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季布
- 大楚王朝之我給霸王當(dāng)謀士
- 溪山掩月.CS
- 2726字
- 2020-06-10 12:14:22
說司馬氏的始祖是程伯(程國君主)休父,程伯休父的始祖是重黎,重、黎是兩個人,也是羲、和二氏的祖先,帝顓頊的曾孫。
在堯舜禹時期,羲、和二氏為掌管天、地之官。
《孔傳》有:重即羲,黎即和。堯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
《史記》載: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shù)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孔穎達(dá)說:“羲是重的子孫,和是黎的子孫。”
堯、舜、禹、夏、商,重黎之后都是南正司天官以屬神(祭祀神),火正司地之官以屬民(官職名為祝融)。
到了周朝,程伯休父為重黎之后,被召入京做了周朝的大司馬。后,程伯休父的長子仲庚繼承了周朝大司馬,次子仲辛繼承程國君主之位。仲庚之后以官名司馬為氏,程國被滅,后人以國為氏。
司馬卬就是仲庚后裔。
范簡找司馬卬的目的就是看看他家里有沒有藏書,重黎是南正司天之官,負(fù)責(zé)跟天神聯(lián)系的大祭司。若是天神、天帝真的是外星人(金星人、天狼人),那么傳授大禹科學(xué)技術(shù)的中間人就是這大祭司了。
家中的藏書一概收走,“等本尊抄錄完成再還回來。”
“天尊拿去便是,我看不懂這些。”司馬卬無所謂的說道。
“你家祖墳在哪里?”范簡又問。
“額?”司馬卬傻眼了。
“別誤會,我就是去看看。在上古之時,本尊曾賜給你家祖上兩件寶物,后來神、人分離,那寶物本尊未曾來得及收走。”
“好吧!”司馬卬還能說什么。
好在這無量天尊并沒挖墳掘墓,只是看了看,就離開了。司馬卬長出一口氣,對列祖列宗好一番磕頭謝罪。
殷國是個小國,小的跟芝麻差不多。司馬卬先是叛楚投了漢,項羽派陳平攻打殷國,司馬卬戰(zhàn)敗再降楚,陳平和項它留在魏國一樣,他留在了殷國監(jiān)管司馬卬。后來劉邦俘虜司馬卬,又投降了漢,陳平害怕項羽問罪,也投了漢。
最近,彭越又蠱惑司馬卬打開封的呂云,被龍且擊敗俘虜,再次降楚。
“前幾天漢帝派來了使者酈食其說降,讓我暗中投漢,不然就讓趙國陳余、河?xùn)|韓信滅掉我殷國。”
“這事你應(yīng)該跟項王說,本尊不管這個。”范簡推脫道。
“不行啊,臣現(xiàn)在受龍且將軍節(jié)制,他脾氣可爆了,我要說這個,他非斬了我不可。”
“這個給你。”
范簡從身上摸出一塊玉,給了司馬卬,道:“拿著它去見龍且,可保你性命。”
“謝天尊。”
司馬卬去開封見龍且,龍且將兵引至朝歌,與趙國陳余開戰(zhàn)。韓信背后出兵,敗龍且,俘虜司馬卬。漢帝劉邦下旨廢除殷國,設(shè)置河內(nèi)郡。
趙王歇、陳余感到不妙,派使者去彭城拜霸王。
漢為郡縣制,投靠西漢,趙國爵位怕是也要被削落,趙歇最多混個邯鄲侯,甚至是邯鄲郡,趙國怕是也要被設(shè)置為邯鄲郡、巨鹿郡了。
一同到彭城的不光是趙國使者,中山國使者也到了,張敖雖然是劉邦的女婿,可他也不愿意變成宣平侯。
范簡也被項羽請到了彭城。
張敖派來的使者是他兒子張壽、張侈,趙王歇派來的使者是公子甲、公子丙。目的很明顯,這是在做姿態(tài),若是項羽答應(yīng)出兵,這四位公子可以留下兩個在楚國為人質(zhì)。
“亞父,我要出兵。”
“我說不讓去,你會怎么做?”范簡笑道。
“那我也要去。”
“那就去好了。”
“我還是希望亞父幫我占卜一卦兇吉。”
“大兇,但不是死局。”范簡閉眼片刻,便完成了占卜。
項羽嘴角抽抽了兩下,“請亞父明示。”
范簡搖頭:“不能說,我要是說了,你非要跟我對著干,那可就真的成死局了。”
“不會,我現(xiàn)在是西楚霸王,也不是小孩子了。若亞父說的有道理,我一定會聽的。”
“不能說。”范簡很是固執(zhí)。
“既然如此,亞父便隨我一起出征吧。”
兵至黃河岸邊,對面已經(jīng)有漢兵駐扎,阻止楚軍渡河。
季布前來請令,“大王,布請為先鋒渡河,以護(hù)大軍。”
“慢著。”
范簡攔住季布,道:“《孫子兵法》云:半渡而擊之。倘若遭遇漢軍截?fù)簦緦④娍梢詰?yīng)對之策?”
