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8章

  • 鯤鵬于飛
  • 秋風暖陽
  • 6702字
  • 2020-10-14 20:42:00

事不宜遲,第二天就開始整備出兵。李孝恭領二千人馬、蘇定方點齊一千人馬先行次第出發,按照預定計劃到相應地點提前埋伏。

李靖則自領八百人馬前去攻打冉肇則的營寨。

“先前郡王全軍出動都未能打敗蠻兵,怎么就我們這區區的八百人就能把蠻兵給打敗了?”

有些士兵見李靖只帶領他們這區區八百人,就敢去攻打冉肇則的營寨。個個面面相覷,驚得目瞪口呆。一路上有不少士兵在悄悄地嘀咕,開始只是小聲的嘀咕,后來就變成了一句句的牢騷和埋怨。

“是啊,就憑我們這區區八百人,就能打敗冉肇則數萬叛軍?這不是明擺著是要我們去送死嗎?”

“我家里可是上有老,下有小啊。我若一死,家里可就坍了天了!”

“這個新來的將軍是誰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區區八百人還不夠蠻兵塞牙縫的呢!”

“誰知道呢,也許只是一個紈绔子弟,紙上談兵而已。最終苦的還是我們這些當兵的罷了!”

士兵們嘀嘀咕咕的聲音雖然小,但李靖怎么能聽不見?他知道這些士兵都被蠻兵打怕了,士氣低落。看來他們還不了解自己,對自己還缺乏信心。

不解決士氣問題,遑論是這區區八百人,就是八千人也打不了勝仗啊。

“看來不露一手還不行呢!”

李靖把手一揚,示意隊伍停下。士兵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都停下來傻愣愣地看著李靖。

李靖縱馬躍上一處土丘,他掃視了一下眼前這些萎靡不振的將士們,見大家都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每個人的眼神迷離,流露出來的都是迷茫、絕望的神情。

“將士們,冉肇則的蠻兵禍害我們夔州久矣,大家都對他們恨之入骨,卻苦于數次征戰不利。看來不少將士對打敗蠻兵失去了信心!實際上這不是大家無能,而是以前的戰法不對,一味的硬拚硬殺,所以討不到便宜。其實我觀這些蠻兵,乃是一盤散沙,有勇無謀。對付他們,要用奇謀才行,只要我們稍稍用一用計,必能打敗他們。”

李靖特意運起中氣,高聲說道。這聲音渾厚高亢,如巨鼎宏鐘。

“可是,將軍,我們只有這區區八百人,如何能抵擋數萬蠻兵啊?”

“是啊,以前人多都打不贏,現在人少更不行啊!”

“這不是明擺著是讓小的們去送死嘛!”

“送死?哈哈哈哈,哪能去送死!即使讓你們去送死,難道我還傻到連我自己的命也搭上?”

“那可不一定,到時說不定將軍您會先……”

李靖的話把有些人逗笑了,但是大部分士兵仍然是苦著臉,他們把話說了一半沒敢說下去。

“你們是說我到時候先溜了?哈哈哈哈,即使我膽小怕死,到時不顧你們先溜了,莫說郡王爺不會放過我,到時陛下也會追究我的責任啊!說句實話,我身經數十仗,還從來沒有先溜過呢!”

李靖聽了哈哈大笑。對于有些士兵的抱怨,他倒也一點不生氣。他笑著說道:“大家可不要小看了我們這區區八百人。這八百人可是我在大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個個都如虎狼一般,都能以一敵十,豈是非常之輩?況且我們又不是孤軍奮戰,我們只是去引蛇出動,只要能把蠻兵引出來我們就是奇功一件,自有后面的大軍收拾他們。不要看我們人少,人少怕什么!當年,我曾跟隨秦王在虎牢關前僅率領區區不到四千雄兵,就大破夏王竇建德的二十萬大軍呢。可見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將不在勇,而在于謀!”

“將軍,當年虎牢關之戰,您……您也參加了?”

“當然參加了啊!那個用計謀斬了假竇建德從而使夏軍大亂的人就是我們將軍呢!”隨李靖一起來的幾個斥候此時也大聲地說道:“我們跟著將軍可是打了很多的勝仗呢!”

虎牢關之戰,已經在大唐上下傳的家喻戶曉。李世民三千多人打敗竇建德號稱二十萬的大軍,成為人人傳誦的傳奇。是以當眾人聽說自己面前的將軍也參加了虎牢關之戰,一個個驚訝的不得了,眼中頓時露出了艷羨的神情。

“哈哈哈哈,那是當然!”

