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劍英風采(老一輩革命家風采)
- 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
- 1437字
- 2020-03-27 12:53:38
南昌起義的秘密情報員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我們所熟知的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是這場起義的領導者,而葉劍英在南昌起義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歷史作用。正如江澤民同志在紀念葉劍英誕辰100周年的大會上所說:“在大革命失敗后的白色恐怖中,他堅定機敏地策應南昌起義的組織準備工作。”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分共”,公開背叛革命。7月下旬,在武漢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周恩來、張太雷、李維漢等召開會議,做出了同意南昌暴動的決定。
當時有不少部隊云集九江,其中包括賀龍指揮的第二十軍和葉挺指揮的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葉劍英當時任武漢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四軍參謀長,他的共產黨員身份還是秘密的。此時,葉劍英隨第四軍軍長黃琪翔來到了九江甘棠湖。

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一天,葉劍英從黃琪翔那里得到一個消息:汪精衛發現賀龍、葉挺的部隊在向南昌一帶靠攏,預測到共產黨似乎要采取什么動作。汪精衛與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策劃,決定以張發奎的名義,邀請賀龍、葉挺到廬山開會,屆時伺機對其進行扣留。同時下令賀龍、葉挺的部隊到九江和南昌之間的德安一帶集結,計劃以三個軍的兵力來包圍解決賀龍、葉挺的部隊。

南昌起義示意圖
葉劍英得到這個非常有價值的消息,連夜找到了葉挺。兩人碰頭后,商定立即通知賀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廖乾吾和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秘書長高語罕到甘棠湖煙雨亭附近碰頭,以劃船賞景為掩護,共同商議對策。
7月24日,在甘棠湖上一只不大引人注目的小劃子上,他們密商了對策。大家經過討論決定:賀龍和葉挺不上廬山,賀龍和葉挺的部隊不開往德安,到南昌去。葉劍英最后對他們說:“到南昌后有什么行動你們要告訴我?!边@次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被稱作“小船”會議或“小劃子”會議。這次會議對保證南昌起義領導人的安全和起義的主力部隊及時開往南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劃子”會議之后,葉挺和賀龍的部隊一路向南昌開去。張發奎此后又多次發電報催葉挺和賀龍上廬山,但是二人早已到了南昌。汪精衛的陰謀落了空,還不善罷甘休,又到廬山開會密商“清共”事宜,實行一系列打擊共產黨的舉措,通緝共產黨員惲代英、廖乾吾、高語罕等人。葉劍英出席了這次會議,會上得知了消息,連夜派人下山去通知廖乾吾,廖乾吾又及時轉告了惲代英、高語罕等人。他們迅速離開了九江,前往南昌參加起義。葉劍英的及時通報保證了南昌起義的順利實施。
南昌起義后不久,起義部隊撤離南昌,南下廣東。張發奎對于葉挺、賀龍公然“叛變”大發雷霆,立刻召開第二方面軍的高級軍官開會,研究對策。很多人都主張要派兵捉拿葉、賀。張發奎更是氣急敗壞地說:“賀龍、葉挺這兩個叛徒,我就是要追著他們的屁股打!”
此時葉劍英站出來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見。他對張發奎說:“您早就想南下廣東,重舉孫先生義旗,眼下正是好時機。廣東是李濟深的天下,我們原來想去,他是反對的。現在我們放賀、葉的部隊到廣東去,李濟深招架不住,必然要請我們回廣東相助,這時我們就可以打起援師的旗號,直驅廣州。這樣比跟著賀、葉屁股打,兩敗俱傷,要勝一籌。如果現在尾追賀、葉,消耗兵力不說,別說不一定能追上,即使捉獲他們,而我們在廣東仍無立足之地,何談北伐統一大事!”張發奎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放棄了對賀龍、葉挺的追擊。
正是葉劍英“獻計不追賀、葉”,使南昌起義的部隊避免了后面的追兵,打開了南進的道路,直下潮州、梅州,才有了后來與澎湃的農民軍的會合,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