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商業評論:面向商業長期主義的組織變革(全6冊)
-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 745字
- 2021-04-29 13:26:38
眾說 | Interaction
別再糾結你的過失
愛麗絲·博伊斯(AliceBoyes),《哈佛商業評論》2019年4月刊
反芻不僅讓人不快,還與解決問題能力低下、焦慮和抑郁密切相關。本文提供的5種方法幫你擺脫這種折磨。
我覺得這篇文章的優點在于,針對從錯誤中恢復的時期,以及為我們在社交媒體和政界看到的個人信譽受打擊的情況,提供了邏輯選項,可以引出更好的選擇。所以在讀過這篇文章給出的建議之后,你就可以迅速擺脫那種狀態,用另一個行動來取代下意識的反芻。無論成果是好是壞,最好的解藥似乎是長期不斷采取行動,以及從中吸取教訓。
——巴里·納爾遜
讀者
這篇文章很有意思,為讀者提供了一些不錯的建議。不過我想提供另一個截然不同的選項:你所想的并不是真的......
聽起來似乎是過分簡單化了,但我們一天會產生幾千個念頭,其中大部分都不會被我們自己意識到,只有那些經過深入思考的想法才會留在心中,有時帶來壓力和反芻,對我們造成傷害。
文章里很多技巧都是教我們從帶來傷害的思考中轉移注意力。不過,如果我們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去想,任何想法都不會久留,那下次它再出現的時候就沒有那么害怕了,它會像其他想法一樣消失。很抱歉我講的東西可能太初級了,但理解了這一點真的讓我對自己想法的感受有了徹底的改變,我在組織文化和發展方面的工作帶來的感受也隨之改變了。我發現大家在我的培訓中學習了這一點,然后思維變得更輕松、更靈活,創新和決策能力都有所提升,而且沒有那么心累了,更能與別人交往,幸福感隨之提升。
——保羅·休厄爾
讀者
愛麗絲·博伊斯博士寫了一篇簡明優秀的綜述,講解了思維反芻的習慣,以及這種對自己(自認為的和真正的)錯誤的反復思考對幸福感和效率造成的影響。關于如何意識到自己的思維習慣、如何改變這些習慣的那幾條建議我特別喜歡。這篇文章我會分享給客戶、同事和家人。好文章。
——安·迪頓
讀者
- 哈佛商業評論(增刊):麥肯錫獎獲獎文章必讀(2013-2015年)
- 哈佛商業評論(增刊):拒絕成為愚蠢的老好人,要做聰明的“給予者”
- A股加速“美股化”(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25期)
- 機構掘金“科創70”(《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0期)
- 案例(第32輯):谷歌在中國
- 迎接全面注冊制,“看門人”開啟“大考模式”( 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09期)
- 雪球???77期:2021上半年投資總結
- 雪球???23期:港交所,醒醒吧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01期)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22年第07期)
- 對話:中郵基金基金經理國曉雯(《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3期)
- 哈佛商業評論:決勝內容戰略——打造共創時代新增長引擎
- 比較(總第106輯)
- 哈佛商業評論:什么樣的工作,算是好工作?(全8冊)
- 雪球???46期:新版醫保目錄帶來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