李靖看到大家的臉上難以置信的神情,不禁仰頭哈哈大笑。

“我不僅參加了虎牢關之戰,還參加了大敗鄭軍的邙山之戰。打得鄭軍狼狽而逃呢!”

“邙……邙山之戰,將軍您也參加了?”

“那當然!不僅參加了,那個斬將奪旗,被大家傳的神乎其神的大將就是我們將軍啊!”

“斬將奪旗?您就是那位在邙山大戰中如猛虎下山,斬將奪旗的那位神將?呀,這事我們都聽郡王爺說過。將軍有這戰功,那可是了不得哦!”

“將軍,在您未來之前,我們就聽說朝廷要派一位足智多謀的大將軍來統領我們。原來這位大將軍就是將軍您啊!”

“是啊,有這樣的將軍領著,我們還怕誰?”

其實這些人哪里是李靖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兵強將,他初來乍到,怎么可能對將士們這么熟悉呢,只是士兵們聽李靖這么一說,便都以為自己就是精兵,就是強將,大家興奮地議論著。再加上有這樣一位神勇無敵的大將軍領著,大家瞬間來了精神,對這場戰斗陡然開始充滿了信心。

李靖示意大家安靜下來,高聲說道:“有些士兵擔心我是一個紈绔子弟,沒有什么能耐。我在大家面前也不必自夸,呶,大家看見那邊那棵樹沒有?”

李靖說罷用手一指左邊的一棵大樹。隨著李靖手指的方向,士兵的眼光都被引向左邊。那棵大樹的樹干足有碗口粗細,根深葉茂。眾人不知李靖指那棵樹什么意思,都疑惑地望著他。

此時的李靖英姿颯爽地騎在青騅馬上,微風輕輕揚起他的大氅,顯得更是氣宇軒昂。只見他輕輕地端起槍來,暗中運氣。突然他的右手在槍的末端用力一送,“嗖”的一聲,那槍如離弦之箭,直向那棵樹飛去。

就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就聽“啪”、“喀嚓”兩聲。那桿槍竟刺破樹干而出,那樹干在槍穿入處被生生地撕開兩半!

“好!”

這一切只在電光火石之間,那些士兵驚得張大了嘴巴,半天才反應過來,齊聲叫好。

“將軍真是神勇!”

“將軍真是無敵了!”

有個士兵也興奮起來,連忙跑過去,想把夾在撕開的樹縫中的長槍抽出來。只是他不知深淺,以為只是區區一桿大槍而已,便只伸出單手一拿,竟沒抽動,只好紅著臉用雙手去拉,那桿長槍仍然嵌在樹縫中紋絲不動。眾人一見,都哄堂大笑。此時又有數人上去,大家七手八腳,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李靖的長槍拔出來。眾人刻意把那長槍在手中掂了掂,足有五、六十斤重。但在將軍手中使來,卻似鴻毛一般。在大家的心中,對李靖是更加佩服。

在軍隊中,讓士兵佩服你的能力,并從內心里信任你,從而對你不懷疑,愿意心甘情愿地跟著你,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這一說一笑,大家的情緒迅速被調動了起來。先前壓在眾人心中的烏云現在都煙消云散了。

“將士們,大家有信心嗎?”

“有!有!有!”

“大家放心,到時候,我絕對是第一個沖入敵營的人!”

李靖從眾人手中接過長槍,把長槍一揮,充滿豪氣地說道。

“將軍,小的愿做第二個!”

“小人愿做第三個!”

“將軍,您盡管放心。我們一定會緊跟在您的身后,絕不會給您丟臉的!”

此時將士們士氣高漲,斗志昂揚。現在在他們面前,哪怕是千軍萬馬,刀山火海,他們也愿追隨李靖,決不退縮!

李靖見大家精神飽滿,心中十分地高興。

“好了,好了!現在我們可以叫一叫,喊一喊提提精神。等到了冉肇則的營寨附近,就千萬不要發出聲音來了!”

“將軍放心,小的們一切都聽您的!到時候小的們連馬的嘴巴都把它捂上,保證讓它一點聲音都不發出來!”

