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開創興國平川中學校友文化新篇章
——關于“振榮杯”和“遠譜杯”作文大賽

關于“振榮杯”和“遠譜杯”作文大賽
2015年8月,校友陳祖林先生給時任平川中學校長的王炳華老師打電話,表達了以黃振榮和謝遠譜兩位老師的名字冠名、捐設十年校園作文大賽的想法,得到了王炳華老師的贊同,陳祖林校友給母校發函,正式提出了上述建議。當年10月,首屆“振榮杯”作文大賽正式啟動,2016年3月5日,首屆“振榮杯”作文大賽頒獎儀式隆重舉行。
為什么要向母校捐設教學活動?校友陳祖林說:“中學時代是人生最重要的身心成長階段,一堂課、一件事、一句話,一場活動、一次獲獎、一場沖突,一位老師、一個班級、三年時光……初中正在經歷的,可能成為人生的關鍵事件,正在改變今后的人生道路。感懷于興國平川中學建校90多年來,無數教職工對平川學子殷殷哺育,為一代又一代國家建設者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礎,回母校平川捐設教學競賽活動,首先想表達對母校教育的感恩之情。”

為什么捐設作文競賽?
文以載道。寫作能力集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洞察力、審美情趣和文字表達等于一體,是職業發展、生活體驗和生命質量的最重要素質之一,作為曾經的平川學子之一,校友陳祖林感受尤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平川中學有深厚的國學底蘊。設立作文大賽,期待引導在校平川學子在日益商業化和國際化的社會環境中珍惜寶貴的中學時光,重視國學,提高寫作能力,培養寫作習慣,陶冶高尚情操。
為什么要冠名“振榮杯”和“遠譜杯”?
“振榮”取自曾經任教平川的優秀語文教師兼班主任黃振榮先生的名字,“遠譜”取自曾經任教平川的優秀班主任兼物理教師謝遠譜先生的名字。兩位老師都是改革開放以來平川眾多普通教師的杰出代表,其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育精神,曾經福及一屆又一屆學子。
黃振榮老師已經退休,正在安享晚年;謝遠譜老師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兩位老師是興國教育界的普通勞動者,卻得到遍布全國乃至海外諸多平川學子的崇敬和景仰,經過征求黃振榮老師本人以及謝遠譜老師家屬的意見,他們均同意將此次在興國平川中學捐設的作文競賽冠名“振榮杯”和“遠譜杯”。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陳祖林校友說:“以非常平凡的兩位老師的名字捐設作文競賽,借此表達對母校平川歷代平凡教育工作者的感恩和敬意,也期待以此樹立標桿,激勵在校教職工愛崗敬業,光大平川教育精神。”
“振榮杯”和“遠譜杯”作文大賽共設十年(2015—2024年),其中奇數年份(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和2023年)冠名“振榮杯”,偶數年份(2016年、2018年、2020年、2022年和2024年)冠名“遠譜杯”。大賽每年9月啟動,10月實施,11月評選,12月出獲獎結果并編輯優秀作品匯編,次年3月第一個周六日舉行頒獎儀式。
十年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作文大賽組委會的老師們進行了精心策劃,每年一個主題(見下表),10年漸成體系。

