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16,難搞啊
- 大廣告家
- 高壓水銀燈
- 2026字
- 2020-03-05 23:31:27
“十貫錢??!”
程小浩掂量了一下這重量,感覺實在是不輕松。不過好像能換成紙幣方便攜帶...好像是叫什么來著?
交子!對,就是交子。
程小浩看向寧二:“寧二,你能幫我把這些錢換成交子嗎?”
寧二疑惑道:“交子?那是什么?”
程小浩:“你居然不知道交子?”
寧二搖頭:“沒聽說過?!?
程小浩:“就是紙幣,因為帶著這么多銅錢不是很不方便嗎,所以不是才有了交子這種替代銅錢的東西嗎?”
“哈哈哈,您這么說,我就知道了?!睂幎α诵Γ麖淖约旱膽阎心贸鲆粡堃婂X關子,對程小浩解釋道:“您說的說這個吧,不過這個不叫交子,而叫見錢關子,也可以稱為關子?!?
從寧二手中接過那張紙幣,程小浩仔細地打量著。
只見上面花紋繁復,大體顏色是黑色,最上面是一個很像西的黑色大字,但又有點不像;中間是紅色的幾橫,連起來像是一個目字;而下面,則是兩道黑印。整體看來......感覺這張見錢關子非常復雜,應該是極難仿造的。
將見錢關子還給寧二,程小浩說道:“對,就是這個見錢關子?!?
寧二得了吩咐后出府去了,程小浩原本打算和他一同去,可是想到自己的畫賣了那么多錢,他就忍不住想多畫幾幅,不想浪費一點時間。
興致沖沖地在桌前坐下,程小浩這才發現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沒有畫紙了!
草!自己怎么就沒吩咐吩咐寧二幫自己買點畫紙回來呢。
急忙沖出府外,卻早已經不見寧二的蹤影。
正在院子里干活的管事見程小浩如此匆忙,也跟著跑了出來,詢問道:“衙內如此著急,可是有什么急事?”
平復離一下呼吸,程小浩轉頭笑道:“呼呼,沒,就是玩發現自己的畫紙用完了,想叫方才出門的寧二幫我帶一些回來,對了,府里有畫紙嗎。”哈哈哈,能白嫖,就白嫖吧,反正寧大人好像不怎么缺錢的樣子。
管事:“畫紙的話,大人的書房里有,不過他平素不喜其他人進他的書房。要不要小的去瞧瞧大人醒了沒?”
“這樣啊,那還是算了,別去打擾寧大人了。你知道賣畫紙的地方離此地有多遠嗎?”
“不遠,就在文思院那邊?!惫苁抡f道,隨后他想起了大人曾經交代過,說這位程衙內說從遙遠的南方來的,對這邊并不熟悉,于是又解釋道:“文思院就在前面不遠處,先直走,看見一家叫土餅鋪子的小店后,再往北邊的那條街走,就能到專門賣字畫紙筆的教欽坊了。如果不是小的現在脫不開身,定會陪衙內一同過去。要不然,衙內先回房,等小的忙完手頭的事情,就幫衙內去買畫紙?”
程小浩:“多謝多謝,不過我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索性自己走過去,也好見識一下這路上的臨安風景。只是,走過去大概需要多久呢?”
反正聽著挺近的,而且也不復雜,那自己應該不用人領著也能過去。
管事:“走的慢些大約需要三四刻,走得快兩刻便能到?!?
“多謝告知,那我先過去了,回見?!背绦『撇媸指孓o道。
管事叉手還禮:“客氣了,那回見?!?
可程小浩走出沒兩步,忽然意識到一件嚴重的事情。
那就是現在的自己,是真真正正的生無分文。
于是他回過身,追上了沒走遠的管事。
管事:“衙內還有什么吩咐嗎?”
尷尬了一會后,程小浩厚著臉皮問道:“管事,能借點錢給我嗎?我晚點就能還你?!?
管事笑了笑,從自己的懷中拿出錢袋:“衙內需要多少?”
程小浩:“畫紙一般多少錢啊?”
想起大人的交代,管事決定仔細地解釋給程小浩聽:“畫紙也分三六九等,便宜的劣質紙,例如廁紙手紙,一百文便可以買一沓,至少百張;而尋常的練字練畫的紙,大約三到十文一張;要是是用來做正事的紙,依據質地做工好壞,就是十文到數百文不止;如果是更精細扎實的好紙,可能就是一張數千文甚至更貴。”
數千文?那不是幾貫錢了么!
就僅僅是一張紙,就是幾貫錢了,太可怕了。
不過,這樣的話,用好紙畫出好畫,也是一個賣點。
或許就能提高一些格調。
但是前期還是別下這么重的本錢,畢竟也不知道喜歡自己的這種素描畫的人多不多,要是真的不多的話??偛荒芏假u給那位神安公主和寧文玉吧?
程小浩:“那管事您借我一貫錢行不?”
一貫錢,應該能買到一些稍微好一點畫紙了。
從寧府出來后,程小浩順著管事的所指的路往前走去。
話說,這古代的城市綠化也是做得不錯。
道路兩邊隔三岔五地種著一些柳樹和楊樹,如今正是初春,這些柳樹和楊樹的枝丫上都長出了新綠的嫩葉,為這片灰色的天地增添了不少綠意和生機。
一路上,也有不少人從左右兩邊的宅子里走出來。
住在這片地方的應該都是小富小貴之人,因為這片街的宅子大都是不大,但是也是獨門獨院,相距至少數米。
而不像昨晚他路過的另外一片街區,那里的房子和房子都是挨著的,前門對著后院,前門對著前院,并且巷道不寬,僅能容納兩三人并列前行。
哪里像眼前的街道,寬敞的可以十多人并列前行。
寧二所說的便宜的宅子應該就是昨晚的那種巷子里的宅子里,正確的來說,那應該叫屋子。
尤其是現在又快到暖春了,到時候梅雨時節一到,難以想象那種巷子里面不怎么通風透氣,還曬不到太陽的屋子里面,將會長出多少霉,滋生多少細菌真菌。
而古代的人,雖然知道發霉的東西不能吃,但他們根本不知道那些看不見的細菌和真菌的危害。
許許多多的疾病真是因為生活環境里面的細菌和真菌才會產生。
而價值上千貫的房子,屬實難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