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44.尿布的裹法
由于人們認識到嬰兒從出生到生后3個月間有可能發生后天性髖關節脫位,因此開始重視尿布的裹法。髖關節脫位有的屬先天性畸形,嬰兒出生時髖關節就處于脫臼的位置,但生后因兩腿被抻直固定而引起的脫臼也不少見。嬰兒在胎內時呈雙腿“0”形,出生后呈兩腿外展,雙膝屈曲的自然姿勢。處于這種體位時,股骨頭正容納在關節臼內,通過腿部的活動使關節進一步發育成熟,保證在以后站立行走時也不脫位。但如強行將膝關節拉直,雙腿并攏,將導致腿部肌肉緊張,使股骨頭錯位。錯位后引起臼窩發育不良,出現髖關節脫位。所以,裹尿布時應保持這種自然姿態,使髖關節及膝關節能自由活動。三角形的尿布可基本保證這種自然姿勢,但如果系得過緊也會影響腿部的自由活動。對嬰兒來說,把雙腿抻直綁在一起固定住是最不利的。
為了不讓尿或便把衣服弄臟,把尿或便的排泄口及其周圍包住,這無可非議,但要保證不影響腿部的活動,也只好讓尿便漏出一些。以預防脫臼為目的的尿布及尿布套與以前密閉式或三角形尿布比較,弄臟衣服的可能性多一些,但將洗臟衣服與治好關節脫位相比,前者要簡單得多。使用尿布套的目的不是為了防水,而是起固定尿布的作用。
有時已經把成品的尿布買了回來,但有些多嘴的老人看到這些容易外漏的尿布,還會勸你用那種舊式的尿布,這時應多加說明和解釋。
新生兒用的尿布套所帶的說明書中有使用方法,可按說明進行,將臍部露出就可以了。
在醫院時,如使用不影響腿部活動的尿布,容易使被子移動,再重新蓋上則比較麻煩,所以常使用三角形的尿布來限制活動。
氣溫高的季節,為了防止尿布疹的發生,可延長不系尿布的時間。最好不要在每次量身高的時候,將兩腿并攏,向下抻拉。
也有因尿布使用不當而得病的。為女嬰擦粘在臀部的大便時,如果用尿布的一部分從后面向前面擦時,就會使大便里的大腸桿菌粘在陰部,細菌從尿道進入膀胱會引起膀胱炎。這種情況并不常見,而且只發生在女孩身上。但為避免發生這種情況,擦肛門時,最好用濕的消毒脫脂棉從前向后擦。
嬰兒在墊尿布的地方經常發生糜爛,即使很注意換尿布也可能發生。如果已經發生糜爛的話,應盡量勤換尿布,不要總裹著濕尿布,也不要用老式的防水尿布套。
洗尿布時,如不把肥皂洗凈,殘留的肥皂成分可刺激皮膚,所以要用熱水把肥皂徹底清洗凈。當嬰兒糜爛之處的皮膚要脫落時,為了防止細菌侵入,尿布應充分日曬消毒。在沒有太陽的日子,可用熨斗熨干消毒。不要使用掩蓋殘留物的漂白劑或可使吸水性變弱的柔軟劑清洗尿布。
現在紙尿布使用得越來越普遍。如嬰兒對生產紙張時所使用的化學物質不過敏,也不發生皮膚糜爛,紙尿布完全可以使用。每天洗凈晾干30組尿布的確不是件小事,有些人精力不足,不能勝任時也只好應用紙尿布。紙尿布的使用與家庭狀況及資源保護思想等有關,其他人無權干涉。但棉布制的尿布容易適應凸凹不平的身體,更適合嬰兒肌膚。有人認為給嬰兒墊上紙尿布,可不弄臟尿布而便于洗滌,但這個時期大便的處理還不至于達到困難的程度。通常粘在棉織品尿布套上的大便,用溫水再打點洗浴用的固體肥皂,很容易洗掉。
冬季室內溫度較低時,換尿布前可將尿布用電腳爐加加溫,這樣可減少嬰兒體溫的散發。一般家庭都準備25~30組尿布,但也有不夠用的嬰兒。這與嬰兒的個性有關。
