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分兵派將
- 大楚王朝之我給霸王當謀士
- 溪山掩月.CS
- 3680字
- 2020-03-28 12:41:00
“父王,孩兒建議請相父回來。”
“唉!范簡此人太陰了,為父看到他就渾身不爽。”
“為王者,要有容人之海量。以個人好惡行事,那是江湖草莽,不是君主。”
“好孩子,看到你為父真是心安啊!”
項羽對項隆是真的喜愛,鼓勵道:“既然我兒說了,那本王就去請簡之兄回來。”
妥妥的陰貨坯子,項羽心情愉悅,覺得將來把王位傳給項隆,他是一百個放心。
范簡那種陰貨,也只有被他更陰的人才能對付的了。項隆長大后絕對能勝任這個任務。
“我項羽的人生理想是打天下,項隆的任務就是殺掉范簡。”
“大王,丞相人還是挺忠心的,你那樣對他,他都沒反。”
“項莊,你可別亂說,本王對他哪里不好了?”
巢王宮,呂云接待了霸王項羽,范簡沒有露面。他要那三把,讓項羽也來個三顧茅廬。
第三次,項羽帶著虞姬上了霍山。
范簡在天池龍井邊上接待項王,還給他出了一道難題,“項王,想要請我出山就在棋術上勝了我。”
項羽為難,苦笑道:“簡之兄,這是為什么?你知道我這人是直腸子,沒有彎彎繞,怎么可能贏得了你?”
“那就沒辦法了,我不保你這樣的人。”
范簡笑道:“你說你直腸子,這就是你犯渾的依仗。”
有句話叫“我是流氓我怕誰”,還有“我跟你講理,你跟我犯渾”,“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等等等,項羽要是繼續犯渾,那真的沒法保他。
“巢王,我代大王跟你下如何?”
“可以。”
虞姬和范簡下棋,噼里啪啦三盤下完,虞姬全輸,不是范簡的對手。
項羽想了想,問道:“我讓項隆來和你下如何?”
“也可以。”
項隆是陳平陪著來的,師徒倆雙戰范簡,第一局范簡勝。第二局開始,虞姬、項隆、陳平、項羽四個人聯手,終于贏了一把。可是在最后一局,四人聯手還是輸給了范簡。
“重新來,我們用使紅棋。”陳平提議換棋。
“不可。”
范簡搖頭,說道:“這象棋是根據楚漢之爭創造的,紅方代表的漢營,黑方是楚營。”
項羽不服,問道:“可為什么要紅棋先走?”
范簡得意的說道:“這是規矩,其他人下棋可以選擇黑方或者紅方,項王你不可以,必須執黑,在失了先手的情況下戰勝紅方,才能扭轉乾坤。”
項羽抗議,“這不公平,憑什么要紅方先手?”
“楚漢之爭,原本就是漢王先出手。在項王殺義帝,打田榮的時候,漢王則是出兵拿下了關中,然后借著哭喪義帝得到了諸侯的支持,帥大軍一舉攻破了彭城。
而項王你后知后覺,采取的是被迫抵御。之后的幾年征戰,也都是你在防御,沒有一次像樣的進攻。
天下的局勢如此,項王你竟然不能以理性的眼光看問題,不愿意承認失了先手,不愿意承認是防守的一方。”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項羽強詞奪理。
“劉邦就是利用了你這個心理,他才在滎陽拖住了你,然后讓韓信去攻打魏代趙燕齊。”
后邊的話范簡不能說,因為他穿越過來,已經改變了歷史,韓信拿下齊地后,灌嬰繼續南進,殺過了彭城,渡過了淮水,然后又掉頭往回殺,殺的駐守彭城的周殷叛楚投漢。
到那個時候,項羽就只剩下江東了。若不是有長江天險,江東也剩不下。
“那你說,我該怎么應對?”項羽請教道。
在以前,他可不會這樣想,一直都固執的認為劉邦打不過他,只要干掉劉邦,天下諸侯攝于他西楚霸王的神威,自然會像巨鹿之戰后一樣臣服與他。
那時,范簡提出坐鎮彭城的戰略,他是完全看不上的。自以為憑他的神勇,帶兵過去就能干死劉邦。
“項王,你執黑棋,在失了先手的情況下,最佳的戰略部署就是防守反擊。
還是我最初跟你說的,哪里也不去,吸引劉邦來進攻。
只要用點心思,布置個陷阱,管教他有來無回。”
“相父,我明白了,咱們再下。”
項隆重新恢復棋盤,然后對其他人說道:“第一盤我自己個相父下,你們誰也不許出聲。”
觀棋不語,這是規矩。
人就怕小心、謹慎,項隆穩扎穩打竟然有了呂云的棋風。
范簡則是狂轟濫炸,逼得項隆疲于應付,很快就手忙攪亂了。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將!”
