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將軍不以為然。
“這正說明那宋之趙匡胤越俎代庖,犯了眾怒,如今已成孤家寡人,百姓不擁戴,揭竿而起,臣子不臣服,消極怠工,不愿為其賣命,分崩離析……“
而對于趙普的表現,李大將軍頗為不滿。
“反觀你趙普,你是王爺府的人,王爺看你聰明伶俐,踏實肯干,投巨資在汴梁,不是讓你攀附權貴,做什么朝廷命官,更不是另立山頭,而是讓你輔佐于我,助我完成大業,可你呢,與那趙匡胤眉來眼去,不建言獻策也就罷了,反而對我的計劃推三阻四,冷嘲熱諷,對趙匡胤無不行吹捧之能事,敗是以退為進,守是以靜制動,用是計,不用也是計,你居心何在,不要忘了,你是王爺府的人,始終都是,沒有王爺,你早已是尸骨一處,要不是念著王爺,念著你為我還做了些事情,你早已是我刀下鬼。“
李大將軍幾乎是惱羞成怒,不小心把壓抑很久的話都說了出來。
是啊,一日為仆,終生為仆,一天是奴才,這一輩子都是奴才,何況這知命都是人家的。
趙普終于選擇了他一直不愿意面對,裝聾作啞的沉默,做一個主人希望的觀者,勝利的見證者。他本來就已經不是一個計上心來的謀士,而是一個高貴的囚者。
漯州就在眼前,可先期到達的三千精銳騎兵,怎么不見了蹤影,人啊,馬啊,怎么連個尸首都不見痕跡,只有漫天的黃沙,低壓的烏云。
城門緊閉,城樓上,沒有旗幟,沒有兵士,沒有炊煙,更沒有人聲,馬鳴,整個靜悄悄的,猶如鬼城一座。
這是怎么回事?
而昆侖邱那邊則是另一番景象,攻打瞿州遇到強力阻擊,滾木擂石,燒開的油,燃燒的火球,一波又一波的箭雨,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火光沖天,喊殺震天,一批又一批士兵倒下,尸體堆的越來越高,其慘烈難以言表,八百里加急讓昆侖邱急火攻心,卻寸步難行。
再這樣打下去,恐怕城池沒拿下,人馬要讓強敵消耗殆盡,殺紅眼的昆侖邱雖連殺了幾個勸其退兵的副將,但他也不得不下令收兵,退兵十里,安營扎寨,以便靜下心來,考慮下一步的打算。
那承想,昆侖邱休兵,埋鍋造飯,瞿州卻開始反撲,而且是一會兒突襲,一會兒是騷擾,晚上偷營,白天罵陣,你打,我就跑,你停,我再回,人數不多,卻搞的本來心中煩悶,疲憊不堪的唐軍,不勝其擾,吃,吃不好,睡,睡不好,叫苦不迭,埋怨,謾罵,甚至是對其將軍的責難,流言蜚語,在營寨里蔓延開來。
可這個時候,卻沒有一個人出來為昆侖邱建言獻策,誰敢呢,難不是拿自己的腦袋開玩笑嗎,沒死在戰場,卻死在了自己將軍的刀下,更是笑話了。
這樣下去,可不是個辦法,非得讓人家這么拖死,耗死。
昆侖邱想著,要不退回澤州,進行休整,補充兵源,糧草,以利再戰。可李大將軍催的急啊,如果不能及時匯后,以自己在衢州的經歷,李大將軍恐怕也要股掌難鳴了。昆侖邱想得到,宋軍極有可能施展分進合擊的策略,將他們一個個吃掉啊。
退不能退,進不能進,這可如何是好?
昆侖邱想到了水泊梁山的盜匪,不,不,不,那是天朝的叫法,應該叫義軍,一個對朝廷不滿,一個要光復大唐盛世,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如果能與他們到得聯系,那無疑實力大增,聯手行動,也可能就成功了一半。當然,這個瞿州是不能再攻了,為了爭取時間,應放棄瞿州,轉而向西,攻取相對較弱的潁州,甚而可以讓梁山義軍對宋軍形成牽制,昆侖邱也好,快馬加鞭,與李大將軍匯合。
當然了,不能冒然行動,引起誤會,再動起手來,死上個把人,就適得其反了,昆侖邱決定還是修書信一封,派人送到梁山,分析一下當前局勢,以表聯合之意,探探口風,這軍隊呢,也不能閑著,更不能一廂情愿甘等著,拔營起寨,指向潁州,最重要的,找個清凈地方,吃飯,睡覺,要不然,真就垮了。
其實,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兒,那就是如何穩定軍心了,昆侖邱看的出來,風言風語也沒少進耳朵里,士氣低落,怨聲載道,這是軍中大忌,軍中亂了,那就是不戰而敗。昆侖邱,這會兒有些后悔,悔不該氣頭上,殺了幾個建言的手下。
這是大事兒,不能拖呀。帶兵之將,當謀而后動,該說軟話的時候,得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更不能因小失大。
想了就做,事不宜遲,出了瞿州地盤,稍稍安穩下來,昆侖邱馬上召集眾將商議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再看這些牙將,偏將,一個個耷拉著腦袋,沒精打彩,盔甲不像盔甲,垂手而立,誰也不說話,也不看著他們的將軍。
“眾位,瞿州一役,我們損失慘重,責任不在眾位,是本將軍輕敵,指揮失當,更不該不聽規勸,失手殺了兩位干將,想來,無不痛心疾首……”
還是沒人響應。
“然,咱們的主帥那里是叫報頻傳哪,下滎陽,敗曹爽之援,如今已兵臨漯州城下,不日便可智取漯州,劍指汴梁,李大將軍已令我軍西向,與其合兵一處,再有,眾位當聽說過水泊梁山之義軍,與宋朝廷勢不兩立,如能將其召至麾下,那無疑是雙劍合璧,本將軍已修書信一封,送至梁山,眾位當與本將軍精誠團結,方能無往而不勝啊。”
有幾個人長出了一口氣。
有人慢慢抬起頭來,大著膽子,開口說話了。
“李大將軍神武啊,與大將軍匯后,那是再好不過了,順便招安了梁山義軍,那便是好事成雙了,可人家對宋有仇,能不能待見咱們,可就不好說了,別幫倒忙啊。”
“你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成不成,信是一方面,這送信的人也很重要,要表現出誠意才行,一般人是不行了,我想從眾位中選上一位,哪位將軍愿梁山走一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