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最明顯的特點是“看不見”,又稱“盲人”。我們要幫助他們,不能嘲笑他們或者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袖手旁觀。
看看莫泊桑這篇短篇小說《瞎子》。
人物:
句子:
門洞底下的那些瞎子身處無止境的黑暗中,早已漠然,無動于衷,在這個新的歡樂氣氛之中,也仍舊是安然靜默地待著。只是不停地吆喝著家狗,讓它們安靜,不要蹦蹦跳跳。(今天是晴天,陽光燦爛,但是盲人看不見)
……
這樣的人我曾經見過一個,他過著難以想象的最殘酷的苦難生活。
……
他臉上沒有一點血色,兩只白色的大眼睛好像兩塊封信用的小面團,他挨了罵只好不動聲色,他是這樣的深沉,以致他挨了罵,別人也無從得知。他從來沒有得到過溫暖,他的母親不喜歡他,對他總是兇巴巴的;在鄉間,沒用的人等于有害的人,母雞遇到它們中間有了殘疾的就要把它啄死,如果政府不管,鄉下人也很愿意這樣辦。
……
他是不是有智力、有思想?是不是對自己的生活有清楚的認識?誰也沒想過這些問題。
……
這時候聚集在墻邊的觀眾就哈哈大笑,你推我搡,還不停地跺腳。他呢,從不說一句話,用右手又吃起來,同時伸著左手保護著他湯盆。
……
從此又有了新的玩法,就是打耳光。那些長工、短工、女仆高興起來就給他一巴掌,打得他眼皮直眨巴。他不知道往哪兒躲,只好不停地伸著胳膊阻擋別人的攻擊。
最后他被逼著去要飯。趕集的日子他被帶到街道邊上,一聽見有腳步聲或是車輪聲,就伸著帽子結結巴巴地叫喊:“求求您,行個好吧。”
……
一年冬天,地面蓋滿了雪,天氣出奇地冷。他的姐夫某天早晨把他帶到很遠很遠的一條大路上去求乞。一整天他都把他擱在那里,到了晚上,他當著那些雇工的面說他沒有找著他。接著他說:“不用擔心,一定是有人怕他冷把他帶走了。明天早上他一定會回來喝湯的。”
第二天,他沒有回來。
……
鵝毛大雪不停地下著,蓋在他身上,最后他僵硬的身體在不停堆積起來的大雪底下消失了,沒有留下一點痕跡標明尸體所在的地方。
……
那一年冬天十分冷,解凍也很遲。一個星期日,農民們上教學望彌撒,發現一大群烏鴉在平原上空不停地盤旋,一陣黑乎乎的雨點集中落在同一個地方,一會兒飛走,一會兒又飛回來。
……
一個小伙子因為好奇跑去看,結果發現了這個瞎子的尸體,他已經支離破碎,被吃掉了一半。他那雙本沒有光明可言的眼睛已經不見了,讓饞嘴的烏鴉的長喙啄走了。
……
每每遇到有太陽的日子,我會感到舒暢快樂至極,很多時候我會想起這個可憐蟲,心里泛起一種凄涼的回憶和莫名其妙的悲哀,是啊,他在世上是那樣命苦,以至于見過他的人聽說他慘死,反倒感到一陣輕松。[結束]
小結:
故事是這樣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瞎子的眼睛是白色的,看不見東西,你也看不見他的心靈。這個瞎子在父母在的時候,盡管不受喜愛,但好歹有人照看,父母死后,他飽受摧殘,活活被凍死,死后又被一群烏鴉叼啄,慘不忍睹!啟示:建設和諧社會,請關注弱勢群體,關愛殘疾人。除了我們的日常幫助,是不是應該有專門的場所,配備專門的設施設備和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給他們讀報、聽廣播、講故事?畢竟,他們也是我們的一份子,或許,他們曾經出生入死,捍衛和平,或許,他們曾經做過很多有意義的事兒,只是一個偶然,一個不小心,烙下了殘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