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3 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過程中,對經營者的價格違法行為如何處罰?

《價格法》第六章、《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四條至第十五條詳細規定了各項價格違法行為的處罰措施。

例如,對“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行為,《價格法》第四十條第一款規定:“經營者有本法第十四條所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有關法律對本法第十四條所列行為的處罰及處罰機關另有規定的,可以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執行。”

《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六條規定:“經營者違反價格法第十四條的規定,有下列推動商品價格過快、過高上漲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一)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的;

“(二)除生產自用外,超出正常的存儲數量或者存儲周期,大量囤積市場供應緊張、價格發生異常波動的商品,經價格主管部門告誡仍繼續囤積的;

“(三)利用其他手段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快、過高上漲的。

“行業協會或者為商品交易提供服務的單位有前款規定的違法行為的,可以處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依法撤銷登記、吊銷執照。

“前兩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單位散布虛假漲價信息,擾亂市場價格秩序,依法應當由其他主管機關查處的,價格主管部門可以提出依法處罰的建議,有關主管機關應當依法處罰。”

延伸解讀 疫情期間哄抬防護用品物價將受到監管部門嚴懲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發展,口罩成了熱銷商品。不少超市和藥店紛紛掛出了“口罩斷貨”的招牌,仍在供貨的幾家也剩下不過零星幾包。各地零售企業正在與供貨商聯絡,希望盡可能保障口罩的供應。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卻有無良商家動起了“歪腦筋”。往常只賣到35元的防塵防霧霾的口罩(3片裝),在上海新華聯超市羅香路店的售價竟高達160元,是該口罩原先市場價格的近5倍。同款產品在附近的時代聯華超市平陽路店的售價也達到129元。接到市民反映的情況后,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來到時代聯華超市,現場發現了多件已經分裝好、準備用于外賣配送的口罩,其中部分商品的漲價幅度超過100%。對于漲價,商家還振振有詞:“為什么別家可以,我們卻不可以呢?”不僅如此,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中還發現部分口罩來自海外,但并沒有對應的中文標識,商家也無法說明其進貨來源。也就是說,這些趁著熱銷漲價出售口罩產品,來路、功效都存在很大疑問,消費者花了大價錢買到的口罩可能并不管用。對于商家的這一行為,執法人員將根據調查結果進行處罰。

根據《價格法》及《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的規定,經營者不得有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如存在上述違法行為,按照行政處罰的有關規定,可以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的罰款。

如果消費者發現有商家借機哄抬物價、沒有明碼標價等行為,要保留好相關證據,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提供線索。一經查實,監管部門將依法嚴肅處理,對情節惡劣的典型案件,將公開曝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川县| 金门县| 泽州县| 嘉善县| 弥勒县| 淄博市| 商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龙川县| 宝清县| 运城市| 沽源县| 珲春市| 全椒县| 将乐县| 台前县| 临海市| 开原市| 长顺县| 贺州市| 北流市| 高要市| 廊坊市| 普洱| 梧州市| 海盐县| 辉南县| 三门县| 高淳县| 乳山市| 紫云| 东安县| 丹棱县| 云林县| 科技| 广饶县| 怀宁县| 郧西县| 襄樊市| 抚顺县| 侯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