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藍大海與天空

你知道嗎?
海和天空其實都不是藍色的喲
海水的顏色,其實是陽光在海上折射與反射的結果。波長較長的紅、橙、黃光,很容易被水分子吸收,而波長較短的綠、藍、靛、紫光,則大量被海水反射,大海在你眼中,才因此一片湛藍。
天空的顏色,也是類似的原理。波長較短的綠、藍、靛、紫光,在撞到空氣微粒(像塵埃或水滴等)時,會比能直接穿透微粒的紅、橙、黃光,有更強的散射效果,所以天空在你眼中,才因此一片蔚藍。
有人可能會問:那紫光跑哪兒去了?因為人眼對紫光較不敏感,所以是你的大腦把它們給忽略掉了,紫光堪稱是最邊緣的一種光。換句話說,天空和大海的藍色,其實都是被選擇后的印象。
顏色,就像是任何一種偏見:它幫助我們建立直覺,掌握表象,卻也一并卸掉了部分真實——因為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常常就僅止于此。
偏見、概念、形式、慣例……這些語言結構中的結石,會在你深入理解世界的道途上,形成一層又一層的阻礙。但只要你還記得問“為什么”,你就不會停下腳步。而我想,只要你還維持著前進的步伐,那你也會和我一樣贊同:世界始終都是有趣的。
※大氣中的分子,會將光按照波長區別,過濾出不同色彩,這稱作“瑞利散射”(由一個叫瑞利的科學家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