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劉家“九滿”

湖南省寧鄉縣花明樓鎮有一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炭子沖。相傳很久以前,很多生活在這里的人以伐木燒炭為生,故名“炭子沖”。炭子沖東距省會長沙約50公里,南面與毛澤東的故鄉韶山相鄰,距離約28公里。炭子沖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在東山坡腳下,有一所坐東朝西的農家屋舍,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就出生在這里。

劉少奇名紹選,字渭璜,叔伯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是這一輩分孩子中年齡最小的。因當地人習慣把最小的孩子叫“滿仔”或“滿妹”,所以家人親切地叫他“九滿”。

劉少奇的父親劉壽生,為人忠厚,勤勞能干,也是家族里自曾祖以來受教育最多的人。他思想開明,對積錢買田置房并不熱心,而是更關注子女的教育,希望他們多讀點書。劉少奇的母親魯氏心地善良,賢惠能干,把家中的大小事務操持得井井有條。耕讀傳家的家庭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劉少奇。

劉少奇青少年時的臥室

劉少奇自懂事時起,就跟著哥哥姐姐一起幫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如看牛、拾柴、割草、摘野菜等。到水田里除草是他最常做的一種農活。水田很大,一丘田有好幾畝,進去除草往往需要干上半天功夫才能出來,其間要不停地彎腰拔草。6月天氣潮熱,加上不間歇的重復勞作,人們都會汗流浹背,禾葉和水草還不時地刺激著除草人的手和腳,讓人感到很不舒服。年幼的劉少奇干起活來不怕這些困難,他認真勞作,很少停歇,除草除得又快又好,父親和哥哥經常夸獎他。除了平日里的勞動,劉少奇還積極參與重要的家庭事務。有一次,全家在父親的指揮下重修曾祖父劉再洲的墓,劉少奇跟著哥哥姐姐一起干。修墳中很艱巨的一項任務是要把重達幾十斤甚至幾百斤的大石頭運送到山上。大石頭被放進推車里,哥哥在后面推車,劉少奇和姐姐用繩子在前面拖,就這樣沿著曲折的山路上上下下好幾個來回。他那時雖然年紀不大,卻總是爭著多出些力。

劉少奇故鄉——湖南省寧鄉縣花明樓鎮炭子沖

除了幫長輩分擔家中的大小事務,劉少奇非常熱心幫助他人。那時劉家開了一個小雜貨店,經營酒和糧食。家里有時很忙,父親就讓劉少奇一個人看店。劉少奇樂善好施,常常幫助一些窮苦的鄉親。有一天,劉少奇一邊看店一邊認真地看著書,看得正入神時,忽然聽到外面有人問:“劉老爹在家嗎?”劉少奇下意識地答道:“不在。”來人遺憾地嘆了聲“哦”,準備離開。劉少奇被這聲長長的嘆息打斷,他連忙抬起頭,看到是位衣衫襤褸的老伯,有些愁眉不展,便追上前去詢問情況。老伯告訴他家里遇到難處,揭不開鍋了,好不容易借到一塊錢想來買點米,沒想到劉老爹不在店里。聽到這兒,劉少奇告訴老伯他可以賣米,說著就把老伯的袋子拿過來,到屋里給老伯裝米。裝了一斗后,老伯掏出繩子準備把口袋扎起來,劉少奇急忙抬起手,讓老伯等一下,又拿起量米的工具繼續舀米。老伯連忙說:“不,不,不,我沒有錢了!”劉少奇示意老伯別聲張,再多打了兩升給他。劉少奇常常這樣幫助鄉親,時間久了,家人慢慢察覺出來,大哥為此責備劉少奇說,全家人在辛辛苦苦地掙,而你卻往外扒東西。盡管如此,劉少奇依然這樣做。

鄉親朱五嫂,人生中經歷了幾次重大打擊。她的丈夫在救落水兒童時不幸身亡,后來她的兩個孩子也相繼夭折。受舊社會陳規陋習的影響,鄉里的人以異樣的眼光看待朱五嫂,認為她是“掃帚星”,不愿接近她。失去了丈夫和孩子的朱五嫂孤苦伶仃,生活中時常遇到各種困難。劉少奇非常同情朱五嫂,經常幫她挑水、背柴,干干農活,有時還把自己帶到私塾去的午飯送給朱五嫂吃。一天,朱五嫂去劉少奇家買米,劉少奇給她裝好米后又悄悄地把朱五嫂買米的銅錢也埋了進去。朱五嫂回到家將米倒出后,發現了銅錢,深深地感動了。她常常感激地跟鄉里人講:“劉九滿真好!”劉少奇樂于助人的故事現在還常常被鄉親們廣為稱贊和傳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县| 莫力| 新安县| 泰州市| 沁水县| 萍乡市| 永平县| 抚州市| 通渭县| 祥云县| 合川市| 墨脱县| 彭阳县| 金塔县| 静乐县| 通化县| 绥芬河市| 萨迦县| 衢州市| 山西省| 连平县| 伊宁县| 三明市| 辽宁省| 涟源市| 虹口区| 辽阳市| 郯城县| 友谊县| 江西省| 常宁市| 黄冈市| 德惠市| 西充县| 嘉峪关市| 威宁| 宝丰县| 大英县| 河东区| 勐海县| 漾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