不知哪位士兵幽默地來了一句,引得將士們又是一陣大笑。此時在他們的身上,感覺一陣的輕松,再沒有了來時的壓抑,反而有了要沖上戰場去大干一場的沖動。

李靖看到大家的斗志被調動起來了,這才繼續帶領八百人人馬悄無聲息地來到冉肇則的營寨附近。他先派出二百士兵攜帶旌旗、鼓號在營寨周圍的山上埋伏,然后自己親率六百精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殺入冉肇則的大營。

這兩天冉肇則的蠻兵把李孝恭殺得一敗涂地,所以他們怎么也沒有料到唐軍會突然來個反擊。他們看見一隊唐軍如天兵天將一樣突然出現在自己的面前,頓時傻了眼。卻待拿刀弄槍,唐兵已沖到了面前。

蠻兵猝不及防,緊急間難以集合,亂作一團。此時山上的唐兵則在四處展開旌旗,鼓號齊鳴,驚天動地。急切間冉肇則根本不能辨別唐軍的人數,感覺四野山林中都是唐兵,恐慌至極,以致于他們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冉肇則不敢應戰,立即慌忙帶領蠻兵棄營向自己的老巢開州逃去。

“追上去,不要讓他們跑了!”

李靖大聲地命令道,帶領唐兵在后緊緊追趕。李靖也沒想到,本來他們只是打算詐敗誘敵,卻不曾想到這批將士太過用力,現在他們卻反而變成了追敵了。

“追啊!殺啊!不要讓蠻兵跑了!”

為了迫使蠻兵能進入自己預定的伏擊地點,李靖率領八百壯士,在后面緊追不舍,不給蠻兵以任何喘息的機會。

唐軍本來以為蠻兵厲害,心中還有一些膽怯。卻沒想到只一沖鋒,蠻兵竟被嚇得棄寨而逃,個個霎時精神抖擻,鼓噪著追殺蠻兵。

冉肇則不敢停留,一路狂奔。剛逃出不遠,山林中突然一陣鼓號聲響,又一路唐軍像虎狼一樣殺出,把蠻兵截殺成幾段。為首者不是旁人,正是蘇定方。原來是蘇定方帶領一千人馬在此埋伏,專等蠻兵到來。唐軍箭如飛蝗,蠻兵紛紛中箭倒地。

“投降!投降!投降!”

蘇定方命唐軍大喊,威嚇蠻兵。一千多人齊聲吶喊,聲震云霄。冉肇則與蠻兵嚇得魂飛魄散,不敢戀戰,一路潰逃,有近一半蠻兵竟做了唐軍的俘虜。

李靖讓幾個親兵斥候率幾百人收拾俘虜,自己則與蘇定方合兵一處對蠻兵緊追不舍,不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他知道蠻兵人數眾多,只是一時被嚇破了膽而已。一旦他們緩過神來,重新組織反抗,那后果將很難收拾。

冉肇則經兩次打擊,此時已經肝膽俱裂,哪敢停留。他率領逃兵一路飛奔,徑直逃往“玉皇關”。

有人說,難道就這么巧,冉肇則的蠻兵竟自覺地按照李靖的預設,往開州一路逃來?大家有所不知,這開州是冉肇則的老巢,他對此地的地形非常熟悉。他知道只要逃過“玉皇關”,然后憑關據守,唐軍人馬再多就再也奈何不了他。所以他也不與唐兵戀戰,揮兵一路向玉皇關壓來。山路越走越窄,蠻兵被擠壓在狹窄的山道上,到了此地就像是得了“腸梗阻”一樣被擠成一坨一坨的。李靖和蘇定方又帶領追兵在后面不住的攆,使得蠻兵驚慌不已,相互踩踏死傷者不計其數,路上哭喊聲震天。

正在冉肇則率領蠻兵迫近關口時,突然聽得一通鼓響,李孝恭率領二千唐軍扼住關口,從四面山上呼喊著沖殺下來。蠻兵被李靖他們一路追殺,本來已成驚弓之鳥,惶惶不安。現在又突遭唐軍包圍,頓時嚇得魂飛天外。

“投降!投降!投降!”

“投降!投降!投降!”

