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7章 崇

當時的帝堯或者帝舜也驚奇不已,認為這是上天的啟示,于是讓禹繼承了未完的治水之事。并派伯益、后稷跟他一起,召集百姓都來協助,忠于在十三年后將大洪水給治理好了。

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大禹是個工作狂,三過家門而不入。

為何?

難道真的到了家門口回去和妻子親熱一番的時間都沒有?

不管原因是什么,也許大禹身體素質好,需要的時間太長,所以不能耽擱,同時他妻子也早已有了身孕,也不能瞎折騰。

當然,這都是瞎猜。

不過,做為夫妻,聯絡下感情還是很有必要的。大禹在路過家門時,看到妻子在門口眺望等待,便停下來跟妻子說話。涂山氏說:“你不回家我理解,能不能讓我去給你送頓飯啊,咱也好說說話。”

大禹猶豫了一番,對妻子說:“可以,當山上鼓敲響時,你就上山。”

妻子曰:“善!”便在山下等待。

在山上的大禹,為了打通泄洪的通道,需要化作本體黑熊(他父親鯀曾化黃熊)來搬山、通溝,當他再次化作黑熊時,不小心把鼓給碰到了。涂山氏聽到鼓響了,就上山來送飯,結果看到大禹變成了黑熊的樣子,受到驚嚇變成了石頭。大禹悲痛不已,大聲的呼喚妻子和孩子。就在這時,石頭突然裂開,從中蹦出一個嬰兒來。

這個嬰兒就是啟,夏啟。

“大禹王為何要敲鼓通知妻子上來送飯,就是不想她看到自己的本體受到驚嚇,這下卻是弄巧成拙了”

“師尊,我認為大禹王可能不是化作了黑熊,有可能是在開挖掘機。”

項隆的腦回路也是驚奇,他繼續說道:“也或許涂山氏不是化作了石頭,而是被挖掘機給碰死了,為保孩子,大禹剖開了涂山氏的肚子拿出了胎兒。”

“額!這......”范簡也是無語了,他說故事的時候,稍微把《淮南子》給藝術加工了下,沒想到被項隆給歪解了。

原本《淮南子》記載:禹治鴻水(洪水被阻,倒流之水曰鴻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涂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涂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啟,在歷史上的地位算起來比黃帝、伏羲、大禹一點都不差,甚至更高。在華夏里歷史中,夏是第一個朝代,而啟就是夏朝的開國之君。在夏之前的三皇五帝時期一般不被認為是朝代,而是氏族部落。

夏(啟,結束部落制)、秦(始皇,結束封建制)、民(國父孫文,終結帝王制)這三位是華夏歷史上的劃時代者,重開天地的超級大神。

“師尊,鯀非人臣,殺他乃是最有應得。當時帝堯求能治水者,群臣與四岳推薦鯀,堯曰‘鯀為人負命毀族,這樣的人怎么能委以大任?’四岳說:‘我等都不如鯀,愿帝試試’。事實上也卻是如此,鯀本就不服帝管,自立為國,讓他治水,他便利用治水的便宜開始圖謀帝位,不殺他也算是對他開恩了。”

項隆說道:“還有這個大禹王,他也不是一個善茬,三過家門而不入,那就是做秀給人看的。而且是他讓手下大力宣傳才能使得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給做給堯或者舜看的,意思我禹可是戰戰兢兢的治水,對帝也是非常敬畏的,不敢因個人私情耽擱了工作。后來大禹治水成功后,更是將帝舜囚禁三年,奪了天下。而且在他晚年時,更是一邊培植兒子啟,另一邊作秀禪讓帝位給伯益。以至于他死后伯益被啟奪了帝位。”

后世出土的《竹書紀年》,曰竹簡記載的編年體史書,成書于戰國時期。這東西范簡也有,看記載的內容和要表達的意思,并非屬于儒家,也不是墨家,有可能是出在雜家、道家、兵家之手。

里面記載的上古三皇五帝,夏商周三朝的事件,跟傳統的儒家思想相悖甚多。在書中,基本沒有什么仁義道德,更沒有什么禪讓。

首先是舜,這位囚禁了堯,不讓丹朱(堯的次子,長子監明早死)和帝堯見面,最后把堯殺死,奪得了帝位。之后,舜開始大肆的消滅堯的余黨,并將其稱為四兇,四兇之一就有大禹的父親鯀(崇伯國)。