“將將將……”
一連串的將軍,干死項隆。
下一盤換虞姬,一樣沒守住。
最后一盤項羽讓陳平上,一樣不是對手。
等他們下完,項羽則是下山把呂云給請了上來,“現在呂云是我大楚王朝的丞相,讓他代我對弈。”
“哈哈哈……好。”
呂云是陰貨,個范簡下棋,他不在乎先后手,而且喜歡執黑走走后手。
防守反擊之術,被他運用的爐火純青,一邊下,他的嘴也沒閑著,“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防守反擊就是要守住這個思想。然后根據自己的棋風,兌棋子。
比如這個,打馬。
我善用馬,巢王喜歡炮,就用馬兌炮。總之是盡量將雙方棋子減少,棋越少,局勢就越明朗。
只要守住謹慎之心,穩如泰山。最終輸的就是急躁的一方。”
防守棋又不怕兌棋,馬炮可以兌,車車可以兌,這樣一來,攻方的范簡就陷入了被動。
但是他已經過河進攻,再撤回去臉面上不好,也不能撤,這樣會喪失先出手的優勢,撤回去計劃就亂了。
一連三盤,就在呂云的碎嘴中把范簡給干掉了。
不容易啊!
項羽的感覺可不止三顧茅廬,簡直比唐僧西天取經還難。當然,這倆故事他都不知道,但感受卻是一樣的。
開封。
立國之本是國體,國制。
大秦的典籍都被蕭何先一步搶走了,項羽和其他諸侯眼中也只有珍寶和女人,剩下的書冊雖然還不少,可他們誰也沒拿,全被一把火給燒成了灰燼。
但朝中百官都是生活在秦朝的人,大體上對秦制還是有一定了解的。呂云和范簡更是有往后兩千年的見識,制定一套大楚制度出來并不是難事,而且絕對比劉邦蕭何的漢制(秦制進化版)要先進的多。
“大王,我大楚行諸侯獨立分封制,軍事統一轄鎮制。各個諸侯國除軍事外全部獨立自主,王朝不干預其發展、制度、律法。”
范簡強調道:“我們只收朝貢和賦稅。”
項羽微微點頭,又皺眉道:“簡之兄,這個倒是附和我當初的設想,但有一點和我的構想有出入。”
“大王請講!”
“我最初的想法是將秦朝的郡、縣制改為郡國、縣國,為諸侯。鄉、里、亭改為列侯,朝廷按地域恢復九州,派駐刺史節度監察諸侯、列侯。”
項羽繼續說道:“軍事兵制也可以適當的放開,有權有兵諸侯才會心安,否則他們手中沒兵權就沒有安全感,時日長了難免會生異心。”
“這個好啊!我贊同。”
呂云說道:“范簡你的步子邁的太大了,秦朝就是因為管制太嚴酷了。萬民要反,即便是手中沒有兵器,他們還是會搶的。”
項羽深以為然,從陳勝揭桿起義開始,秦末所有義軍舉旗都是以斬殺縣令、郡守,搶官衙府庫開始的。
即便是會稽郡太守都要反秦了,項羽叔侄還是殺郡守搶了府庫以擴大影響。
“你們說的也有道理。”
范簡覺得自己步子確實邁的大了,忽略了傳統地主貴族階層的利益和安全感。
異地想想,將心比心,換作是他范簡也會覺得手里沒兵,就沒有安全感。若是項羽把他巢國的兵給取消了,他是絕對會失去安全感。
其他的諸侯也一樣,手里沒點兵,沒點自保手段,還不是任由朝廷欺負啊!