哪里有什么計策,季布說道:“我先帶一部分人突擊過河,然后在對岸接應(yīng)。”
“不妥。”
范簡道:“這樣是過不去的。”
這一次和以往不同,在伐秦時期的戰(zhàn)爭基本上都屬于亂戰(zhàn)、混戰(zhàn),義軍是瞎打,秦兵也是倉促應(yīng)戰(zhàn)。各水的渡口是最先被義軍占領(lǐng)的,渡河基本不會遇到阻攔。
此時不同了,黃河天險不是開玩笑的,只要渡口有兵把守,便可以極其微弱的兵力擋住大軍。
殷、趙兩國東、南的黃河上有三個渡口,南邊是白馬津、東邊是館陶津、再往北還有平原津。
滔滔黃河水,哪里是那么容易渡過的。換作范簡是韓信,定然不會放項羽渡河的,在水上干掉他才是最容易的。
“亞父有何渡河妙計?”項羽問。
范簡搖頭道:“沒有,我就是提醒一下,小心謹(jǐn)慎些,不要急躁。”
“怎樣才算謹(jǐn)慎?”季布也問道。
這季布難道要死了嗎?范簡不再說話,朝季布頭頂看去,有黑乎乎的一團(tuán)霧氣盤旋。
不過這團(tuán)黑氣有點奇怪,但奇怪在哪里,范簡也看不出來。
“去吧,小心點就是了。”見范簡盯著季布發(fā)呆,項羽不以為然的對季布囑咐了一聲。
“諾!”季布領(lǐng)命而去。
館陶,在河水西,屬趙國。對岸是冠縣和臨清,為東郡地,現(xiàn)歸呂云管轄。
楚軍在這里渡河是沒有后顧之憂的,只要攻占了陶丘,大軍便可全部渡河。
館陶渡,季布領(lǐng)兵兩千,當(dāng)先渡河。
沒事。
在對岸駐扎好,小心謹(jǐn)慎的季布留下幾艘船在河中傳遞消息,若有變可及時通知正在渡河之人。
此次項羽出兵共帶了十萬大軍,季布前鋒兩萬,項冠后軍三萬,周藍(lán)側(cè)翼兩萬,項羽中軍三萬。
想要攻占陶丘,最少也要兩萬人才夠。先過去的都是季布的人,看他的樣子,這位是想借這次機(jī)會建立功業(yè)了。
在歷史上,項羽麾下大獎,排第一的當(dāng)屬龍且、鐘離昧。英布、蒲將軍只是在巨鹿之戰(zhàn)時露了把臉,之后就萎靡了。而龍且則是一直跟隨項羽戰(zhàn)斗到最后的,最后死于濰水,那也是該著他死了,所以才犯了自大輕敵的錯。
再說季布,這個人能在歷史上留名,拿的出手的戰(zhàn)績沒有,完全是依靠炒作出的名。
太史公在給季布立傳時并沒有記錄他的功績(或許是沒有拿的出手的),但季布的名聲卻是非常響亮,在江湖上有“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的傳言。
季布早年就是江湖上的俠客,陳勝起義后投奔的項梁,韓信、陳平之流都是那個時候投奔過來的。
季布不同于英布、蒲將軍、陳嬰等人有自己的人馬隊伍,他也沒有韓信的軍事才能,更沒有陳平謀略和眼光,他有的只是一群江湖朋友,他弟弟季心、舅舅丁公、好友竇長君、跟班曹丘等。
尤其是曹丘這個跟班兒最厲害,季布的“一諾千金”就是他在江湖上到處宣揚(yáng)開的。
太史公曰:“季布名所以益聞?wù)撸芮饟P(yáng)之也。”
還有,《史記》中對季布的功勞只說“有名於楚,項籍使將兵,數(shù)窘漢王”。
季布任俠(江湖游俠),在楚梁一代很有名氣,項羽讓他做了帶兵的將軍,功勞不是打敗了誰,戰(zhàn)勝了誰,而是“數(shù)窘漢王”。
窘,應(yīng)該是讓漢王難堪,窘迫,或者還有羞愧之類的。這東西怕是季布手下的辯才用唾沫星子數(shù)次羞辱劉邦,把他迫到了臉紅脖子粗,無地自容的地步(估計是揭劉邦之前混跡江湖時的丑事)。
等季布的兩萬人都過去了,項羽發(fā)現(xiàn)不對,便來找亞父,問道:“季布不會有事吧?”
范簡道:“不會,只要大王你不死,他就不會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