再者,大禹治水成功后,據夏地反抗舜的統治,最后將舜擊敗,將其流放到蒼梧,舜則死在了蒼梧。

接著就是大禹死后,啟繼位。伯益密謀奪位,反被后啟殺死(儒家則是認為大禹先是把帝位禪讓給了伯益,是啟奪伯益的帝位)。

還有那個商朝的伊尹(與黃帝、神農并稱三圣人),商湯的丞相(尹,官名,為丞相)。此人能和黃帝、神農并稱為圣人,人品自然是很好的。只可惜,在《竹書紀年》中,這位也曾殺商王自立,后來又被殺。

還有周朝那些事,首先是周文王的父親季歷被商王文丁(太丁,子姓名托)殺死,后來周文王和紂王發生了軍事沖突,周文王兵敗被俘,《太史公》則認為是崇侯虎(古崇國后裔)進讒言,致使紂王拘押了周文王。

《國語·周語》、《竹書紀年》都稱鯀為“崇伯鯀”,崇為上古時期的部落方國、邦國,在嵩山一帶。《呂氏春秋》中的涂山氏看到大禹變黑熊,羞慚而逃,行到嵩山時變成了石頭,大禹痛呼“歸我子”,后啟才破石而出。

嵩山為中岳,‘崇高’這個詞兒就來源于古崇國的嵩山。

從鯀開始,崇國一直存在到了商末。崇伯、崇侯都是對崇國國君的稱呼。崇侯虎(類似趙王偃、秦王政,崇侯國名虎的君主),在商末時,西伯侯姬昌覺得自己強大了,想要攻打商紂王,他要東進,必然要經過崇國。成皋關、滎陽關,就在嵩山和黃河的夾縫中,因黃河的暴虐狂野的性子,成皋關曾出現了好多名字,尤其是在明清小說中如《封神演義》、《三國演義》中,成皋關就被稱為虎牢關、汜水關。

或許關隘隨著黃河水道的移動有所變化,但始終是一個地方,就是成皋,就在嵩山下,就是在古崇國,屬于崇侯虎的地盤兒。

西伯侯姬昌不管他是什么原因要打伐商,從西岐東進,成皋關是必須要過的。在《詩經·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灃。”西伯侯滅了崇國,并將都城遷到了豐邑(周朝豐京,陜西鄠縣)。

國,這個詞兒的本意就是‘城’。一城一國,是夏商周時期的普遍現象,而造城的始祖就是鯀,崇伯鯀。或許帝堯說鯀負命毀族,說的就是鯀筑城不服堯的命令。如此說來,華夏歷史上最早的‘國’就是鯀建立的崇國了。而這個天下第一國則是被西伯侯姬昌滅掉的,毀在了崇侯虎之手。

崇侯虎做為亡國之君,在商紂王面前說西伯侯的壞話也有情可原,更何況他說的也并不假,那姬昌的確是有反叛之心。

《史記》和《竹書紀年》的差別,就是差在了著書者的主觀意愿了,而表達的歷史事件卻是真的。太史公說紂王詔西伯侯入朝歌趁機將其拘押,這個是“無道”,也是太史公想要表達的意思。

《竹書紀年》說西伯侯和紂王發生了軍事沖突,戰敗后被紂王俘虜,這個就是很正常了。

兩相比較,還是《竹書紀年》更客觀些,至少它沒有挑撥讀者感情。而《太史公》則不差點意思了,什么崇侯虎進讒言,紂王昏庸無故拘押周文王,這就是在挑撥讀者的情緒,讓人同情那個以下犯上的西伯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巫溪县| 绥化市| 临洮县| 松潘县| 海阳市| 汉沽区| 沐川县| 武清区| 本溪市| 临沧市| 沙田区| 杭锦后旗| 桃园县| 海安县| 临湘市| 丹江口市| 同德县| 新巴尔虎左旗| 保德县| 商河县| 登封市| 睢宁县| 邳州市| 麻江县| 吴川市| 南昌县| 广灵县| 旬阳县| 昭通市| 南丰县| 长治市| 巨野县| 扎兰屯市| 珲春市| 吴忠市| 阳谷县| 东明县| 宁强县| 镇江市| 电白县|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