45.先天性能關節脫位
這種病毫無痛感,只能靠母親細心觀察才能發現。將嬰兒置于仰臥位,暴露下半身,膝關節屈曲,握住大腿,向下向外按壓,使雙腿外展。如兩側對稱順利外展則無異常,如一側與另一側比有抵抗、不能充分外展時,應去醫院就診。這種病以前稱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現稱先天性髖關節發育異常。以往認為這種病只是股骨頭從其關節窩中脫出造成的,現已弄清其發病分為不同階段,有的處于關節窩發育不良時期,有的處于脫臼階段。
另外,本病不只限于先天性的,也存在后天性的,發生于生后至3個月這段時間里。所以如何防止本病的發生,已引起人們廣泛的重視。100人中有1人可發生脫臼。預防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將嬰兒在3個月以前保持“0”型腿的體位,即可防止本病的發生。
嬰兒在胎內時呈膝關節屈曲,髖關節外展的體位。剛出生時如不施加外力,就會仍保持相同的體位。當給予其不自然的外力時,不利于髖關節的發育。人們普遍認為,嬰兒長大成人后直立行走時,兩腿筆直,才算漂亮。給嬰兒穿上衣服時,如看到嬰兒腿呈“0”型,向兩側叉開,可能會不自主地要把小孩雙腿并攏,硬性抻直,這種做法對嬰兒發育很不利。順其自然,讓嬰兒呈現“0”型腿的姿勢,可使附著于腿部的肌肉充分松弛。如強行將嬰兒膝關節拉直雙腿并攏,可使肌肉緊張,股骨頭向外錯位。股骨頭如不在關節窩內,可使關節窩的骨質發育不良,關節臼變淺。在此基礎上,加上點外力就可能會發生脫臼。如查出股骨頭與其關節窩沒有很好地對位,醫生將根據不同情況,或是指導一下尿布的裹法,或是應用帕弗利克法進行相應治療。通常,在應用帕弗利克法1周后,醫生要檢查嬰兒的腿能否自由活動。如活動受限,則要調整一下皮帶。嬰兒腿部的活動便于使股骨頭與關節窩相接觸,促進關節的形成。如1個月后,股骨頭仍未能很好地進入到關節窩內,則需住院進行牽引,使其良好復位。帕弗利克法如應用得當,從外表即可看出股骨頭是否進到關節窩內,沒有必要總拍X線片。有經驗的醫生能查出關節不穩定,但X線檢查則不能診斷。由于用超聲波能發現關節脫位,所以這種檢查正在取代傳統的X線檢查。帕弗利克法的療程一般為2~3個月。經各種各樣的療法,關節脫位仍不恢復時,應進行關節造影,以決定手術的方法。手術的時期取決于治療開始的年齡及脫臼的程度。
由于超聲波檢查的廣泛應用,現已知生后2周內髖關節呈“不穩定”狀態,但可自然治愈。所以超聲波檢查應在2~4周時進行。如檢查過早,有可能進行不必要的治療。另外,超聲波檢查比較適合于追蹤觀察。骨質尚未形成時,X線片上顯示不出來,這時超聲波可以查出,能更早地發現異常,何況多數人都不愿意接受X線的照射。
髖關節脫位多見于女孩,約為男孩的6倍。家族中有髖關節脫位、足位分娩、畸形足及剖腹產的小孩兒容易發生脫臼。
46.嬰兒洗澡