如今,大賽已經舉辦三年,一批又一批獲獎作品、優秀指導教師和優秀班主任出爐,每年的賽事成為校園令人期待的大事,每屆大賽的獲獎作品集在全校師生中發行,平川校園的語文學習氛圍正在積極地發生著時代性的改變。
一年一度的作文大賽頒獎儀式成為平川校園的盛事,黃振榮老師及其親屬、謝遠譜老師家屬、眾多平川校友和各界來賓親臨母校,為獲獎同學、老師頒獎,優秀校友與獲獎同學座談交流,平川校園洋溢著活力、國學、尊師、愛校和感恩的氣息。
是的,“振榮杯”和“遠譜杯”只是代表和符號,是興國平川中學卓越教育實踐獲得社會認可的一個縮影。2017年,平川中學又有了校友捐設的“楊尚滿班”百萬獎學金,這再次證明:平凡崗位、默默奉獻,每一位普通教師的辛勤耕耘都會得到學子和社會的銘記和回饋。相信在平川的歷史長河中將不斷涌現出諸多以普通教師命名的各種校友捐助活動,平川的校友文化將更加蓬勃興盛、多彩多姿。
芬芳四溢、香飄十年 在興國平川中學2016年教師節老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
金秋九月,豐收平川。希望的田野上,夢想終于結穗!平川中學今年高考放了一顆“量子衛星”:肖朝軍同學勇奪市理科狀元,肖朝軍、李林、凌亮優、胡忠林4位同學分別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66名同學榮登“985”金榜,126名同學喜接“211”佳音,1460名平川兒女錄取二本以上高校。明天,他們將肩負紅土地的榮光和重托,揮別母校,再登征途!這在興國平川中學的歷史上是別開生面、史無前例的。
還值得一提的是,首屆“振榮杯”作文大賽58名獲獎作者中有27人為高三同學,這27位獲獎同學全部考上大學,除一位未填報志愿繼續復讀外,26人全部邁進大學校園深造。
事實證明,首屆“振榮杯”作文大賽的舉辦,并沒有影響同學們的正常學習,正常學習與學余競賽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說,作文大賽的成功舉辦讓同學們有了一次對學習、學校、師生和人生進行自我回顧和思考的機會,在某種程度上加強了感恩之心、促進了文學素養、端正了學習態度、激發了學習動力,所有高三獲獎同學絕大部分考上大學,取得了競賽和升學雙豐收!
這得益于校領導和組委會全局統籌,秉持認真負責的務實態度,充分發揮師生民主參與,精心組織、科學調度、合理安排,使“振榮杯”作文大賽與正常教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信有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師生的積極參與,“振榮杯”和“遠譜杯”作文大賽,將在平川校史上芬芳四溢、香飄十年!
興國平川中學首屆“振榮杯”作文大賽獲獎名單
舉辦時間:2015年10月
征文主題:刻骨銘心的求學一二事
頒獎時間:2016年3月5日
一等獎

二等獎

三等獎

優秀獎

新蕾獎

續表

興國平川中學首屆“振榮杯”作文大賽

楊彩根 高級教師,江西省首批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江西省第三屆教育督導評估專家,首屆“振榮杯”作文大賽獲獎者李佳媛、劉康的指導教師。從教32年,抱定宗旨,砥礪前行,始終用對學生的愛心、對教育事業的忠心、對自己的信心以及適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上進心去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劉文華 高級教師,首屆“振榮杯”獲獎學生何桂連、王寧和首屆“遠譜杯”獲獎學生徐鵬的指導老師。從教20年,長期踐行“知識—思維—思想”三位一體的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培養,形成了自我開放而嚴謹的教學風格。

劉啟紅 興國平川中學語文教師,熱愛籃球運動,生活中追求“平常中有熱愛,平靜中有天地”的自我世界,喜歡“行以致遠,務實興邦”的樸實名言。在10年的語文教學中,逐漸領悟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真諦,因此在教學上提倡“語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語文”的思想,力圖改變中學生對語文的偏見或漠視。語文與生活,且行且珍惜。

劉立剛 興國平川中學語文教師。30年來,秉著“有生活才有文章,有真情才有好文章”的理念來教學生寫作文,讓學生在寫作中提高語文素養,提升人格品位,實現“美麗的語文人生”。

藍兆沛 1988年畢業于贛南師范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1990年調入興國平川中學,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謝軍 男,籍貫江西興國,贛南師大中文系本科畢業,中學高級教師。育人以心,富有激情和親和力,具有20多年語文從教經驗,注重中學生作文教學方法指導,所教學生多次榮獲“葉圣陶杯”等各類作文大賽獎。

曾麗萍 開朗,樂觀向上,為人師表,愛崗敬業,虛心好學,潛心教育。關心愛護學生,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愛好文學,教學功底好,指導學生參與各類比賽均獲得優異成績,所任學科成績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多次被評為縣、市優秀教師。

滕梅云 首屆“振榮杯”獲獎學生廖繼勛、黃信達,首屆“遠譜杯”獲獎學生鐘妍、黃可的高中指導老師。杏壇十載,攬清風以盈袖,挈書卷而逸致,教風平和沖淡,信守“生活即語文”的理念,注重引導學生感知生活,尚語文以怡情,樂語文而開懷。

