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詞集
- 蘇軾
- 831字
- 2020-03-26 18:34:01
其三 [1]東武會流杯亭[2]
枝上殘花吹盡也,與君試向江邊覓[7]。
問向前、猶有幾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時畢?
風雨外,無多日。
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③。
君不見、蘭亭修禊事[8],當時座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④。
【傅注】
①“東武”,密州。(劉按,《元和郡縣圖志》卷十一:“諸城縣,本漢東武縣也,屬瑯邪郡。”《宋史·地理志》,諸城為密州治所。)
②“漣漪”,風行水上紋。
③《荊楚歲時記》:“三月三日都人并出水渚,為流杯曲水之飲。”詳見《望江南》。(劉按,《荊楚歲時記》:“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間,臨清流,為流觴曲水之飲。”傅《注》轉述其大意也。又按,本書卷十二《望江南》注②引述曲水事頗詳,可參。)
④晉王羲之《蘭亭記》:“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座其次。”又曰:“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劉按,《蘭亭序》見《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
【校勘記】
[1]《全宋詞》編者案:“此首《類編草堂詩余》卷三誤作晁補之詞。”同書晁補之詞存目。
[2]元本詞題作:“東武會流杯亭。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郟淇水入城。”按“郟”當作“邞”,形近而訛。
[3]“南城”,吳訥鈔本作“城南”。“畔”,元本、朱本、龍本作“就”;吳訥鈔本、《二妙集》本、毛本作“固”。
[4]“漣漪”,元本作“郟淇”,朱本、龍本作“邞淇”。按“郟”乃“邞”之訛。
[5]“隱隱遍”,元本、朱本、龍本作“微雨過”。
[6]“高”,元本、朱本、龍本作“翠”。
[7]“試”,吳訥鈔本、《二妙集》本、毛本作“更”。“江”,《東坡外集》作“溪”。“邊”,元本、吳訥鈔本、《二妙集》本、毛本皆作“頭”。
[8]傅本“事”上有“時”字,蓋涉下文而衍,今據元本、吳訥鈔本、《二妙集》本、毛本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