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象之外:張大千的生活與藝術
- 馮幼衡
- 1189字
- 2020-02-19 17:49:29
一 雅根
大千先生的老師清道人說:錢是“雅根”。他也作如是觀。他常說,他的許多朋友明明是千萬甚至億萬富翁,卻有錢不肯花,因為他們是“怕自己不死”,唯恐自己活得長時,余年堪虞,所以寧可冒把巨款攜入棺材里的危險,也不肯讓自己過一天舒服日子。他的哲學則是隨時當自己“明天就要死”,能今天享受的又何必等到明天?因此他用錢時的豪情,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想象和企及的。那些朋友雖是富人,卻過著窮日子,比較起來,我倒覺得他才是“真正的富人”。他認定金錢是為他買快樂的,因此他從不顧慮“家無余糧”的問題,讓金錢為他所役,而從不役于金錢。
往年在北平,曾有人替他算命,說他過的是“天天過年”的日子;別人用錢是左手進右手出,他則左手還未進右手已出了。我在了解他用錢的方式與他家的每月用度之后,才知此話之真。
他所喜愛的盆景、花木、石頭,全是由美國運來(其中還有許多是當年由香港運至巴西,巴西再運至美國的)。單只石頭一項,每次運來數箱便是臺幣數十萬元,這項費用令人聞之咋舌,不解他何以會花這么多錢在這種破爛東西上。但他認為這是他心之所愛,也是他作畫時靈感的源泉,因而代價再高,也在所不惜。

巴西八德園的畫室

張大千,《五亭湖圖》,1967年
二十余年前,他因看中了巴西的摩詰山城像成都平原的風景,而買進了八德園。后來苦于當地有山無水,便一口氣斥資一百七十五萬美元開辟了一個人工湖,建立中國式的亭臺于其上,命名為“五亭湖”。他懷著避秦的心情,在異國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個故國的世外桃源。但一俟巴西政府當局決定在八德園附近建立水壩后,他又毅然率領家人赴美,放棄了多年經營的心血(八德園至今未脫手)而未顧惜過。他這份“開辟疆土”的魄力與放棄時的斷然決然同樣驚人。
決定回歸故國,養老臺灣后,雖然外雙溪的一隅不及八德園面積千分之一,不夠他施展建設中國式庭園的理想,但摩耶精舍完工以來,最令他得意的事莫過于在雙溪溪流之畔、小園一角有了兩座純中國式的亭子。摩耶精舍肇建伊始,他就念茲在茲,直道:“等亭子建成之時,風來的時候,抱著本詩詞坐在樹下,在亭子里吟哦吟哦,睡個午覺,聽聽水聲,多好!”這一直都是他的夢想,這可不也是孔老夫子在聽了曾皙的“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后,慨然道“吾與點也”的那種生命情調嗎?這些夢想都賴“雅根”替他完成。

位于臺北外雙溪的摩耶精舍
他的一位姓李的子侄輩曾對我說:張先生若不這樣“亂”花錢的話,這三十年來一億美金的財產早已積下了。許多關心他的親友也常替他擔心,怕他這樣不懂算計,有錢不知積聚,以防不足之時;將來將有難以為繼之虞。但我以為他如果用錢謹慎、處處算計的話,張大千就失其所以為張大千了。他用錢的氣度正和他作畫時大開大闔的創造力一樣,“非恒流所能夢見”,也不是規矩方圓所能限制的。我一直深信他花錢的哲學和他藝術上的創造力有著極大的關系。
“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說這句話的時候,可不是懷著同等的自許和氣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