鐘恩樺 男,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畢業于贛南師范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學學士學位。2003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興國平川中學高二語文教研組組長。歷年所任教班級高考語文成績均名列年級前列。在省市各級刊物發表論文多篇,2015年被評為“興國縣優秀班主任”。
人生之路,書寫自己的精彩 在平川中學首屆“振榮杯”作文大賽頒獎儀式上的發言
作為首屆“振榮杯”作文大賽的一等獎獲得者,我的內心極其高興與自豪,心中涌動著對老師、對學校的感激之情。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所有參賽同學向辛勤組織此次作文大賽的各位校長老師說聲“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發展需憑借愛與責任代代相傳,“振榮杯”作文大賽承載著愛與責任,是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盼和對社會責任的主動擔當。
感謝黃振榮老師所樹立的教師楷模,如今已接近80歲高齡的黃振榮老師親赴頒獎現場,用他那充滿慈愛的聲音表達對平川學子的殷切關愛。
感謝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和積極投稿的各位同學,是競爭成就卓越。經歷不同,感受不同,寫就的文章自然不同,正是因為這種多樣化的成長體驗,我們才分享到同學們心靈花園的姹紫嫣紅。
于我而言,作品《路》的獲獎不僅是對作品的認可,更是對我“不斷向前走”這一信念的認可。那路是實實在在橫亙在眼前的,一直向前延伸,通往那名為“雞高嶺”的世外桃源;那路又是模糊縹緲的,眼前似乎總有霧氣氤氳,看不到盡頭,不知坎坷與否,充滿未知。也正如我所說:這路我必將走下去,求學之路本就是避不開的人生之路,全力以赴方能無愧于心。
關于寫作,我一直是極其熱愛的,把心中所思所想隨心所欲描繪勾勒,當落筆成文時,一個個文字便仿佛成了躍動的音符,帶給你美感與成就感。雖對于語言的駕馭能力較強,但我也發現自己有較大的局限,那就是太過隨心所欲,缺乏構思上的打磨,骨架才是撐起一篇言語分明的好文章的關鍵,內容自然是血肉,是靈魂所在了。“生活,生活!”能打動人心的東西必定根植于現實生活,在字里行間似乎能看到作者行走的一步步軌跡,真情實感,絕不浮夸。
一支筆力量很小,到了魯迅手里,便成了喚醒國人的利劍;到了冰心手里,便成了呼喚愛與暖的口哨;到了我們平凡人的手里,便成了我們說出心聲的載體。所以,勇敢拿起自己的筆,寫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再次感謝校友們對母校的深情厚誼,教育的發展需你我共同努力!
一群講故事的人《興國平川中學首屆“振榮杯”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集》后記
每個人的一生都被約定俗成地分成了幾個階段:出生,上學,工作,成家,立業,退休,頤養天年直至塵歸塵土歸土。幼年時的蹣跚學步牙牙學語,曾經帶給父母家人多少驚喜和感動,你已不復記憶,無從知曉。長大了,上學了,考試了,升學了,獲獎了……求學路上的風霜、雨雪、晨曦、彩虹,總能觸動你的內心,讓你為之哭、為之笑、為之傷心、為之歡唱。歌德詩云:“我曾經領略過一種高尚的情懷,它使我至今難以忘卻,這是我的煩惱!”那么,在十余年的讀書生涯里,每一個人,也都應該領略過這種高尚的情懷,都應該有過難以忘卻的“少年歌德之煩惱”吧!?
2012年12月8日,莫言在出席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時進行了題為“講故事的人”的演講。這位站在世界文學巔峰的文學巨擘用平緩的語氣講述了在那個特定年代、特定地方的那些令他刻骨銘心的人和事,讓世界知曉了這位飽受童年輟學,飽受饑餓、孤獨、無書可讀之苦的體弱少年,如何早早地開始閱讀社會人生這本大書,如何開始“用耳朵閱讀”,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最終站在世界的舞臺上給全世界人民講故事。或許可以這樣說,正是山東高密這個山鄉的那些艱難生活、那些刻骨銘心的人和事,浸淫了莫言的情感世界,繪制了他的文學版圖,成就了他的文學高度。
莫言的經歷告訴我們,那些高尚的情懷、那些難以忘卻的煩惱,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既然難以忘卻,那就將它們銘記,做一個“講故事的人”。
2015年10月,平川中學1988屆校友陳祖林先生向母校表達了設立“振榮杯”“遠譜杯”作文競賽的意愿。不久,關于在興國平川中學捐設“振榮杯”和“遠譜杯”作文競賽的商議方案送達學校。捐設作文競賽的初衷,一為感懷無數教職工對平川學子的殷殷哺育,二為期待引導在校平川學子在日益商業化和國際化的社會環境中珍惜寶貴的中學時光,重視國學,提高寫作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陳先生搭建起了“講故事”的舞臺,等候著平川學子登臺亮相。隨后,以“刻骨銘心的求學一二事”為主題的平川中學首屆“振榮杯”征文大賽便拉開了帷幕。11月底,平川中學語文教研組從300多篇應征稿件中挑選了60篇作品入圍評選。12月,由本校9位語文教師組成的評審小組對入圍作品進行打分評比。2016年1月11日,評審小組召開碰頭會,對評分后的作品進行分類評判,對存在爭議的作品進行了商討評定。1月13日,評審小組再次召開會議,對入圍的作品逐篇評判,初步挑選出了20篇作品參評一、二、三等獎。1月18日,評審小組召開第三次現場評審會,最終在20篇入評作品中選出了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我教育需要非常重要而強有力的促進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進心。只有當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進心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這次的作文征文活動,何嘗不是一種別開生面的自我教育?我們欣喜地看到,幾乎所有參賽作品在敘述求學經歷時都表達了這種追求和體驗。一等獎獲得者鄒秦輝、何桂連兩位同學的作品分別名為“在路上”“路”,前者側重成長與釋懷,感恩與懷念,讀來讓人感動;后者則是“詩意地行走”之后“孤獨地前行”,閱后令人動容。兩篇文章近乎同題同旨,在回憶山村求學經歷時,都彰顯了求學路上獨立的個人信念。
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個人的故事都是一筆財富。對于所有參賽者來說,參加這樣的一次活動收獲的不僅僅是名次和獎項,更多的還有澄澈心靈的感恩和信念。陳祖林先生在畢業近30年后仍然心系母校,用自己的故事啟迪人心,這種感懷哺育、激勵后學的無私行為,令人感奮,是母校彌足珍貴的一筆精神財富。
至此,平川中學首屆“振榮杯”征文大賽業已落下帷幕,這不是結束,而只是一個開始,這個舞臺還將長期存在。我們期待著更多的莫言式的“講故事的人”登臺亮相、演繹精彩!
2016年1月
興國平川中學首屆“遠譜杯”作文大賽獲獎名單
舉辦時間:2016年10月
征文主題:最難忘的中小學恩師
頒獎時間:2017年3月4日
一等獎

