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十二章 委曲求全到底啥意思

通行版本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古本合校

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圣人執一,以為天下牧。

不自視故明,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哉!誠全歸之。

注:這里的“正”字,在帛書《老子》甲本中為“定”,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直”,“正”是帛書《老子》乙本的寫法。“正”與“直”字均可用,“定”字應為抄錄筆誤。本合校版選用“正”字。

古本注釋

牧:統治。

見:“現”的古字,顯現,顯示。讀xiàn。

章:通“彰”,彰顯。

伐:夸耀自己。

矜:驕傲,自夸。

幾:預兆。

古本釋義

迂曲則全面,彎曲則正直,低洼則盈滿,破舊則更新,缺少則獲得,太多則迷惑。

所以圣人掌握純一,用它對天下進行統治。

不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故能明白,不自我顯示故能彰顯,不自我夸耀故能有功,不驕傲自滿故能長久。

他因為不爭,所以不能與他爭。

古時的所謂“曲則全”這句話,預言啊!確實圓滿將會歸屬于那個人。

真經解讀

上一章講,道是從遠古一直流傳下來的,本章繼續講述這個遠古之道給人們帶來的教誨。

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老子先從六個方面來論述利弊得失的陰陽轉化之理:

曲則全

“曲則全”翻譯過來就是迂回曲折則會完全。也就是說,一件事情往往要用迂回的辦法,經過很多波折,才能圓滿達成。現實情況的確如此,世間之事很少會有一帆風順的,大多是要經歷各種困難和考驗才能有好的結果,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像《西游記》中唐僧取經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功德圓滿,亦是此理。

有句成語叫做“委曲求全”,是“曲則全”的另一種表述。但這往往會被人們理解為“委屈自己才能保全”,換句話說就是“小不忍則亂大謀”,或者“不能因小失大”。這樣理解也沒有錯,只是把“曲則全”理解得太狹隘了。心里受點委屈只是經歷曲折的形式之一,并不能代表其全部。

老子所講的“曲則全”并不僅僅是告訴人們為了求全要忍受委屈,這只是困難與阻礙的一個方面而已。要想成事,可能還得面對更多的波折與坎坷,甚至是挫折和失敗。眾所周知,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不經歷反反復復的失敗,怎能積累豐富的實戰經驗?當然也就難以實現最后的全面勝利了。

一條直線只能涵蓋窄窄的范圍,對直線之外的事物,它不得而知。但當直線變成了曲線,它就可以描繪整個世界了。這就是“曲則全”的深層機理。因此,順利并不見得是好事,曲折也不見得是壞事,只有過程曲折才能結果周全。

枉則正

“枉”即彎曲,一件東西變彎之后,還將使其重新歸正。彎曲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需要的話,總會把它糾正過來。可以說,彎曲只是正直之前的一個階段而已,反之亦然。

洼則盈

低洼之地,大雨過后,必能盈滿。這也是很淺顯的道理,說明低洼也有低洼的好處,因為低洼所以才盈滿,是低洼為盈滿提供了先決條件。

敝則新

事物破舊,必將迎來更新。破舊并不可怕,正所謂不破不立,舊的不去新的不會來。破舊只是更新之前的一個必經的階段,反之亦然。

少則得

“天之道,損有余而益不足”(第七十七章)。當人們缺少某些東西的時候,天道便會發揮作用,于是人們就有希望得到它。雖然有時受人為因素的干擾,“少則得”不太容易實現,但老子主要是想說明,缺少并不是壞事,因為缺少總是能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從而促使人們去獲得想要的東西。

多則惑

擁有太多卻不見得是好事,東西太多了往往會使人眼花繚亂。如果人們總是被復雜紛繁的事物所煩擾,就會感到無所適從、混亂迷惑。

通過上述六種情況的列舉,老子告訴人們,不要執著于全、正、盈、新、多,而排斥曲、枉、洼、舊、少。因為表面的不利很可能會轉化為利好,而表面的利好也很可能會轉化為不利。正所謂“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第五十八章)那些有利與不利其實都只是事物發展演變過程中的暫時現象而已。

是以圣人執一,以為天下牧。

“少則得,多則惑”,所以圣人在治理天下的時候,一定是越簡單越好,而不能搞得太復雜。這個“執一”可不是執于一端的意思,“一”所指的就是最少的數量,即最根本、最純粹的東西。所以“執一”就是掌握純一之道,提綱挈領,抓大放小,以最精簡的方式管理好關鍵環節。

