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彈也有?這個系統可真好。”李承乾道。
“只有宿主兌不起,沒有系統沒有的。”系統道。
“哦。”李承乾道。
該去請安了。
這宮里的路真TMD長。走這么長還不到。
李承乾在心中YY道。
“太子殿下,到了。”小太監道。
“太子殿下稍等,我去通報。”小太監道。
李承乾點了點頭,說:“去。”
不一會兒,一陣太監獨有的聲音傳來了。
“傳,太子殿下覲見。”
李承乾慢悠悠的走進了宮殿里。
一進門就看見非常認真看奏折的李世民,李承乾對著李世民,道:“兒臣給父皇請安。”
“嗯,起來吧。”李世民淡淡的道。
接著,李世民有說:“高明,聽說,你在學堂里作了一首詩,可是讓孔愛卿親自跑到朕這里,夸耀你的詩。”
“過獎。”李承乾道。
“高明,你也給你母后作一首詩,算作朕考你的。”李世民道。
“兒臣遵旨。”李承乾道。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李承乾道。
李世民開始不以為意,但漸漸被李承乾的詩吸引了。
“高明,這是誰教你的?”李世民震驚的道。
系統也響了。
“叮~恭喜宿主獲得100點系統點數。來源:李世民。”
“是老神仙教的。”李承乾道。
“你可還會寫文章?”李世民道。
“會一點。”李承乾道。
“作一篇。”李世民以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
“兒臣遵旨。”李承乾道。
“兒臣作的這篇文章叫《為學》。”李承乾道。
“《為學》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譯文是: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做,那么困難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學習,那么困難的也容易了;不學習,那么容易的也困難了。
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的一個貧窮,其中的一個富有。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怎么樣?”
富和尚說:“您靠什么去呢?”
窮和尚說:“我靠著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雇船而往下游走,還沒有能夠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告訴富和尚。富和尚顯出了慚愧神色。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因此,天資聰明和敏捷,雖然可靠卻也是不可靠的;自己仗恃著聰明與敏捷而不努力學習的人,那就是自毀前程的人。愚笨和平庸,好像會限制人,卻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學習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了。”李承乾道。
李世民聽著,越聽越喜歡,最后直接站起來了。
“高明,這都是那個老神仙教的?”李世民道。
“是。但他說我參悟多少是多少。”李承乾道。
“哈哈哈,高明,你可真是讓父皇高興。”李世民道。
“父皇,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李承乾道。
“說。”李世民道。
“父皇,我想出宮。”李承乾道。
“這個,你現在身體剛剛回復,不行。”李世民道。
“沒事,父皇,兒臣多帶侍衛就可以。兒臣在東宮里都要憋死了。”李承乾哀求道。
“10歲,是貪玩的年紀,就讓他去吧”李世民在心中暗暗想道。
“好,有危險就快跑。別逞強!”李世民囑咐道。
“好。”李承乾滿心歡喜道。
而李世民不知道的是,就是他的一次心軟,導致了一件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