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熱點法律問題59問
- 北京市蘭臺律師事務所
- 457字
- 2020-02-19 18:44:30
5.能否因疫情拒收來自發生疫情的地區的貨物?
【蘭臺觀點】
若來自發生疫情的地區的貨物符合合同約定的質量驗收標準和相關衛生措施,則買方不能以貨物來自發生疫情的地區為由拒收。若買方所在國實施了貿易限制,不準來自發生疫情的地區的貨物入境,則買方可主張不可抗力免于承擔拒收貨物的違約責任,但需將此種情況及時通知賣方并采取措施避免損失擴大。
中國此次疫情被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為PHEIC后,不少國家對中國采取了入境管制措施,但目前尚未有國家明確對中國進口的貨物采取限制措施。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第18條,發生PHEIC事件后,世界衛生組織針對“貨物”的建議為:不必采取特定的衛生措施,但可以進行處理以消除污染,也可以在監控的情況下查封或銷毀。也就是說貨物在符合合同約定的質量或相關衛生措施,沒有因病毒污染被處理的情況下,疫情不會對合同履行產生重大影響,若買方無正當理由拒收,否則可能構成違約,需承擔違約責任。
因此,我們建議在締結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時,買賣雙方可根據標的物自身特點,在合同中明確約定衛生防疫措施、驗收標準等事項,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