圣人治理天下,絕不會事無巨細,一切都控制在手心里。那樣就算把自己累得喘不過氣,也理不清頭緒,所謂“多則惑”即是如此。圣人只需掌握一個“道紀”,以道御術,精兵簡政,便可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這就叫“少則得”。“圣人執一”就是追求大道至簡,所以才要“治大國若烹小鮮”(第六十章)。

不自視故明,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

接下來老子用四句排比進一步論述這種陰陽轉化、以陰化陽之理:

不自視故明

不自視,即不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還要從別人的角度去看,也就是不主觀、不片面,多聽多看、兼聽則明。不把自己所看到的當成真理,反而能看得更明白。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東西,有可能一些十分重要的信息卻被自己忽略掉了。因此,要想客觀全面地看待問題,一定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立體地去看,才能窺其全貌。所以說,要懂得換位思考,這也是曲則全的一種體現。

當然,完全不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也是有問題的,那就又變成缺乏主見了。主見不強、耳根太軟的人就容易被他人所操縱,以致失去自我,所以這個“不自視”是要講究分寸的。

不自見故章

不自見,即不自我顯示。不主動表現怎么能彰顯自己呢?老子秉承高人之道,喜歡深藏不露,他認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本來就光芒四射的寶貝,何必要刻意拿出來晃呢?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等時機成熟了,自然會有出頭之日,而且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定然彰顯于天下。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伐,即不自我夸耀。做了事,不用急著夸耀自己,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確是有功之人,其功績自然能得到表彰。當然,這還要看領導的水平如何,如果遇上昏庸之輩,也就別指望建功立業了,轉投明主去吧。

老子主張少說多做、低調務實,這是保證社會良性運轉的重要一環。而現在很多人認為會做的不如會說的,必須靠吹牛、靠忽悠來獲取利益。這種現象多了,很容易出現浮夸風。人們都不把精力放在干事上,而是專做表面文章,心思都用在怎么弄虛作假、夸夸其談上了。長此以往,整個社會將變成空中樓閣,搖搖欲墜。實際上,低調務實之人反而能取得更大的功績,很多事實都說明了這一點。

弗矜故能長

不驕傲自滿,既不致令人反感,也不會停滯不前,故能保持地位長久,并獲得成長和進步,何樂而不為呢?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此言真實不虛。

上述四種以退為進的為人處事之法,正合以陰化陽之理,只要拿捏得當,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沿著以退為進、以陰化陽的思路,如果一個人不跟別人相爭,那別人也就不能跟他爭,以至于到后來人們即便是想跟他爭也爭不過了。這個“不爭”并不是膽小怯懦、不敢去爭。你不敢爭,別人可能會變本加厲地欺負你,并不能達到“莫能與之爭”的效果。就像前面那些以退為進之法一樣,“不爭”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不想爭、不愿爭,是無心去爭。不敢爭與無心去爭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心驚肉跳、茍且偷生,后者是從容不迫、云淡風輕。你會佩服哪一個?

無心去爭的人就好比《笑傲江湖》里的風清揚,雖武功蓋世,但江湖只聞其名不見其人。想見他一面都難,何談與其相爭呢?另一方面,他不與世人相爭,只想成為自己心中最理想的樣子,反而達到了無人能及的境界。世人與他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如何能爭?

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哉!誠全歸之。

“曲則全”這句話看來是自古有之,老子將其稱作“幾語”,也就是預言、讖語的意思。老子非常贊同這句古語,他認為當一個人經歷了種種曲折與磨難之后,一定能得到圓滿的結果。這似乎有點喜劇收尾的意味,不過細細想來,現實也確是如此。人類所經受的所有苦難,最終都是為了使自己成為更加完整的存在,這難道不值得期待嗎?

本章評述

本章以“曲則全”開頭,以“曲則全”結尾,貫穿始終的都是這個即淺顯又深奧的道理——以曲求全、以退為進、以弱勝強、以陰化陽。這個道理從遠古一直流傳下來,給予人們珍貴的教誨,直到今天仍然歷久彌新、意義非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芝县| 临江市| 南部县| 惠东县| 塘沽区| 渝北区| 玉山县| 溆浦县| 开平市| 刚察县| 盐池县| 牟定县| 镇宁| 贡山| 奉化市| 南靖县| 靖西县| 枞阳县| 象山县| 灵台县| 福清市| 安化县| 高唐县| 湾仔区| 西吉县| 德庆县| 静乐县| 永修县| 拜城县| 呼玛县| 桂平市| 阳谷县| 新建县| 互助| 法库县| 乐业县| 吐鲁番市| 青阳县| 合江县| 陕西省|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