初產婦在生后15天時給嬰兒洗澡的情況可能不多。因為嬰兒生后1周內是在產院度過的,是由產院的工作人員給洗澡的。在故鄉家里分娩后,洗澡的事情是老母親的工作。在這期間,年輕母親看著這些有經驗的人如何給嬰兒洗澡,很快就學會了。為了防止嬰兒從手中脫落,可將嬰兒用浴巾裹上后再放進浴盆里。為了不讓水灌進耳朵里,可用拇指和中指從后面把耳郭像蓋蓋兒似地按在耳孔上。在柔軟的紗布上擦上香皂從頭開始逐漸向下擦洗,最后輕輕地擦洗兩腿根部。雖然每次都要洗頭,但最好隔3~4天打1次香皂。應注意不要讓香皂水流進嬰兒眼睛里。
父母給嬰兒洗澡時,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不要燙著孩子。耳朵里灌進點水或眼睛里流進點香皂水對嬰兒來說,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燙傷有時可給嬰兒留下終生的傷痕,甚至可能會出現生命危險。
這里先介紹一下為防止燙傷,年輕父母在家里給孩子洗澡時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家里的浴室有洗澡盆,在那里給嬰兒洗澡比較安全。母親洗不了澡的話,父親可以與孩子同時入浴,但父親應先在洗澡盆用香皂把身體洗干凈后,再將嬰兒抱入浴盆。父親給孩子洗澡時,母親可準備好要換穿的衣服,拿著浴巾去接孩子。
大部分人不贊成在家里用嬰兒浴盆給嬰兒洗澡。這是因為現在許多年輕夫婦居住的公寓不具備用盆給嬰兒安全洗澡的條件。給嬰兒浴盆加熱水時,必須有一個裝運熱水的過程。假如說在狹窄的房間里找到了一塊放置浴盆的地方,那么怎樣把熱水運到那里呢?洗澡時水變涼了,需再加點熱水,那么熱水放在什么地方?可以說危險無處不在。
用普通浴盆給嬰兒洗澡時,應將水溫稍調低一些(38℃左右),但有些嬰兒對熱非常有耐受力。應注意避免讓水進入到嬰兒眼睛里,而且絕對不能沖洗口腔內側。海綿不容易晾干,而成為霉菌或細菌隱藏的場所,所以不宜使用海綿洗澡。

嬰兒的后背只有在洗澡時才能看得見,所以母親通過給嬰兒洗澡可了解嬰兒身體的全貌。如果出現什么異常,也會及時發現。
稱量體重可在洗澡后進行。母親用浴巾裹著嬰兒一起上到體重計上讀數,給嬰兒換完衣服后,母親拿著浴巾再上1次體重計,兩者之差即為嬰兒的體重。
洗澡的次數取決于氣溫和排泄物的多少。兩天大便1次的嬰兒并不一定非要每天洗澡,但每天大便5~6次,經常吐奶弄臟頭部的嬰兒,需天天洗澡才能防止皮膚糜爛。有的孩子喜歡洗澡,進到澡盆后顯得非常舒服,甚至睡著了;而有的孩子則討厭洗澡,在澡盆里大哭大鬧。這也與嬰兒個性有關。
何時給嬰兒洗澡?要等父親回來一起給嬰兒洗澡,那就得等到晚上。要避免喂奶后馬上洗澡,至少要間隔1小時。與平時比較,嬰兒吃奶量明顯減少的日子不要洗澡。炎熱季節在洗澡后應喂20~30毫升的糖水或果汁(果汁的調配方法見“98果汁的喂法”)。
47.春夏秋冬
從產院把嬰兒抱回來在房間里睡覺時,如為氣候宜人的春秋季節,應盡可能將窗戶打開,使外面的空氣進入到室內。早春晚秋時節,覺得有點涼時,應注意避免涼風直接吹到嬰兒身上。嬰兒一般都是蓋著被睡覺的,所以風接觸到的部位只有面部。不能因過于擔心著涼,而把孩子關在不透風的像盒子一樣的房間里。
夏天產院開著空調,回到家后,父母可能考慮家里是否也要開空調。但如果匆匆忙忙安上空調,空調溫度的調節與育兒的事情碰到一起,事兒就會多起來。所以如果想要安空調,應在嬰兒出生前1年安裝,熟悉如何調節,否則難以適應。匆忙安上空調,容易使室內溫度變得過涼。室溫應保持在低于外界溫度4~5℃,但一般不要低于25℃。開空調時換氣的問題容易被遺忘,應予以注意。
