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秦漢
- 黎東方著 陳文豪整理
- 3133字
- 2020-03-26 17:17:47
四 穆公圖霸
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從公元前660年到公元前621年(當時周天子與諸侯,都不以即位之年為元年,而以次年為元年。秦穆公元年是公元前659年)。
他是一位英明的國君,求才若渴,寬宏大量,雄才大略,有錯認錯。
說他求才若渴,我們不妨以百里奚的故事為例。百里奚是楚國人,在虞國當大夫(虞國在今天山西省虞城縣),晉國把虞國滅了,百里奚被俘虜,成為奴隸,被晉獻公指定做他女兒的跟班,跟女兒到秦國,作為陪嫁的奴才之一(這女兒是嫁給秦穆公的)。百里奚中途逃走,逃往楚國,卻又被楚國的鄉下人扣留,做了這些楚國鄉下人的奴隸。
有人把這件事報告秦穆公,秦穆公立刻派遣官吏,到楚國,用五張公羊皮把百里奚買了來,帶到他的面前,他解除百里奚的奴隸身份,任命他做大官。
百里奚說:“我有一個朋友,叫做蹇叔,見解比我高明。他勸我不要做虞國的大夫,我不聽,所以才被晉軍俘虜,做了奴隸。”秦穆公立刻又派人去楚國,把蹇叔也請了來,和百里奚一齊重用。
說秦穆公寬宏大量,我們不妨以他不殺吃了他的好馬的三百多個老百姓為例。
有一天,他在岐山打獵,把馬拴在樹上,沒拴好,馬跑了,跑到了城里大街上,被幾個老百姓捉住。
這幾個老百姓不知道這馬是他們國君的馬,糊里糊涂,膽大妄為,把這匹馬宰了,烤來吃,很多人聚攏來,看熱鬧,越聚越多,有三百余名之多。他們都或多或少地分嘗了馬肉,吃得多的吃了好幾塊;吃得少的只吃了一塊兩塊,那真是人人開心的一次大野餐。
他們樂極生悲,于野餐結束之時,被兵士找到,抓去。這時候他們才知道,犯了滔天大罪,性命難保。秦穆公卻派人送了酒來,告訴他們說:“你們所吃的是一匹好馬,吃了好馬的肉,必須喝酒,否則可能中毒,趕快喝酒,喝了酒以后,各自回家。”這三百多名老百姓喜出望外,感激萬分。
說秦穆公雄才大略那例子就更多了。他幫助晉國的公子夷吾取得晉國君的地位;其后在一次作戰中俘虜了夷吾而不加以殺害,因此而取得了河西之地。他對西戎大戰一次,吞并了十二個戎人國家,取得其天水以西與以北的土地。
晉惠公是晉獻公夫人小狐姬所生的公子。晉獻公前后有過四位夫人。第一位是齊姜,生下太子申生。第二位是大狐姬,生下公子重耳。第三位是大狐姬的妹妹小狐姬,生下公子夷吾。第四位是驪姬,生下公子奚齊。
驪姬的娘家,在種族上是驪山之戎。她用讒言及誣栽,使得晉獻公懷疑太子申生企圖用毒藥將他害死。申生自殺。
這件事,令公子重耳與公子夷吾也畏懼連累而逃亡。重耳逃到母親娘家狐氏的部落。狐氏是狄人,部落在今天的山西省中部偏東。夷吾逃往梁國,梁國在今天的陜西省韓城,嬴姓。
晉獻公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為太子。獻公死后,奚齊做了晉國國君,被大臣里克殺掉。奚齊的兒子悼子,繼做國君,里克又把悼子殺掉。
里克派人到狄人狐氏之國迎接重耳,重耳婉辭謝絕。里克派人到梁國迎接夷吾,夷吾很高興。夷吾同時請秦穆公派兵護送。他答應于事成以后,把晉國的河西之地(黃河之西與北洛河之東的一大片土地,今日的陜北與陜中)送給秦穆公,也答應把汾陽城(臨汾)賜給里克。
公子夷吾順利回到晉國(在歷史書上被稱為晉惠公),當了晉國的侯。他不僅不以汾陽賜給里克,而且命令里克自殺。他也對秦穆公失信,不肯把晉國的河西之地送給秦穆公。
秦穆公一時不跟他計較。晉國有饑荒,秦穆公運糧給晉惠公,后來秦國有饑荒,晉惠公不但不運糧給秦穆公,而且親自帶兵來打秦國。
秦穆公也親自出馬,抵御晉軍。他一時失利,陷入重圍,忽然有三百多名勇士沖入重圍,將他救出。這三百多名勇士原來便是當年吃了他的馬,未被受罰,而且被賞酒喝的三百多位老百姓。他們不是正規的兵士,而是自動跟來的老百姓。他們果然獲得了對秦穆公報恩的好機會。
