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師父一起收服毗沙惡鬼的經歷,讓我和悟非師妹的修行都有極大提高。
在師父和惡鬼斗法的過程中,我進一步認識到,“我心”太重,就有了欲望、嗔恚、愚癡,這些都是無法擺脫生死的,只有“無我”才能成就佛道。“無我”就能恢復清凈心,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從而生起無上智慧。與此同時,慈悲之心也不可少。眾生與“我”本是一體,對眾生慈悲就是對自己慈悲。以“無我”的清凈心修一切善法,就能成為和佛一樣覺悟的人。
此前,雖然我已經成佛,但還需要在人間繼續磨練。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能把佛眼所見的世界告訴給更多的人,幫更多愚癡之人在心里種下菩提的種子。
經過與惡鬼的交鋒,悟非師妹似乎也學到了很多,她說她現在更容易入定了。我知道,她早晚會想起閃電的印記的。
師父對我倒是不像剛收我為徒時候那樣熱情了,我總覺得哪里不對勁,但我心里明白,凡事有因果,我只管修善因就行了,該來的總會來,等著就是了。
一天,師父講完法,就開始指點弟子。師弟悟邇摹仿能力很強,學什么像什么。師父開示他:“學道之要在于心,而不在于形。形和相都是心想而成,如果心沒有到,學到的永遠只有外形,如果心到了,形也自然就有了。”
“師父,請問,若形先學好了,是否可以影響心?”悟邇問師父。
“如水中撈月!手指一接觸水面,水面就會起漣漪,月亮也會不見的。”
悟邇若有所思,到寂靜處繼續修煉。
“悟空,你可知道,萬相本空,但并不是毫無一物?”師父轉過頭又問我。
“是的,師父。萬相其性本空,但其形妙有。”
“空口說空,猶不知空。只知空,而不知有,不如不知。”
“師父,您所說的空義,甚善哉!我曾聽說,釋迦牟尼佛子弟二千五百五十五人中,解空義第一者是須菩提尊者。師父解空義也很厲害,試問您和須菩提尊者有何淵源?”
“本源相對,互為成就。何為源,何為本?”
“我明白了,原來師父就是須菩提尊者啊!”
“咄!悟空,你真是信口雌黃!師父罰你面壁三天!”
說著,師父用手敲了我三下頭,甩了袖子,倒背著手,走入殿后內室,將門關上,撇下大眾閉關去了。
眾弟子一齊怪我:“看你,把師父氣走了吧?我們還有還多問題要問呢。”
“眾師兄莫怪!悟空這里賠禮了!”嘴上陪著不是,我心里卻異常歡喜。師父這一系列的舉動,我總覺得是有暗號的:打我三下,豈不是叫我注意三更時分?倒背著手走入里面,將門關上,豈不是叫我從內室后門進入,在秘處傳我道法?
我暗自想:學道之事常在細微處,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于是,踏踏實實地等待三更天的到來。結果如何?正如《西游記》所講的那樣,師父果然虛掩著門等我前去學道。
“悟空,你白天所問,乃是天機,不可為人道也。所以我當時不能回答你。”
“那請師父現在指教吧!”
“好吧,悟空!我知道,你是斗戰勝佛再來世間。你我本同是佛,我收你做弟子只是為了教化眾生,告訴他們佛法該如何傳承。”
“師父莫非就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
“你既然知道空義,又何必在乎名相?”
“名相我本不執著,我這樣問是只是想知道師父您是如何蒙佛授記的。佛法者,法法一如,本無分別。”
“阿彌陀佛!斗戰勝佛,請聽我說授記之事。”
“有勞師父,弟子洗耳恭聽!”
于是,我知道了我師父須菩提尊者是如何成佛的。
一次,釋迦牟尼佛為諸大弟子說法,說到眾弟子將來都能授記成佛。須菩提尊者當時也想知道自己成佛之事,還沒發問,釋迦牟尼佛已經知道須菩提尊者心之所念,就告訴眾弟子說:“須菩提,于后世拜謁三百萬億那由他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贊嘆,常修梵行,具菩薩道,于最后一身得成為佛,號‘名相如來’,和我一樣也還有‘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等名號,加起來就是十大名號。
名相如來壽命有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所度化的國土,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沒有丘坑、沙礫、荊棘等,各種寶花覆地,到處都非常清凈。其國土人民都居住在寶臺上的珍妙樓閣里。名相如來常常飛在空中大眾說法,其弟子無量無邊,成菩薩者也無法算清。”
“因為我解空第一,對于名相早已看透,所以被佛授記為名相如來。”師父接著說,“悟空,你對名相的理解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叫你悟空。而你領悟空義之后也就戰勝了‘我執’,所以佛授記你為斗戰勝如來。”
“我在從花果山去往南瞻部洲的大海上悟道成佛,早已不再是石猴。宇宙的一切我已經看清,我已不受生死輪回,我更發心度化眾生。師父,你覺得如今世之人易度化否?還是未來世之人易度化?”我問師父。
“悟空,今世之人易度化,未來世之人難度化。為什么呢?佛法漸衰,乃至末法時期,眾生尤難度化,這是個自然規律。”師父回答。
“我愿意在末法時期度化眾生!”
“悟空,末法時期,以佛身、菩薩身度人幾乎不可能了,你恐怕只能以人身度化眾生。”
“以人身度化,的確尤其難。師父不要擔心,我定會盡我所能。”
“如今,你還得先完成保唐僧取經的事。不然,平行時空的另一邊,時空會塌陷的。”
“這是自然。不過,算來還要一千年,金蟬子才能轉世為唐僧。”
“悟空,在此之前,你還可以做一件事。”
“難道是……”
“沒錯,你和悟非之間還有一段因緣未了。你要度人,就先從悟非開始吧。”
“如何開始?”
“我自有安排,助你一臂之力。業緣循法,無法回避,每個人都自當承受。”
師父這話的確有理,我也明白,雖然因緣本質也是空的,但業力所帶來的果報不是虛的。我和悟非師妹的因緣必然要有瓜熟蒂落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結局如何,恐怕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只能接受。
隨后,我和師父又推演了八萬四千法門。不知不覺天空漸白,新的一天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