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飯食的張堯滿足的打了個飽嗝,席地而坐并悠閑的靠在帳中木桿上,腦袋呈四十五度角仰望帳頂好似心有所想,眼中充滿艷羨。
“你們說剛才那隊騎兵是什么人,個個都好威風啊,尤其是領頭的那個!”
“我什么時后才能有那么好的盔甲和戰馬呢?”張堯充滿羨慕的說道。
“哈,人家可是指揮使,你個呆子如果都能做到指揮使的話,那我豈不是也能當上軍使啦!”一旁的鄭巡扣下飯碗,對其調笑道。
“你怎么知道我就做不了了?”張堯反問道。
“你知道人家是誰嗎?那可是威震天下的鴉兒軍,人家可不是什么人都要的。”
“你懂什么,”張堯表情不忿,反駁道:“就像頭兒說的,你這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你這個小麻雀怎知道我做不了呢!”
“你...你!”
鄭巡沒想到平時木訥的張堯居然還會反駁自己,一時竟然辭窮了。
良久之后只見他從嘴里蹦出一句:“你這呆子就是做不了!”便不再理他。
“鴉兒軍?”楊明有些疑惑,自己前世并沒有刻意去了解這段歷史,一時覺得這名字好奇怪。
“不是吧老大!你竟然不知道鴉兒軍?”鄭巡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楊明疑惑的搖搖頭,一副向人求教的樣子望向幾人。
“鴉兒軍又叫義兒軍,是先帝武皇(李克用)所建立的一支精銳騎兵,”見楊明一臉疑惑,一旁的王全斌為其解釋道:
“曾在剿滅黃巢亂軍時以數百鐵騎擊敗數萬亂軍一戰成名,而后又跟隨武皇與今日的天子縱橫天下,立下赫赫戰功,是當今天下最強的一支軍隊!而且方才那位領軍的小將,也是大有來頭。”
“哦,那位將軍是誰?”王全斌的話成功吊起了楊明的興趣。
說罷,楊明心中又道:“這王全斌如此年紀便已是正八品校尉,想必除了戰場上的軍功之外,若是沒有一定的背景也是不可能的;而能讓這看起來頗有背景的他稱之為‘大有來頭’之人,必定也是很不簡單吧!”
不僅是楊明,王全斌的話讓張堯兩人也十分好奇,使得三人都附耳過來。
王全斌則是繼續吊著幾人的胃口,問道:“你們知道十三太保嗎?”
“當然知道了!”三人異口同聲道。十三太保的名氣,就連楊明在一千多年后的后世都聽說過。
“方才那名小將便是十三太保之中,第九太保李存審之子:符彥卿!”
“符彥卿!”楊明驚訝的脫口而出。
沒想到剛剛那小將竟然就是被后世稱為五代最強老丈人的符彥卿,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快一年了,今天終于見到了一個大名人。
“楊兄知道他嗎?”見楊明這么大反應,王全斌問道。
突然意識到自己反應有點大了,楊明立刻平復下來,訕訕道:“以前聽人說起過。”
楊明可不敢告訴他們,剛才那小將以后將會是這天底下最大的老丈人,生的三個女兒全是皇后。
夜幕降臨,幾人一直到戊時三刻才等到了李存勖的召見。
只不過前來傳話的侍從說陛下只召見一人,這讓一直想著一睹天顏的幾人卻是被潑了一盆冷水,最終只有王全斌隨侍者前往中軍大帳。
此次出征,晉主李存勖共率軍四萬,皆為百戰精兵。入夜之后,晉軍營帳連綿數里,火光相印,蔚為壯觀。
位于中軍的大帳之中,才于一月前稱帝建元的李存勖高坐于主位,兩側各有數名文武席分坐其中。
主位之下則是站立一名青衣小校,正是自楊劉而來的王全斌。
此時李存勖的手中正拿著一封書信,在侍者掌燈下查看。
末了,只見他將書信遞到侍者手中,揮手示意其下堂,并對堂下一中年將領道:“安時,這信折你也看一下。”
堂下中年將領站起身來,接過書信,閱覽之后上前行禮道:
“陛下十五日前便祭旗出征,定是算到了王彥章要攻楊劉,如今見到李敬周求援書信,臣才知是陛下料事如神。”
說話之人便是兵部尚書、樞密使郭崇韜(字安時),郭崇韜自唐僖宗時期以來,歷侍李克修、李克用和李存勖兩代三主,深得李存勖器重。
“哈哈...哈,”李存勖朗聲笑道:
“沒錯,如今朕已拿下鄆州,下一步便可大舉率軍渡河,屆時梁國江山唾手可得;王彥章想要阻止我軍,唯有搶先控制黃河渡口,所以早在上月他偷襲德勝之后朕就已看出他會再攻楊劉。李敬周果然沒讓朕失望,王彥章十萬大軍來攻,他硬是只用三千人為朕守住了楊劉!”