二等獎

三等獎

優秀獎

新蕾獎

續表

續表

2016年興國平川中學首屆“遠譜杯”作文大賽

劉紅梅 參加教育教學工作30年,一直工作在語文教學第一線。熱愛學生,鐘情語文。秉承愛心育人的教育理念,倡導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教學思想,多年來默默耕耘在興國教育這片熱土上,多次指導學生參加省市、國家級作文、演講等比賽并取得優異成績。欣賞泰戈爾“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恬靜生活,熱愛簡單平凡的教育事業,在引領學生探尋真理和獲取智慧的道路上,一直不斷努力前行。

鄧斐 中學一級教師。2002年參加工作,認真負責,思想進步,樂于助人,工作熱情。從教十余年,努力每一天,從不懈怠,一心撲在教學上,用真心、誠心、愛心對待每一位學生。人生格言: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既有苦,也有樂。

康金平 中學高級教師。從教以來,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秉著“德能正其身,才能稱其職,言能明其志”的信念,敬業做事,勤懇為人。人生格言:把愛帶給每位學生,用千百倍的耕耘,換來桃李滿園香。

李曉輝 中學高級教師。工作中奉行嚴格、嚴謹的原則,不允許學生用“不知道”回答問題,因為語文的東西只有知道得多不多、說得好不好的區別。堅持善始善終,布置了的事很少半途而廢,教學不搞花架子,注重實效。

余東東 2003年7月畢業于南昌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熱愛教育事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功底,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受到學生喜愛。教學之余,積極參與科研,論文《讓評價成為激活課堂的有效手段》《高中生語文學習能力評價初探》等在國家級刊物發表。主持有省級課題《校園集體活動與語文教學的關系》,被中國教育發展學會授予“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稱號。

江雪 十余年教育教學經歷,教育學碩士,興國平川中學優秀青年教師。長期堅守在教育一線教書育人,以生為本,因材施教,踐行著“與生為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獲得孩子們的普遍歡迎和喜愛。

