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清醒的人,不活在他人的期待里
-01-
那天有位粉絲給我留言,她說:“小姿姐,是不是長大就意味著要和自己喜歡的東西說再見,成為別人喜歡的樣子?”
她告訴我,她從小一直是個敢吵敢鬧的孩子,從來不肯委屈自己,直到那年,母親和父親分開,媽媽拉著她的手哭著說:“小靜,媽只剩下你了,你要爭氣,我們不能讓別人嘲笑!”
從那天起,媽媽給她報了很多補習班,讓她學習她不喜歡的鋼琴,每天穿十分淑女的裙子,還要學習禮儀和說話方式……只為了讓她變成自己期待的樣子。
說實話,她非常難受,因為她一點也不喜歡被人安排,可是每次她想拒絕的時候,都特別害怕傷了媽媽的心,最后只能違心地接受。
讀高三的時候,她想選擇中文專業,在書的世界里徜徉,做個有見識有內涵的文藝女青年。可是,填志愿時,她媽媽竟然要她選擇醫護專業,并和老師提前打好了招呼,連商量都沒和她商量一下。
那是她第一次想要逃離,離開家去尋找她喜歡的世界。
她想在排球場上和小姐妹們肆意揮灑汗水,她想在運動跑道上快樂地奔跑,她想做個自由的詩人……
可是,這一切都離她那么遠,自從她接受了媽媽的安排后,她就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她開始成為別人眼中的榜樣,別人羨慕的對象,卻唯獨不是自己喜歡的樣子。
她問我,活著的意義是什么——如果此生只能這樣活下去,那又有什么意思?
-02-
每個人在自己還不夠強大的時候,都會有一段試圖迎合他人的時光——獲得認同與贊許,讓自己活得有價值。
但當我們慢慢成長后就會發現,迎合他人的期待不過是為了讓人相信自己活得很好。
你也可以選擇鼓足勇氣,果斷地去拒絕——拒絕不屬于你的東西,雖然這可能很難。
但只要過了那一段時光,你就會覺得很輕松。因為一旦你給別人劃出了邊界,他們就會學會尊重你,按照你的意愿來對待你,而不再僅僅是希望你活成他們期待的樣子。
一個真正人格獨立的人,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勇敢做自己。只有學會與自己相處,拒絕那些自己不想要的,才能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選擇做自己,即便會不合群,即便會有懷疑的目光,也請不要介意。
你要成為獨特的自己,而不是偽裝成一個完美的別人。你要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勇敢地向世界索取你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懦弱去地迎合別人的期待。
喬布斯說:“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最真實的想法,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多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多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做一個真正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人——有棱角、有脾氣、有情緒、有自己的底色——那才是真正的你。
-03-
演員楊紫曾在《星空演講》里坦誠地回顧了自己一路成長的經歷。
她說,有段時間她一直在思考活著的意義,變得很沒有自信,很自卑。因為在別人眼里,她就應該是那個乖乖的小雪,什么也不用大人操心,也從來不會叛逆!
她努力向別人心目中的小雪靠近,在大家期盼的那條線上長大,最后卻發現,自己不但沒有成長,反而步履沉重!
于是,后來她開始勇敢地做自己,想笑就笑,想懟就懟,終于找回了屬于自己的自信。當然,她也最終憑著《歡樂頌》里的邱瑩瑩這個角色,讓我們看到那個長大后不一樣的楊紫。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覺得自己很卑微、很渺小、很平凡。相反,我們都很偉大,因為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你!
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別人期待中的你無論多懂事、多完美,只要不是能令你內心歡喜的樣子,都跟你無關——所有真實的生活都只與自己有關。
人生的旅途中,你是自己唯一的舵手。不要在別人的指揮下駕駛你的“生命之車”,能決定你何時啟動、倒車、轉彎、加速的,從來都應該是你自己。
-04-
有時候,我們總是為了別人的期待而活著,卻沒想到最后辜負了自己的期待。
但是,你自己的人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不要思慮太多、比較太多,只要遵從自己的內心活著,就能收獲最簡單的幸福。
終其一生,我們最大的驕傲就應該是活成理想中的自己,而不是別人期待中的那個人。
在小說《無聲告白》里,有一句著名的題記: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希望,不管什么時候,你都能堅定地對自己說:“我沒有很多的期待給你,只有更多的寬容和理解,你要笑著去尋找真正的自己!”
不要帶著別人的期待入夢,更不要帶著對自己的不滿醒來。愿你能夠傾盡所有去改變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改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