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夏蟲不可語冰

  • 清風不識仙
  • 觀松如竹
  • 3110字
  • 2020-03-07 00:02:00

宋問無奈地看向這位年輕道人,對上他光彩奪目的眼神,宋問淡淡地說。

“道長有意,宋某自當奉陪。”

“貧道恭候宋先生。”

那青羽道人又是正色施禮,宋問心想,這估計就是求道心切之人了,聞道心喜,不憂眾生,倒也是成道的好苗子。

“哎,我這是干嘛呢,自己都未曾得道,卻在評判他人,還是虛心,誠心為上。”

走過南無派,還是坐在云月觀為他預留的位置上,這回不知各家弟子,各派真人也都側目而視,如此重要的論道,此人還是坐在原處,莫非真有過人之處?

實際上,云月觀眾人也是不知宋問除了道心堅定,還有何過人之處,但既然無憂祖師看中他,讓他居中就坐也無妨,宋問撩起下擺,安心盤坐而下,既來之則安之,正好他也印證一下心中之道,也好觸類旁通。

“宋先生,何故姍姍來遲?”

“沉迷書海,是故來遲一步。”

宋問和另外一位真人一問一答,他就是福元道人口中的風清師叔,十大明照真人之一,一位溫文爾雅的“好好先生”。

“下次可要早點到來,誤了時辰事小,被認為失了禮儀就不妙了。”

“是,多謝真人教誨。”

順著風清真人的話總是無錯,縱使有錯他也會幫你一起更改,這就是不語真人教給宋問的“道理”,應付完諸位真人,宋問正想仔細看下各派真人,寶陽真人突然甩袖,撒出一炷檀香,懸在正中間,清吟道音,如金聲玉振。

“道論之辯,論道為先,諸位道友,請~”

言畢,青羽道人即刻起身,拱手為禮,行至檀香一側,解下懸腰之側的紫疆龍螭寶劍,置于身前,正襟危坐,目視宋問,意思不言而喻。

宋問也不再做推辭,既然答應了,就要有君子之風,上場就是。

他起身施禮完畢,慢步向前,盤膝而坐,也是將玉如意置于膝前,這是九衍大陸論道的習俗,置寶物于前,以表尊重,當然也可事后送與對手,以示甘拜下風。

“師傅,這白衣文士是哪家子弟?”長著一張稚嫩白凈臉的長真問師傅。

豐山派的渡墨真人并不答話,示意他用心觀看。

“道友,請。”宋問不太了解論道的規矩,決定先讓青羽道人先說。

青羽道人略一拱手,吟誦道經《太一》問宋問。

“道經有言:‘仙道生貴,貴又生人’。先生以為如何?”

這《太一》道經宋問在趙城隍藏書閣看過,主要闡述仙道為本,也就是以眾生小眾修的思想,主張脫離俗世,不食人間煙火,只是一本理論之書。

“我以‘道生萬物,一念花開’為答。”

青羽道人并不滿意,他覺得宋問有些投機取巧,又說道。

“《素心問》有言,‘修者必先識陰陽’,何解?”

“正氣內藏于心,外邪自不相干。”

“善!”

青羽道人認同宋問的理念,開始以印決左右相握,手心向天作朝元之勢,五行若游龍交織在身前,聲音如細弱游絲般問道。

“我意朝元,以觀日月。”

宋問眼神一凝,看著露在眼前的五行氣象,心里想著:“這不是難為我宋某人嗎。”正欲沉思求取良策,恰好看見身前的玉如意和龍螭劍,靈光一現,神目如鏡,朗聲說道。

“道友差矣,我有五德,仁義禮智信。”

宋問執起玉如意,又指著龍螭劍,笑言。

“君有五行,卻有六氣,可曾蔽目?”

青羽道人愕然,想不到自毀長城,也不惱宋問激他之語,這次真心求教。

“不知先生有何教我?”

宋問也想不到他有一天真會成為“先生”,不想誤人子弟,沉思許久,一旁觀戰的青羽道人的同門師弟,靈犀道人傳音請教師傅。

“師尊,師兄為何求敗?”

別看相善真人一副粗獷的樣子,卻是心細如發,他以拂塵指著靈犀道人的胸口,回答他。

“心比天穹。”

又指了下身前的地板上的凝實黑紋:“不見溝壑。”

靈犀道人正要追問,宋問已經想好怎么回答,字正腔圓地說道。

“諸天之下,各有生門,不以日生煙,不用法為先,可稱道者。”

言若清玄,此方靈機爭先涌入,化作輕煙撲磬,響聲三起三伏,道音不絕,青羽道人面露動容之色,起身作揖,良久方才直身而立,恭聲說道。

“君之道,在紫虛,我不及也。”

說罷,將龍螭劍捧起,往宋問身前一送,遲疑一下,宋問便坦然接受青羽道人的美意了。見雙方交流完畢,寶陽真人站起來,高聲說道。

“宋先生和青羽道友君子論道,不得不道一聲,好!”

