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作為社會生物學研究大軍中的小小一員,我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真社會性昆蟲,特別是螞蟻,但我對整個動物界的社會性行為都抱有廣泛的興趣。不對,我感覺我可能對所有與動物有關的事情都很感興趣。這應該還有一些特殊的感情在里面,作為家中的獨子,孤單的我幾乎是在動物的陪伴下長大的。所以,只要是與動物有關的事情,我都愿意做一點兒,比如我會和朋友一起做古生物學的研究,也愿意把我所知道的事情分享出來。這其中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曾經有一本科普雜志幫學生時代的我避免了在關鍵的時候跑偏,當然,那是另一個故事了。也正因如此,我認定,將正確的知識與人分享,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
很久以前,我就希望能夠寫一本關于動物的社會性的書,這個想法甚至在我寫第一本獨著《螞蟻之美》的時候就有了。當時的想法是,先全力寫一本關于螞蟻的書,然后積淀一下,再寫一本關于動物的社會性的書,讓它成為我的下一本代表作。承蒙讀者厚愛,《螞蟻之美》的表現還不錯,得到了比較廣泛的認可。現在,我覺得是時候來完成這第二本書了。當我把想法與中信出版社的劉小鷗編輯說了以后,后者幾乎立刻就應承了下來,《動物王朝》的書名也是在她的幫助下敲定的。這份信任,亦讓我倍感壓力。
最終,經過反復琢磨與商討,這本書敲定了基本思路。在第一部分里,我會先進行概括性的介紹,闡述動物為什么會生活在一起,這些生活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呈現,又會帶來什么樣的生存優勢與劣勢,以及在群體生活的前提下,生物又是如何發生演化的。第二部分則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動物類群來介紹它們的社會性,同時,我將在這一部分深化主題,引出更多的生物學概念,同時對動物的社會性做出進一步的分析和解讀,并最終構建出理論體系。
說實在的,寫作這本書是有一點兒挑戰的,哪怕對我這個比較熟悉動物的人來說,也是如此,因為生物的多樣性實在太豐富了,生物演化的過程和關系也太豐富了。而這本書又需要對整個動物界在宏觀上有整體的把握,畢竟,我可不想把它寫成一本不入流的書!所以,從準備階段開始,我就幾乎完全淹沒在文獻的海洋中。有很要好的朋友笑我自討苦吃,但我覺得,這樣做還是有意義的。
最終,這本投入了很多心血的書成稿了,那一刻真的如釋重負。事實上,在寫書的過程中,我也實現了自我的升華,讓自己對生物的社會性演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些認識,也都反映在了這本書中。在這本書中,我以一種近乎偏執的態度保留了很多術語的英文名和多數物種的拉丁語學名,以便讀者能夠按圖索驥,進一步去查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同時,我也竭盡全力地避免使用過于生澀的術語,并盡可能不讓那些生物學概念看起來太過教條。
但是也必須承認,即使已經相當努力,這本書仍有遺憾。一方面,限于篇幅,有很多很有趣的類群或現象并未有機會包括進來,比如聚群的蜘蛛、社會性的蚜蟲等,而一些類群,只能選擇其中的一個方面進行介紹,比如白蟻,在書中主要介紹了它們的巢穴;另一方面,限于我對某些類群的了解不夠深入或缺乏足夠的實踐體驗,一些論述有可能并不準確。還有一個問題是,由于在不同動物研究領域的學者的用詞習慣不同,相似的情況往往會有不同的術語,如螞蟻中的“婚飛”行為,在白蟻中的類似活動更多地被稱為“分飛”,這些術語我盡可能進行說明或統一,但難免仍有遺漏。此外,這本書可能還存在一些其他問題。以上這些,希望讀者朋友多多包涵,不吝指正,如能再版,我將盡可能地修正。
關于這本書的出版,我首先要感謝中信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以及各位工作人員的辛勤工作。其次,我要特別感謝哥本哈根大學的張國捷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中山大學的劉陽副教授、國家動物博物館的張勁碩高級工程師和《博物》雜志社的張辰亮老師通讀并為本書寫了推薦語。特別是張辰亮老師,還在百忙之中為本書大量捉蟲。我也要感謝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的張禮標教授、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羅樹毅老師、廣東自然生態攝影師劉彥鳴先生、山東農業大學的葉崢嶸先生等好友,以及所有給予本書支持和幫助的朋友,沒有他們的付出,這本書就無法達到現在的程度。有關這本書中的配圖,我自己和朋友繪制或拍攝了一部分,另一部分來自CC協議(知識共享許可協議)的授權,這些都在圖注中進行了來源標注。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圖蟲創意圖庫的授權,它們由很多未署名的攝影師拍攝,未能標注,在此也向他們一并表示謝意。
最后,希望這本書能給您帶來愉快的閱讀經歷,并讓您最終有所收獲,那是我非常期待的事情。
冉浩
2019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