這一仗,秦軍反敗為勝,俘虜了晉惠公夷吾。秦穆公本想宰了這個忘恩負義之人,卻拗不過自己夫人的求情。他的夫人是晉獻公與齊姜所生之故太子申生的同母姐姐,也是晉惠公的異母姐姐。于是,秦穆公又做了一件寬宏大量的事:他放了晉惠公,讓他回晉國去。
這晉惠公回去以后,又感激又害怕,就把河西的一大片土地給了秦穆公。此后,秦的領土到達了黃河邊。秦晉兩國以黃河為界。
“西戎”是一個廣泛的名稱。今日的甘肅在商朝與西周之時,并無所謂華人與所謂夏人居住,住在那里的許多部落的人,在春秋時代都一概被混稱為戎人。他們在血統上,可能有一大部分與華人夏人同屬于所謂“蒙古種”;也有若干是相同于或接近于所謂雅利安人(Aryans),亦即“印度歐羅巴人”。屬于此種族的波斯人與米底人(Medes)在東周開始與孔子之時,建立過大帝國,征服過兩河流域與埃及,也侵入了印度的印度河流域,甚至恒河下游。我們今日的新疆中部與南部,塔里木河兩岸與昆侖山北麓,當時也都有口說雅利安語,藍眼睛高鼻子的人。只是到了宋朝以后,才漸漸由一支匈奴之裔的維吾爾人從蒙古遷來而改說了維吾爾語及其同系的語言。
月支人是這些人東邊的一支,原住在河西走廊,到了漢朝被匈奴人擠去了今日的阿富汗。
戎字從戈,從甲。戎人是尚武的種族,以牧畜為主業,其中不少人也漸漸定居,兼事耕植。住在甘肅的戎人,可能正是馬家窯文化的創造者。這些人到了周朝,才顯得比陜西的華人(夏人)落后。
秦國是非子以東方嬴姓人的苗裔,奉了周孝王之命,帶了他長期開發了犬丘(陜西興平)的若干部下,搬到甘肅天水而創建的一個新的國家。這國家的任務,是擴展周所代表的華夏文化,亦即從洛渭汾核心地區的新石器文化所發展出來的青銅器文化與有禮有樂的政治組織。
開始,秦可能是與戎混在一起,在外表上很像是一個戎人的國。其后,越來越成為華夏文化的前哨。到了襄公之時,秦竟然有了美麗的石鼓與音調鏗鏘、《詩經》式的石鼓文(也有人說,石鼓是周宣王的東西)。
秦穆公在他的晚年(公元前623年)斷然對西戎一擊,“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這十二個字是司馬遷寫的。司馬遷不曾交代十二個國的國名,也不曾指出千里是哪些地方。所謂千里,可能是后來秦始皇時候的北地郡與隴西郡,包括除了河西走廊以外的今日甘肅全省與寧夏的一小部分)。
末了,我不能不報道一下秦穆公有錯認錯的事。他本來與晉文公(重耳)關系極好。晉文公于晉惠公(夷吾)死后,惠公的兒子懷公(子圉)在位之時,倚仗了秦穆公與齊桓公二人派兵支持,回到晉國,奪得國君之位,殺了懷公。
晉文公其后在公元前636年平定周天子王室之亂,也得力于秦穆公的支持(周襄王被他的叔叔王子帶篡位,逃亡到鄭邑,晉文公帶領秦與其他諸侯之兵,進入洛陽,殺掉王子帶,迎回了周襄王)。
晉秦兩國的關系很好。秦穆公不該于晉文公死后不久,派百里奚的兒子百里視,蹇叔的兒子蹇術,與一位名字叫丙,號叫白乙的人(可能是蹇叔的另一個兒子),帶兵去襲擊晉的保護國——鄭國。
《史記》把百里視寫作孟明視,蹇術寫作西乞術。其實孟明二字是百里視的號;西乞是蹇術的號(《史記》也把孔子的父親寫作叔梁紇,其實孔紇并不以叔梁為氏,是以孔為氏,叔梁是孔紇的號)。
百里奚與蹇叔,均勸秦穆公不可去襲擊鄭國,秦穆公不聽。秦軍到了鄭國郊外,遇到一位鄭國商人弦高,把自己的十二頭牛,送給秦軍,說是鄭國國君不知道自己怎樣冒犯了秦國,特地派他送牛向秦國賠禮(其實這是弦高自動解救國難。鄭國國君鄭穆公當時并不曉得秦軍已到)。于是,百里視等三人以為鄭國有備,立即把秦軍撤走。
走回到中途,在殽邑(河南洛寧縣北),遇到晉文公的兒子晉襄公,率領大批軍隊,予以攔截。秦軍大敗,百里視等三人做了俘虜,秦兵差不多全部陣亡。
百里視等三人被晉襄公釋放了回來,秦穆公不懲罰他們,而向他們說:“這是我自己的錯,不能怪你們。”
四年以后,秦軍戰勝了晉軍,秦穆公親自去了殽邑,祭那些在四年前陣亡的兵,于誓文之中向他們的魂靈道歉,說自己深悔未聽百里奚與蹇叔的勸告,又說,他讀這篇誓文,為了讓后世永遠記得他的過失。
這一位秦穆公確實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