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抖膽舉薦林智成為三軍統領。”
大殿上幾乎所有大臣都將眼睛轉向了韓尚書,怎么,這個韓尚書抓住一切機會,要將林家趕盡殺絕啊,如此的深仇大恨,卻是為何,一股血雨腥風似乎又在這大殿之上刮了起來。
“林智成是誰?”
韓尚書舉薦,那應該來頭不小,最起碼小有名氣,聯怎么沒聽說過?
“就是皇上您召至殿前的御前侍衛,林智成。”
“胡扯,一個小小的御前侍衛,怎么可能擔當如此大任,難道我國真的就無人了?”
如此危急關頭,這玩笑可就開大了,我看這韓尚書是讓那新納的小妾把魂給叼走了吧。
皇上真有些生氣了。
但韓尚書卻一臉的嚴肅。
“皇上,這林智成可不簡單哪,乃是將門之后,軍中豪杰林仁肇林指揮使的兒子,深得其父真傳,精通兵法,武藝高強,蒙皇上憐愛,召至殿前,做了侍衛,沒得機會一展雄才罷了,當此用兵之時,給予得當之機會,排兵布陣,積極準備,各部同心協力,定能抵御賊兵,保我國家、百姓一方平安。”
韓尚書所說到是不假,虎父無犬子,可是讓一個個御前侍衛,一下子戳升為三軍將領,恐怕是拔苗助長,何以服眾,何以讓軍隊甘愿鞍前馬后呢?
“統領三軍,既要文武雙全,又要足夠的威望,能震得住,調的動,打的贏,而當年林將軍的部下,現在仍有不少是軍中脊梁,因此這樣的人選以臣看,也只有林智成林侍衛了,還請皇上速速定奪。“
韓尚書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而這也讓皇上想起了一件事,一件大事,那就是當年自己親自下令秘密組建的尖刀團,而這個林智成還是這尖刀團中的一員,唉,但自打李澤天李校尉走了以后,這件事就撂下了,幾近荒廢。這個時候,該揀起來了,而林智成正好……
但皇上覺得,這個事還是不能讓這些臣子們過早知道。于是皇上一副無奈的樣子,目光從韓尚書轉向群臣。
“眾位愛卿,可有其他人選推薦哪?“
無人響應,個個底著頭,誰愿意在這個時候出頭呢,弄不好,又讓這個韓尚書揪了辮子,不知誰又要遭殃了。
唉,都散了吧,八王爺留下。
退朝之后,皇上即可將御前侍衛林智成叫到跟前,八王爺作陪。
“林侍衛,可還記得當年的尖刀團?“
“記得,皇上。“
“聯想由你牽頭,將這個團再組建起來,你以為如何?“
皇上滿懷期待。
“皇上下旨,臣定當萬死不辭,以報皇上天恩,只是區區一個侍衛,能力有限,恐怕辜負了皇上重托,耽誤了大事啊。“
別看歲數不大,經過家庭變故,又在皇上身邊呆了這么長時間,這林智成變得老成持重,說話也是謹小慎微。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更何況你是將門之后,如今用人之際,你當勇挑重擔才是,更何況是群臣舉薦,當然聯會號令各部全力支持,并授于你機動之權,聯想好了,你前方積極練兵,后勤補給就由八王爺全權負責,王爺以為如何?“
八王爺一拱手。
“臣謹遵圣命,但臣以為統領三軍,守城抵辱,于我江山社稷,非同小可,如有人于帳下輔助林侍衛,出謀劃策,分憂解難,那定是如虎添翼。“
八王爺知道,單靠一個沒經過大仗惡仗的林智成,靠那幾十個未經過刀光劍影洗禮的尖刀團,要去抵擋洪水猛獸般的青龍將軍之幾十萬大軍,無異于以卵擊石。
“你說的是軍師,那王爺看,誰能擔擋此重任呢,林侍衛也不防推薦一二!“
這個人歲數嗎要大一些,具備謀士這方面的豐富經驗,關鍵時候能力挽狂瀾,只可惜啊,當年的林仁肇案,這些人已經給洗禮的差不多了,搜腸刮肚,卻也是無可奈何啊。
“要是國師在就好了。“
王爺憋了半天,就扔下這么一句話。林侍衛畢竟年輕,雖說當年尖刀團里的伙伴,有些人點子滿多,可謂才華橫溢,但多年的荒廢,現在就很難說了。
“凌云道長,對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當年的尖刀團就是凌云道長的主意,可惜多年未見,聯即刻派人前往武夷之凌霄閣,請凌云道長趕緊下山。“
“小德子!“
皇上把他的大內總管叫來了。
“以前不都是由你派人聯絡國師嗎,你馬上再派人去請凌云道長速速進宮!“
小德子為難了,諾諾地回到。
“皇上您忘了,凌云道長多年前就離開了凌霄閣,云游四方去了,那凌霄閣也已沒了蹤影。“
“哦,聯怎么把這事給忘了,對了,王爺,那個昆侖道長不是你府上的座上賓嗎,凌云道長與昆侖道長乃一師同門,過從甚密,那兒一定有凌云道長的消息。“
王爺又給扯進去了。
“皇上,昆侖道長已有多年未到過我府,早已沒了消息。“
“管不了那么多了,就是大海勞針,也要找到他們,找到一個是一個,若是兩個道長都能出手相助,豈不是我唐國之福啊,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皇上認為這帶兵打仗的,后勤補給的,出謀劃策的,都安排妥當了,甩袖而去。
誰讓咱是皇親國戚呢,皇命難違,明知不可為,也要努力為之。該干嘛干嘛,時間緊迫,王爺回府,趕緊忙活起來。
而林智成林侍衛,由御前侍衛一下子變成了大將軍,手捧帥印,受皇帝命,更是緊鑼密鼓,先是重新召集尖刀團,分頭行動,抽調年輕力壯的兵士,加緊操練,同時與王爺派來的人緊密配合,于建康、長江沿線各處加固城池,修筑戰壕,可以說是深溝高壘,征召大量鐵匠,鍛造鐵錐,隨時準備沉于江中,以陰滯北岸水兵。唐國上下可以說是熱火朝天。
林大將軍可以說大展拳腳,做起事來井井有條,治軍頭頭是道,著實讓人刮目相看。
但趙普心里非常清楚,以唐國臨時拚湊起來的軍隊,加上英雄年少的林大將軍,要想抵擋上京侯手下推風掀雨的精兵強將,談何容易,即便擋過了初一,恐怕難過十五啊。所以趙普離開建康,并沒有直接趕回汴梁,而是秘密繞道去了懋功山,那里也許能給他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