有的地方并不需要安裝空調。白天蓋上一條毛巾被,晚上涼了蓋上條薄的棉被就可以了。白天很熱的時候,可用扇子輕輕扇一扇。另外,將電風扇放遠一些,頭向下,調到適當的風力也是可以使用的。
蒼蠅或蚊蟲對嬰兒來說是很討厭的,通常安上金屬絲織成的紗窗就可以了。不宜用蚊香,因為要熏到使蚊蟲墜落的程度,必須使房間密閉,即使蚊香成分對人體無害,對室內空氣的交換也是不利的。
炎熱的季節,最好不要用冰箱保存調配好的牛奶。夏天取冷飲時要反復打開冰箱門,使冰箱內的溫度難以保持在10℃以下。奶粉應在喂前配制,配制者應注意把手洗凈,用熱水消毒奶嘴和奶瓶。
在寒冷的冬天,沒有必要把嬰兒的房間弄得很熱,15℃左右就可以了。這是因為出生1周的嬰兒除吃奶和換尿布以外都是在被子里包著的,被子里可以放1個電腳爐取暖。
當嬰兒睡在母親的身邊時,在寒冷的地區應具備取暖的設備。用燃氣爐或煤油爐時,需要安裝排氣裝置。沒有排氣裝置時,應每隔1小時(密閉嚴的房間每隔30分鐘)開1次窗換氣。爐子不能整夜打開取暖。現在由于建筑材料保溫性能的改進,即使在日本的北方地區札幌,除了最冷的那1周外,用電腳爐也完全可以應付。
煤油或煤氣在燃燒后都會產生水分,使室內的濕度增加。所以沒有必要把水壺放在爐子上面、用燒水產熱汽的方法增加房間的濕度。用爐子增加室內溫度時,溫度不要過高,最好不超過20℃。燒煤爐由于可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不宜使用。
寒冷的季節即使采取了保暖措施,但房間溫度仍達不到15℃時,則需在嬰兒的被子里放上電腳爐。早產兒如沒有特殊情況,一只電腳爐也就足夠了。電腳爐與嬰兒腳直接接觸時,也可能使嬰兒腳燙傷。不要以為嬰兒感覺熱了就會哭,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成人能耐受的熱度,對嬰兒來說就可能導致燙傷。所以電腳爐必須放在離嬰兒腳20~30厘米以外的地方。使用送風式的電暖氣時,如把嬰兒放在直接與暖風接觸的地方,也可能發生燙傷。電褥子得到廣泛使用,但對嬰兒并不一定安全,調溫錯誤或恒溫裝置發生故障時,溫度可升得過高,導致嬰兒產生脫水癥。
在嬰兒出生前,不管什么樣的家庭,燃氣或燃油爐上可能都放著水壺。但嬰兒出生后,如與嬰兒一起生活,就必須改變這種做法。否則,水壺在大人匆忙之際被衣服掛倒或被能活動的嬰兒碰倒,由于熱水量較多,可造成致命的燙傷。
48.兄弟姐妹
家中又有了1個孩子,這是件大事,這在某種程度上侵犯了作為家庭孩子而存在的哥哥或姐姐的既得權。這種侵害對孩子們來說是以孩子的方式作為精神創傷來接受的。
父母由于忙于生孩子和接待來賀喜的客人,往往會忽略孩子們的這種精神創傷,這是孩子們的不幸。父母非常高興,所以想當然地認為哥哥姐姐們也一定會高興。但事實上,他們多半心情并不愉快。