四面山上的唐軍和后面的追兵一邊沖殺,一邊呼喝著。漫山遍野都是“投降”的喊聲,在山谷間回蕩,如巨雷般轟響。蠻兵到此已是兵困馬乏,肝膽俱裂。他們被嚇得再無斗志,紛紛舉手投降。而有些蠻兵則趁亂鉆進山林躲藏起來。

冉肇則見大勢已去,憤怒至極,縱馬提刀在軍中反復沖殺,作垂死一搏。李靖見他還不投降,困獸猶斗,彎弓搭箭,“嗖”的一箭正中冉肇則的前胸,當場墜下馬來。唐兵沖上前去,割下冉肇則的首級高高舉起。蠻兵見首領已死,更是斗志全無,再無人反抗,紛紛跪下投降。

這一戰,蠻首冉肇則當場被殺,近五千蠻兵投降。戰斗結束后,李靖見還有不少蠻兵躲藏在大山里不出來,怕以后又嘯聚在一起為患。便讓人在山埡口豎一石碑,上書“丟刀者免死”、“自首者免死”兩句話,勸告那些蠻兵出來投降。

沒幾日,那些逃亡的蠻兵見此石碑,同時看到被俘的蠻兵無一被殺,便紛紛走出山林,向官府投誠。

這一戰,徹底消滅了冉肇則這股蠻兵,消除了平定蕭銑戰役的后顧之憂。李孝恭向朝廷如實上奏捷報,大力贊揚李靖的功勞。

李淵聞報后大喜,對左右臣僚笑道:“你們看,古人曾說過使功不如使過嘛。朕要是不對李靖加以責罰,他焉能如此盡力?”

李淵說罷又專門降詔給李靖,說道:“朕現在才知道,原來愛卿如此厲害,以后功名利祿少不了你的。”

在詔書臨尾的地方,李淵又特別用朱筆關照道:“既往不咎,舊事吾久忘之矣!”

李孝恭見李靖在彈指之間就把冉肇則這股蠻兵消滅殆盡,自知自己的能力不如李靖。所以他很真誠地向李淵推薦李靖,提出讓李靖來統一指揮平定蕭銑的戰事。

李孝恭此人能力不強,但卻能知人善任。后來李世民即位后在凌煙閣上掛有開國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李孝恭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這與他不專功,善于用人不無關系。

李靖見李淵終于接納了自己,心中也感到寬慰。他鑒于敵我雙方的情勢,隨即上陳了“滅銑十策”。從政治、軍事、處理民族關系,以及對當地人的教化等方面全面闡述了自己的建議。

“哈哈哈哈,朕沒有看走眼啊,這李靖真乃是蕭銑的膏肓!平定江陵(今JZ市)之事,朕無慮也!”

李淵看后大加贊賞,于是下詔“三軍之任,一以委靖”。這實際上確立了李靖在軍中的領導地位,使李靖得以展開手腳,專心進行滅梁之事。

李靖立即組織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艦,組織士卒練習水戰,做好東下江陵的準備。同時,他見巴、蜀之地歸附大唐不久,民風彪悍,各部族還不太穩定。為了解除后顧之憂,李靖勸說李孝恭把各部族酋長子弟都召集到夔州,根據他們才能的優劣分別授以官職,安置在左右。“外示引擢,實以為質”,這對于穩固巴、蜀政局起了積極的作用。

正當夔州唐軍的局勢蒸蒸日上之時,蕭銑的局勢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蕭銑稱帝后,諸將都認為有擁立之功而逐漸擅兵橫暴。蕭銑擔心長此以往無法控制,便明面上揚言休兵以便農耕,實則是想罷免諸將兵權。

當時大司馬董景珍之弟為將軍,心懷不滿,謀圖作亂,結果事泄,為蕭銑所殺。此時董景珍鎮守長沙,蕭銑怕他也反,便手書赦免他,并將他招還江陵。董景珍十分害怕,曾派遣使者秘密前往李孝恭處,愿舉地歸降。但當時李孝恭正被冉肇則的蠻兵所困,一時根本無法顧及。

蕭銑聽聞董景珍有降唐之心,立即派遣張繡進攻董景珍,董景珍對張繡說道:“張將軍,以前蕭銑之所以能稱帝,全仗你我二人的擁立之功。可如今他擅權猜忌,不念舊恩。古時有‘前年醢彭越,往年殺韓信’之事,您難道沒聽說過嗎?我們兩人何必互相攻討?您不怕蕭銑殺我之后再殺了你?”

