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遲,這也算是個大好的機會,宰相張寶昌馬上聯名給皇上上了一道折子,奏請皇上立宛妃娘娘為皇后,既是朝廷,那就得有個朝廷的樣子,既是國家,那也得五臟俱全才是,國不可一日無母啊。
而幾乎與宰相一起上折子的,還有三軍統帥,白虎將軍。知道皇上將宛妃娘娘迎回長安的消息,白虎將軍非常高興,他禁不住又拿出一直隨身攜帶的那個當年榮陽公主贈予他的錦帕,放在嘴邊,聞了又聞,看了又看,就好像她人就在眼前,她的味道就在身上,在心里。
這真是一個好消息,有她皇上身邊,就像他在皇上跟前一樣。說心里話,真希望這種征戰殺伐快點結束,但又不能太快,他的根基現在還不穩,還沒有取得絕對的優勢,尤其對于他的老子,當朝宰相,他還需要一些時間,需要一種特殊的機會。
他真想……還是忍一忍吧,還不是時候。
白虎將軍奏請皇上封宛妃娘娘為后的同時,對皇上身邊的人事安排提出了他的建議,隨著戰事的推進,三軍一步步地前移,離長安也就越來越遠,為了保證長安的穩固,為了皇上的安全著想,御林軍需要一個強有力而又信得過的統領,根據戰場上的表現,白虎將軍舉薦都指揮使趙匡胤做殿前檢點司。
與此同時,白虎將軍率領精銳之師繞過義馬,洛陽一線,轉而向黃河以北進發,意在取侯馬,襲運城,搗焦作。對此,皇上卻頗為不解,怎么放著洛陽不打呢,應直搗汴梁,早早還家呀,那才是皇上要去的地方,老呆在長安算什么事,這畢竟是個陪都,逃難之地。
順應民意封了皇后的宛妃娘娘可不這么看,人家說了,這叫避實就虛,叛軍現在實力最強的就是洛陽,汴梁,滎陽一線,先清理外圍,消滅其黨羽,就如同撥元蔥一樣,慢慢來,外圍的威脅都沒有了,剩下個孤零零的汴梁,豈不脫手可得,再說了,什么運城啊,焦作啊,濟州啊,瞿州啊,又是汴梁啊,打不打的,還不都是皇上您的,在打的過程中不斷積蓄力量,盡攬天下志士仁人,聚攏民心,順便開疆擴土,而叛軍則逐漸分崩離析,不戰而軀人之兵,這才是上上策。
皇后一席話,皇上頓覺豁然開朗。
皇后還說了,經叛軍這么一鬧,汴梁被攪的七零八落,官員們死的死,降的降,全國許多地方官使已經有名無實,現在一是要平叛亂,二是要籠人心,文武兼治,為下一步治理天下早做打算,所以皇上應向天下廣發英雄貼,開科舉,武舉,以顯天子之國威,彰皇恩之浩蕩。
皇后還在枕邊說了,最重要的是皇上得有自己的人不是,上下群臣皆尊皇上,一個宰相,還怕他不成。
宰相與眾臣對科舉也是極力贊同,治理國家,用兵打仗,沒有人才可是萬萬不行啊。
正所謂人心向西,軍心向東,恢復周之天下,更是要太平盛世。
皇上的這個貼子一發出,可以說是天下響應,不僅是周之疆土,連那吳越之地,江南之唐,舊之劉漢,無不響應,一時間,人潮涌動,原來安靜的長安,一下子變得熱鬧非凡。
身在安慶的李澤天,周子云,也有些蠢蠢欲動。上京侯一死,長江對岸已經亂成一鍋粥,軍閥割據,你爭我奪,鬧的不可開交,對江南可以說已經無暇顧及,江南一下子平靜了許多。
周子云想著,要說幫助自己的妹妹也刻是時候了,她已經苦了太久,雖說現在已貴為皇后,可孤掌難支啊,皇上懦弱,權臣居心叵測,一旦再次得勢,實事難料啊,身邊沒個幫手,那怎么行。
李澤天想著,周天子的這個舉動,想必源于他的皇后,榮陽公主,是榮陽公主給他們發出的一個信息,是該出手的時候了,正是借了這個機會,他李澤天可以換另一個身份光明正大的出現,而周子云也可通過武舉的方式卸了這一身的匪氣。
可局勢動蕩,敵情詭異,江北之患不得不防,別看現在沒什么動靜,可這把火隨時都有可能燒到江南,也不知道林智成林將軍能不能防得住。
更重要的是,前方一旦無戰事,消停了,后院沒準就起了禍。要知道林智成是臨危受命,奸臣韓熙載對他可是一直耿耿于懷啊,不知道又會找個什么借口,殺了林智成,以絕后患。
兩人商量來商量去,最后決定還是跟王爺匯報一下,請他老人家給拿個主意。于是李澤天,周子云兩人秘密回到了建康,來見王爺。
周子云的到來,嚇了王爺一大跳,除了那把硬茬茬的胡子,那就不是神似了,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而李澤天的介紹更是讓他腦袋嗡的一下,那不就是當年周御史的兒子嗎,可他可是聽說周家一家人慘遭毒手的,怎么現在又冒出來了。我說的嗎,夫人那時候有一段時間神神秘秘的,怎么她知道其中的一些細節,而他本人卻蒙在骨里。
說起當年的情況,王爺一直是覺得自己愧對周家,本來很要好,情同兄弟,但在先帝面前,卻未能阻止悲劇的發生,他甚至已經看出了先帝當時的陰謀,既未能阻止,更未能通知周家有所防備。
這么說是自己的夫人暗中告知了周家?
懦弱啊,懦弱。
現在人家找上門來了吧,可李澤天什么時候跟這個周子云攪和在一起了,冤家路窄啊,這是來尋仇來了,是禍躲不過呀。
李澤天看出王爺的心思,干脆告訴他,周子云當年逃難為懋功山一大王所救,落草為寇,李澤天護送榮陽公主西去汴梁,兩人不打不相識,前一陣安慶抵御叛軍南侵出了不少力,殺的叛匪人仰馬翻,以前的事人家早就不計較了。
不是尋仇,那是來邀賞來了。
“好漢危難之時出手相助,本王代唐國子民謝了,改日奏請皇上,為好漢加官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