“好,就這樣。”
范簡是丞相,最終還是要他拍板確定,隨后他又說道:“郡國、縣國的分割也不能急躁,要穩住一步步的來。只要諸侯國內部出現分歧,兒子分家,都王朝便可以出面,將大國劈開給分出去。”
“如此一來可將老諸侯王逐漸改為州刺史,王朝給他撐腰節制諸子。”
呂云補充道:“此為名正言順。”
眾曰:“大善!”
王朝官制,三公六卿制。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
相府設六部工卿,吏、戶、禮、兵、刑、工六卿。
太尉設大將軍府,制軍部,大將軍為九卿之一。
御使大夫領監察臺、節度府。監察使監察相權、大節度使節度軍權。
第一任丞相由呂云出任。
太尉由范簡接任,霸王項羽為大將軍(兼任)。
御史大夫由項隆擔任,項莊、陳平為其副手。
政體確定,最先出事的是江東。項羽出兵攻打東甌國、閩粵(越)國,大勝之。
江東立三諸侯國,越國、閩國、吳國。
江西(淮南)為巢國,范簡的封地,不動。
令升臺侯梅鋗為贛江王,設梅國、章國、貢國。
長沙國改為湘國(襄國)。
臨江國改為荊國。
楚國九分,楚國、陳國、魏國、韓國、殷國、宋國、蔡國、管國、許國。
齊國九分,齊國、魯國、虞國、紀國、藤國、曹國、成國、莒國、邾國
趙國五分,邢國、趙國、恒山國、中山國、代國。
燕國五分,魏國、燕國、薊國、金國、遼國。
大楚王朝,目前已達到三十七國。地盤小了,鬧不起事,無法與王朝對抗,還能彼此制約。王朝只要調節好諸侯國之間的矛盾就可以了。
但是有一點,其經濟調控還是掌握在王朝手中,貨幣、度量、文字等也都是王朝控制。
大楚王朝十年,漢王十年,公元前197年。
漢王劉邦再次集結四路兵馬,共40萬大軍,號80萬,進攻大楚。
北路彭越軍攻打趙地,中路劉邦東出滎陽關,南路英布進犯巢國,韓信繞路攻打江東閩、粵、吳三國。
開封城,霸王宮。
項羽頭大,忙召集百官議事,“太尉,漢王分四路進攻,其真實目的何在?”
范簡和呂云對視一眼,心中卻是驚喜不已,這漢王劉邦竟然如此的配合。若是不抓住機會,那就真的對不起當初的指點江山了。
范簡朝上奏道:“王上毋憂,臣有應對之策。”
“快快講來。”
“先說北路彭越,可令李左車將軍出兵擊之。
中路漢王,則是由大王對陣。
南路英布,臣下拒之。
東路韓信,臣舉薦巢王妃梅延芳掛帥,由臺嶺出兵,東渡江水迎戰之。”
“好,就有太尉派兵了。”
項羽大喜,頓時腦袋就不懵了,離案起身走下寶座,站到了百官中。
走下霸王寶座,項羽就是范簡手下的大將軍了,范簡的太尉高他一級。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正第一品。
九卿為三公屬吏,正第二品。項羽為大將軍,自然也是二品。
范簡也不客氣,拿出四枚虎符,分兵派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