張繡也不回答,只是進兵圍城。董景珍戰他不過,只好突圍而走,結果被其部下所殺。蕭銑即提升張繡為尚書令。結果張繡居功自傲,蕭銑又殺了他,直到此時張繡才追悔莫及。

這蕭銑性情外表寬仁而內心疑忌,嫉妒勝己者,因此大臣舊將都懷疑懼怕,往往叛離。蕭銑不能禁制,所以日漸衰弱。

621年九月,李淵正式詔令調發巴、蜀兵士,集結于夔州。任命李孝恭擔任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兼行軍長史,統轄十二總管,為中路軍,自夔州順流東進。又任命廬江郡王李瑗為荊郢道行軍總管,出襄州道,為北路軍。著黔州刺史田世康由辰州道出發,為南路軍。命令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道,為東路軍。峽州刺史許紹督兵隨軍出征。各路大軍皆由李孝恭、李靖節制,數路大軍分頭并進,一齊殺向江陵,正式發起了平定蕭銑南梁政權的總攻勢。

在出兵之際,李靖和李孝恭召集各路軍總管和將官,齊集江邊校兵場上誓師出發。各路總管皆按期到達,唯峽州刺史許紹沒有到場點卯。

李靖知道許紹的為人,他不是那種不重軍紀的人,他見許紹沒到,忙詢問李孝恭什么原因。李孝恭連忙說道:“許刺史曾派人前來稟報,說偶染風寒,暫時不能前來點卯。但他保證整頓軍備,按期發兵,決不耽誤軍機。”

“許老將軍的為人,在下豈能不知?他若不是有極特殊情況,決不會不來參加誓師大會的。”

李靖隨即與李孝恭一同走上檢閱臺,三軍將士齊聲歡呼。但見檢閱臺下旌旗招展,甲胄明亮。將士們榮光煥發,精神飽滿。再朝江上望去,蒙舸戰艦,布滿江面。帆正槳懸,整裝待發。

李孝恭來到檢閱臺正中,大聲宣讀了李淵的詔書,號召將士們奮勇殺敵,為國立功。三軍將士山呼“萬歲”,聲音洪亮,震動環宇。

待李孝恭說完,李靖才又上前說道:“此次本長史奉陛下之命,協助郡王出兵剿滅南梁,各軍將士當奮勇爭先,爭取早日凱旋。但是,本長史也在此嚴正說明,三軍之事,全在于一個‘令’字,有令必從,無令不行。凡違令不遵者,不論何人,本長史決不留情。下面由軍中主簿代為宣讀‘七禁令五十四斬’。請三軍將士務必謹記。法不容情,好自為之!”

這“七禁令五十四斬”,據說乃是三國時大軍事家、大政治家諸葛亮所定,后來在歷朝軍中雖稍有不同,但大體上一直延用。

軍中主簿上前,大聲宣讀禁令道:

七禁令者:為輕軍、慢軍、盜軍、欺軍、背軍、亂軍、誤軍。

五十四斬者:為將貪生者斬;臨陣脫逃者斬;令出不遵者斬;宣調不至者斬;貽誤糧餉者斬;旗舉不起者斬;旗按不伏者斬;聞鼓不進者斬;聞金不退者斬……

三軍將士聞聽這“七禁令五十四斬”,個個噤聲,人人害怕。古人云: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三軍之中,最讓人害怕的就是這軍紀。一旦違紀,這小命就沒了。

軍中主簿宣讀完畢,三軍將士齊呼:“我等必謹遵將令,決不敢有任何違犯。若有違犯,但憑軍法處置!”

李靖和李孝恭聞此,俱微微點頭。

忽在這時,一陣風起,飛石走沙。突聽“咔嚓”一聲,一條戰艦的主桅突然斷裂。桅上的白帆和繩索“嘩啦啦”往下墜落。艦上的一面大旗被風撕扯,突然滑落,隨風卷動,飄落江中。

李靖和李孝恭看見,頓時變色。

“不好,主桅斷裂,昭示我要折一員大將也!”

“報!”

李靖話音還未落,中軍匆匆上前來報。

“稟報郡王和長史,峽州來人急報,譙國公、峽州刺史許紹病重不治,猝死于軍中!”

“什么?”

李靖和李孝恭聞聽,都不由得一聲驚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保市| 道真| 金华市| 通渭县| 乌拉特中旗| 威信县| 石家庄市| 永泰县| 星子县| 永州市| 宜宾市| 韶山市| 剑河县| 富民县| 铜梁县| 新安县| 洛宁县| 遂川县| 杂多县| 泾源县| 桃源县| 武宁县| 新营市| 中西区| 蒙阴县| 富阳市| 宽城| 广水市| 车致| 邻水| 孟村| 长宁区| 出国| 瑞昌市| 忻城县| 张掖市| 信阳市| 灵丘县| 孝义市| 揭东县|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