新家,謂立所幸胥僮之屬為大夫也。
[12] 不因人之所惡,不能去舊卿也。
[13] 言郤氏多怨,民所始伐也。
[14] 三,謂少德而多寵、位下而欲上政、無大功而欲大祿。
[15] 釁,兆也。言鮑氏若有禍兆,吾不能預圖之。
里革論君之過
晉人殺厲公,[1]邊人以告,[2]成公在朝。[3]公曰:“臣殺其君,誰之過也?”大夫莫對,里革曰:“君之過也。夫君人者,其威大矣。[4]失威而至于殺,其過多矣。[5]且夫君也者,將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縱私回而棄民事,[6]民旁有慝無由省之,[7]益邪多矣。若以邪臨民,陷而不振,[8]用善不肯專,則不能使,至于殄滅而莫之恤也,將安用之?[9]桀奔南巢,[10]紂踣于京,[11]厲流于彘,[12]幽滅于戲,[13]皆是術也。[14]夫君也者,民之川澤也。行而從之,美惡皆君之由,民何能為焉。”[15]
[1] 晉人,晉欒書、中行偃也。
[2] 邊人,疆埸之司也。
[3] 成公,魯宣公之子成公黑肱也。
[4] 君,天也,故其威大也。
[5] 過不積,不至于弒也。
[6] 回,邪也。
[7] 慝,惡也。省,察也。
[8] 陷,墜也。振,救也。
[9] 安用,安用君也。
[10] 南巢,揚州地,巢伯之國,今廬江居巢縣是也。
[11] 踣,斃也。京,殷京師也。
[12] 厲,周厲王也。彘,晉地也。
[13] 幽,幽王,為西戎所殺。戲,戲山,在西周也。
[14] 術,道也。皆失威多過之道也。
[15] 川澤者,以君諭川澤,民諭魚也。從之者,魚從川之美惡以為肥瘠也。
季文子論妾馬
季文子相宣、成,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仲孫它諫曰:[1]“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乎!”[2]文子曰:“吾亦愿之。[3]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4]不聞以妾與馬。”
文子以告孟獻子,[5]獻子囚之七日。[6]自是,子服之妾衣不過七升之布,[7]馬餼不過稂莠。[8]文子聞之,曰:“過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為上大夫。
[1] 仲孫它,魯孟獻子之子子服它也。
[2] 愛,吝也。華,榮華也。
[3] 愿華侈也。
[4] 以德榮顯者可以為國光華也。
[5] 獻子,它之父仲孫蔑也。
[6] 囚,拘也。
[7] 子服,即它也。八十縷為升。
[8] 餼,秣也。稂,童稂也。莠,草,似稷無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