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佳和黃楷頭湊頭,刷著微信上的留言,不時對視扮個鬼臉或嘻嘻笑著,半個小時前,他們將火車驟停,兩三個小時沒動彈的消息發到微博,微博前所未有地熱鬧起來,很多人跟帖評論,各種猜測,最正常的猜測是火車故障,鐵路壞掉,天氣惡劣之類的,最有想象力的猜測有火車被外星人控制,地球磁場大變化吸住火車等等,最胡扯的是火車和車長賭氣,干脆睡一覺,或因火車服役時間過長,以此為由要挾退休,最惡毒的是火車鐵路隧道同時壞掉,火車即將失聯,要不是就是恐怖分子來襲……當然,也有對陳佳佳和黃楷的各種關心,祝福他們早點到目的地,交代他們多保暖,多吃方便面,多買零食……
微信超出意料的熱鬧,陳佳佳和黃楷都有點激動,每發一條微信,他們都喜歡別人點的贊,喜歡各種評論,他們數著得到的贊和評論的數目,像職工數著年終獎,有種說不清的成就感。
最初的一陣熱鬧后,微信漸漸安靜了,黃楷搜出帶來的零食,陳佳佳吃過各種零食,靠著黃楷的肩休息,手機握在手里,偶爾手指劃一劃,瞄一眼,手機變得很安靜。黃楷插了耳塞,陳佳佳聳聳肩:“這些歌聽過太多次了。”黃楷說:“不是說有些歌聽不膩?回去幫你重新下載。”陳佳佳望了一眼窗外,轉過臉說:“這車也停得太久了吧。”黃楷見她臉上滿是無聊,握住她的肩,說:“管他什么時候開,我們都在車上,又不是一個人在車站等,這正好是我們有靠山的時間。”
陳佳佳哧地笑了:“也是,我怎么沒想到,該好好享受的。”
“有靠山的時間”是陳佳佳和黃楷兩人間最獨特的時間。大學時代,兩人通過約定,考上同一所大學,約定同考某個證,周末晚上經常在操場邊路燈下蹭光讀書至深夜,兩人坐在草地上,背靠著背,互相支撐也互相取暖,各自苦讀,因為有人陪伴,苦讀變得有味道了,一個若感覺累了倦了,另一個會立即鼓勁,大段難捱的時間被他們過出了滋味。
假期,他們約定留在城市里勤工儉學,白天打工,晚上有大段空閑,租房里沒有電視,沒有電腦,他們一起逛街,尋找小吃,打牌,讀書,研究各種美食,那些枯燥的打工日子變得飽滿歡樂。
他們越來越聰明地將無聊空虛的時間弄出花樣,排隊等快餐中互相說笑話猜腦筋急轉彎,假期回家的路上一起聽音樂,每年湊在一起復習……前提是這樣的時間里有彼此。在一次背靠背復習時,黃楷說:“我靠著你,你靠著我,以后我們還怕悶嗎?別人無聊的時間我們變成快樂時光,這是我們有靠山的時間。”
陳佳佳喜歡“有靠山的時間”這種說法,呵呵笑:“變廢為寶。”黃楷敲敲她的腦門:“什么變廢為寶,本來就是寶。”
事實上,他們很早就懂得這樣做了,小時候,一些百無聊賴的午后,黃楷經常拉著陳佳佳四處逛,在小鎮的老巷中一條一條地走,有時走著走著被墻縫邊一棵小草吸引了,便蹲下去玩半天,或兩人蹲在某個角落,拿瓦片在地上劃來劃去,自創一種新式棋法,靠著那些棋法,他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假日。放學后,他們經常在小鎮找個安靜角落,湊在一起做作業,偶爾講講班里的趣事……
他們七拐八彎,磕磕碰碰后終于走在一起時,兩人都認為是因為那些互相依靠的時間,它們織成一種叫歲月的東西,成為彼此生命里的一部分,不是輕易撕扯得開的。
提到“有靠山的時間”,陳佳佳變得興致勃勃,她給母親發了條短信:媽,我們快到了,放心吧。然后坐直身子,對黃楷說:“弄點好玩的吧。”
黃楷想了想,拉過背包,摸了本子、筆之類的東西,說:“變個魔術吧,睜大眼了,你從未看過的。”他開始利用紙張、糖果、鋼筆變了一個個小魔術,魔術很簡單,但令人驚喜,陳佳佳看一個驚呼一陣,鼓一陣掌,要求黃楷拆解魔術的真相。附近的孩子被吸引過來,學了小魔術滿意而去。
陳佳佳抓著黃楷的手笑:“一雙好手,變魔術挺靈活,就是不知有沒有實際用處。”她夸張地伸伸腰,“酸死了,骨頭要坐散了。”黃楷立即聰明地將手按在陳佳佳雙肩:“享受會專業按摩吧。”
按揉過肩膀,拍打過胳膊,陳佳佳又要黃楷修指甲,用糖果紙編各種小玩意。不遠處一個中年大媽對鄰座笑著說:“年輕人花樣真多,現在的姑娘要侍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