宋問接過龍螭劍,便和青羽道人對視一眼,知其心意,就不再故作矯情,在青羽道人的目送下,先行退場,青羽道人隨其后入座。

“師兄,你為何認輸?”青羽道人閉目不答。

“宋先生,‘道’欲何往?”宋問也是不答。

二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道,只是青羽道人自問己道不及宋問之道,猶如江河不知海之大,且海洋已經為江河指引通向大海的方向,做與不做,一切隨心。

“宋先生,您這寶劍可了不得,以龍螭為形,星沙為底,靈韻天成,有朝一日未嘗不能化形而出。”

不語真人拿著宋問的劍左看右看,不住地贊嘆,好幾番都想拿她的花籃換取他的寶劍了,宋問只能隨她左右擺弄,也不答應也不拒絕,她自有消停之時。

寶陽真人上前總結,懷義真人也是好奇地看向宋問,拱手說道。

“宋先生,沒想到您道行不深,道義卻有如此奧妙,改日你我切磋一番,如何?”

宋問想不到一向嚴肅認真的懷義真人,也有這般閑趣,正要回絕,另一半的風清真人又說。

“師兄說得對,來日一起切磋,印證你我之道,豈不美哉!”

這會宋問徹底無奈了,只好暗自扶額,心想自己這會風頭太盛了,看對面那些目光如電望向他的人,都是蠢蠢欲動。

“這可如何收場啊,再來幾位,自己是神人也吃不消啊。”

“就看過那幾本,再來幾人,可就無法應對了。”

幸好論道之時,為了照顧有所感悟之人,一向都是寬容一炷香的時間,也就是懸在空中,不引自燃的檀香,正好是一場辯論的時間。

宋問實在受不了對面這些人的眼光,只好閉目養神,以神念觀看其他道友論道。雖然比不得宋問和青羽道人的精彩,但眾人也都是各派的精英,也是讓宋問大有收獲,深感不虛此行。

寶陽真人下場后,也是對宋問投去贊許的目光,畢竟是有他們云月觀的坐席的,宋問辯贏了,他們也是臉上有光啊。

宋問沉浸在每個人的道義理念中,對于這個世界所謂的“道”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對自己心中的道義之念了解更為透徹,所以說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需要他人汗水的積淀,哪怕他說的道自己并不會走,但是還是會有所裨益。

宋問以為接下來沒有自己的事了,但是他想不到的事,木秀于林,必有風欲摧之,縱使是微風......

“貧道長真,斗膽請宋先生指教!”

宋問聽到稚氣未消的聲音都被驚到了,開眼一看,原來是豐山派渡墨真人座下關門弟子,今年未及弱冠的長真道人。

見宋問有些吃驚,一旁的懷義真人暗自提醒他道。

“宋先生休要小瞧此人,他以孩提之時入豐山派,拜入渡墨真人門下。”

“一年入道藏,隨后十四年,未得寸勁,今年卻是一鳴驚人,于山間采氣時,有感于天道,一步邁入化真,可謂天縱其才。”

懷義真人很少夸人,但這又是事實,宋問聽到這長真道人如此厲害,也很感興趣,他也想見識一下與自己經歷極為相似的人,是如何的優秀,至少心理上不能輸給他嘛,好歹自己也算一日千里了。

宋問將龍螭劍交給不語真人保管,手持玉如意,輕劃一縷玄真氣,如仙人灑露,周身寶光瑩瑩,他需要將自己帶入玄妙的境界,與玉如意相呼應正是他自己琢磨出的一個法術技巧。

“請宋先生手持夏蟲,使其有語冰之能,如何?”

長真道人舉起手中的夏蟲,略帶狡黠地說道,這是他師祖出的題目,正好拿來考校一番宋先生,自己處于不敗之地,如此完美。

宋問走上前,仔細觀看靜靜臥在長真道人手上的夏蟲,所謂九衍十大奇物,這夏蟲就占據一位。

此方世界的夏蟲與宋問來時的世界卻也不同,它以柔似絲綢的玉殼覆身,不輕易受人驚嚇,全身渾然一體,只有纖細的長觸角伸出,在空中點起淡淡星光,全身雪白,猶如云雪素裹,巧奪天工,乃世間少有靈物。

宋問好奇地伸出手指,輕點觸角上的星光,只覺得自身清氣與它相輔相成,十分親切,卻又極其陌生,好似多年不見的老友,但是宋問卻不那么覺得。

他不相信世間有如此完美之物,全身無一處瑕疵,縱使是他的玉如意都有縷縷輕煙融于其中,那云月觀的寶鏡都有一個小小的缺口,即所謂天不容無缺之物。

“宋先生,可是知曉夏蟲之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丰县| 甘孜县| 海晏县| 慈利县| 毕节市| 庆云县| 呼伦贝尔市| 巨鹿县| 二连浩特市| 东乌珠穆沁旗| 林州市| 安达市| 内江市| 中卫市| 蒲城县| 双峰县| 香港| 电白县| 大英县| 天水市| 依兰县| 沧州市| 兴安盟| 富民县| 临城县| 大荔县| 长海县| 如东县| 革吉县| 醴陵市| 贵溪市| 黔西县| 湘西| 富顺县| 平谷区| 海南省| 铜陵市| 红河县| 钟山县| 浮山县| 长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