“陛下,只是按信中所說,楊劉城中糧草已盡,不能堅持多久,只怕大軍到時楊劉已失了。”郭崇韜看過書信之后,臉上顯出憂慮之色。
而主座之上的李存勖對此疑慮并不在意,任是一臉自信,并說道:“李敬周的能力朕還是放心的,況且朕的大軍已近黃河,明日便可到達楊劉;屆時王彥章對楊劉久攻不下,梁軍肯定士氣低落,而朕之勁旅則是整戈待戰、士氣如虹,如此豈有不勝之理?”
“陛下圣明!”堂下文武皆是行禮高呼。
接受著堂下文武的稱贊,李存勖不禁朗聲大笑,怡然自得。
最后,在皇帝李存勖的主導下,各軍將帥一起制定了作戰計劃。
最終議定,大軍明早開拔,全軍自帶口糧,將糧草輜重甩在后面加速前進,必須在天黑之前渡過黃河。隨后與同梁軍對峙的朱守殷合兵一處,進攻梁軍以解楊劉之圍。
因為此前位于楊劉上游的德勝南城被王彥章攻陷,因此李存勖便命令朱守殷放棄德勝北城,沿河而下支援楊劉;只是沒想到被王彥章識破,梁軍一路追擊。
雙方都將德勝城中房屋拆掉用作木筏,軍士乘坐木筏順流而下,每到河流彎道處便互相交戰。
當雙方行至楊劉時戰損都已達到一半,而此時王彥章卻與段凝合兵,實力大漲,從而包圍楊劉;只剩殘兵的朱守殷只敢在遠處觀望,不敢貿然出兵。
如果大軍能在此時渡過黃河,趁梁軍連日攻城早已疲憊之時突然殺出,定能大勝。
第二日寅時,天還沒亮,晉軍大營中便鼓聲大作,所有軍士開始埋鍋造飯。
及至卯時,全軍開拔時刻,天邊剛剛翻起魚肚白。
楊明幾人也暫時被編在前軍之中,隨大軍而行。數萬大軍像一條盤旋在平原上的巨龍蜿蜒前行,身在其中的楊明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珠般,在無盡的人流中望不見頭尾。
大軍一路馬不停蹄,終于在六月二日下午時分,先鋒部隊渡過黃河,抵達楊劉城西面的荒野。
率軍率先抵達楊劉的是李存勖的親從指揮使夏魯奇,夏魯奇驍勇善戰,擅使馬槊,曾在護衛李存勖時獨自一人持槍攜劍,陣斬百人,深得李存勖之器重;李存勖曾賜他姓名李紹奇,并授為磁州刺史。
雖然夏魯奇與朱守殷同為李存勖的親信,但是朱守殷為奴仆出身,善于溜須鉆營;不知兵事也從未參與戰事卻被授予長直軍使之職,自領一軍,這使得夏魯奇一直看不起他。
所以在抵達楊劉城西一里處,他便命軍士停下扎營,對于朱的宴請并未理睬。現在更是親自領著數騎親信,到前線觀察梁軍大營去了。
河岸無邊的曠野之中,夏魯奇縱馬登上一片凸起的高地;馬上的他放眼望去,已經能看到前面的梁軍大營以及遠處的楊劉孤城。
而經過上一次的偷襲之后,如今的梁軍大營更加的嚴密,王彥章將許多原本存在的漏洞都堵了起來,而且在外圍又挖掘了兩條深濠,加強了營寨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