在自己家中生產時,母親完全與孩子們隔開。好不容易看見母親,想去接近時,還會受到斥責,根本不讓進到母親的房間。一直和母親睡在一起的孩子,被告知他們已經是姐姐或哥哥了,以后必須一個人自己睡了。終于等到母親生完了孩子,進到母親的房間,但看到的是母親抱著臉通紅、還沒看慣的嬰兒在喂奶。母親在產院住院生產時也是這樣。不管家中的孩子怎么哭,母親在1周內是不會回來的。雖然爸爸睡在身旁,但總覺得情形與原來不一樣。好不容易把媽媽等了回來,可母親光顧著跟鄰居們或前來幫忙的阿姨們說話,完全把自己丟在一邊,無視其他孩子們的存在。這樣,其他的孩子當然會憎恨剛出生的嬰兒了。因為是兄弟姐妹,關系理應親密,但這只是大人們的想法。1個2歲的孩子用塑料袋使50天的嬰兒窒息的事件就是例子。所以,母親從產院回來后,首先應慰勞一下一直在家里等待著自己的孩子們。如果有3歲以下的孩子,盡可能不要在他的面前給嬰兒喂奶,過幾天以后,孩子們的心情平靜了,再在他面前給嬰兒喂奶。
有的孩子嫉妒心很強,有的孩子并不很強,后者不管父母對嬰兒多么好,對嬰兒也不產生敵意。當母親從產院回來時,可給留在家里的大孩子一個非常漂亮的玩具,使其注意力集中在玩具上,這也是解決這類問題的一種方法。
雖然都希望嬰兒和哥哥姐姐們關系親密些,但當把嬰兒從產院抱回來時,大的孩子患了病就麻煩了。大的孩子出現咳嗽或流鼻涕時,就不能與嬰兒睡同一房間了。
有時,大的孩子患了傳染病,這就出現如何與嬰兒隔離的問題。如果是麻疹、風疹、水痘或腮腺炎,即使把他仍留在嬰兒的身邊也無關緊要。因為如果母親以前已經得過這些病,免疫抗體已通過臍帶傳給了嬰兒,所以不會發病。但百日咳可傳染給嬰兒。百日咳患者即使得到很好的治療,帶菌狀態也可能會持續1個月左右。所以這樣的孩子應與嬰兒隔離1個月左右。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如患了百日咳,病情會非常重,也很痛苦,要注意避免。大的孩子如果患上了所謂鏈球菌感染,因為可傳染給嬰兒,最好也不要讓他與嬰兒接觸。如確診為鏈球菌感染,在熱退后的兩周內應非常注意,大的孩子應服用抗生素。
哮喘或中毒并不傳染,所以不必擔心。蕁麻疹也不傳染,但膿皰瘡是可以傳染的。
49.近鄰
當母親生了1個胖娃娃從產院回來后,鄰居們都要來賀喜。對第1次當父母的夫婦,他們會介紹各種各樣的經驗。有的人會天天來幫忙給嬰兒洗澡,如果這個人真的很有經驗,則應接受其盛情。有的人會借給你嬰兒用的體重計,但不要神經質地每天都給孩子量體重,應隔5天、在洗澡時量1次體重。
嬰兒床可借著用(其消毒法請參閱“24嬰兒床”),最好不要借用嬰兒車,因為嬰兒車的耐久性只能勉強滿足1個嬰兒,破損后容易發生事故。
母乳分泌得少時,千萬不要聽從“快換成牛奶吧”這句勸告。這樣的勸告人也許會告訴你人工喂養比較簡單,而且,又可喂出大胖孩子。但在生后剛剛1周時就認為不會出奶而放棄母乳喂養,未免為時過早。
在農村或古老的鄉鎮里,嬰兒生后第7天時,親屬們都要來賀喜。他們一定會輪流抱起孩子,說嬰兒長得像誰等,這種做法不利于嬰兒的健康。因為來的客人中,有的可能患上了感冒,這個人要是咳嗽的話,容易使嬰兒也患上感冒。如果是未成熟兒,這可能成為肺炎的誘因。口腔內有皰疹(痛性水皰)的人,會將病毒傳給嬰兒,有引起嚴重疾病的危險。如果父母患上了這種病,則應戴上口罩,使用過的餐具應用熱水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