王海萍 1996年畢業于贛南師院,20多年教學實踐,真切感悟到:語文教學就是激發學生對文學的熱愛,用富有情感和思想光輝的語言,傳達自己的生命感受。
感恩之心,珍惜每一段緣分 在首屆“遠譜杯”作文大賽頒獎儀式上的發言
在首屆“遠譜杯”作文大賽中獲獎,面對這不虞之譽,我想說的就是——感謝!
優秀學長陳祖林先生心懷桑梓,不忘母校,感恩恩師,“振榮杯”和“遠譜杯”作文大賽為學弟學妹們創設了表達思想、抒發情感的機會和平臺。
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對于我們來說,生活中必須有,也應該有某種人生信仰,它偶爾一句話、一場夢、一種表情或一個動作向我們傳遞一種令人振奮的消息。”以平川兩位普通老師的名字冠名的作文大賽,讓我們感受到那顆真誠而熾熱的心是那樣真實而熱烈地存在,讓我們懂得了“為文即做人”的道理。
感謝許許多多像謝遠譜老師一樣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老師,因為有了他們愛心的澆灌、辛勤的耕耘,才有了滿園桃李的絢麗、遍地稻麥的金黃!
楊絳先生曾說:“個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促,但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于人的自身。”學會感恩,便是修身和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徑。一個擁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一個幸福的人,在他眼中,世界是可愛的,人生是美好的。所以,當他寫文章時,這種情感就自然地流諸筆端。當“感恩”“老師”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成就了世界上最真摯的情感。
我們懷著感恩的心,用稚嫩的筆描述對老師的尊敬和懷念。敬愛的老師,因為有你們的支持、教導和無私的付出與奉獻,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成績和進步,才萌發了我們一次又一次“以我手寫我心”的寫作沖動。
感謝母校,母校以嶄新的氣象為我們創造寧靜致遠、幽雅溫馨的環境,以豐厚的積淀讓我們銘記“讀書養志、明德修身”的校訓。我們將再接再厲,為大美平川爭創新的輝煌,我們將博聞強識,勤奮學習,為寫作的河流不斷注入汩汩的清泉。
古人云:“言為心聲,文如其人。”
“夸逞功業,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不知心體瑩然,本來不失,即無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菜根潭》里的這句話,謹與熱愛寫作的同學們共勉。
銘恩感懷,不忘初心《興國平川中學首屆“遠譜杯”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集》跋
木茂思根,飲水思源,此世之俗理而人之常情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系教育之大計,承家國之未來也。將軍故里,紅土大地,百年平川,名師薈萃,享美譽于四方,育桃李于九州。師恩濃濃,芳香陣陣。九州桃李情系母校,杰出校友銘感師恩。六載中學日,終生平川人。校友陳君祖林,成輝煌之業,懷感恩之心。乙未仲秋,以師之名,捐設“振榮杯”“遠譜杯”,以銘母校之恩,感名師之德。亦希冀傳國學之精粹,掖勤奮之后學,養其著文之雅趣,修其高潔之品行。
“振榮、遠譜”雙杯,為期十載,年分奇偶,奇為“振榮”,偶為“遠譜”。乙未“振榮”,碩果累累,大放異彩,首屆“遠譜”亦將奏凱。平川人同力,眾師生齊心,共襄“遠譜”盛舉。擬計劃,定方案,領導運籌帷幄;廣宣傳,細指導,諸師精心組織;勤動筆,創力作,后學踴躍參與。截稿數百篇,佳作連篇。各年級擇其優者二十余,共計六十又八,以入復評。以九師成評審之組,將入圍之作,評分以判之,得其優者三十,以入終評。又五師精評細審,擇其優者二十,以評等定次。終得特優者二,次優者四,又次者六,優勝者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為師者,亦如春蠶蠟炬,予光予熱以育后學。丙申“遠譜”,以師為題。平川學子,求學十余載,所遇恩師自是不少。擇其至思至深者以記,實為題中之義也。綜觀此番集作,可謂切中要義。或敘恩師談笑風生之逸事,或言其懇切諄諄之教誨,或述其德藝雙馨之品行。辭藻間莫不蘊恩師之濃情,往事中無不有昔日之溫馨。憶往昔求學歲月,念恩師殷殷關懷,此次遠譜之意可謂達矣、備矣、深矣!
籍著文之機,掖后學之輩,誠謝陳君之美意。至此,首屆遠譜大賽帷幕將落。掇佳篇以集之,奇文以共賞。平川學子亦將有感于斯集,縱揮毫墨于書山,凌飛佳作于學海。承校友之志,懷銘感之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書無悔青春,創絢麗輝煌。由是跋之,丙申臘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