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崔:我到外地出差,大晚上見一輛馬車停在路旁。
沈應:現在還有那么復古的交通工具?
老崔:我也很意外,于是好奇地走過去觀察,這輛車由八匹馬拉著,駕車的是個老人。
沈應:不會是為什么活動準備的吧?
老崔:不是。老人看見我,竟然問我要不要坐車。
沈應:馬車終究跑不過汽車,大概是觀光用的。
老崔:我和你的想法一樣,婉言謝絕了,誰知,老人說他的馬車可比汽車快。
沈應:開玩笑的吧。
老崔:我同樣不信,老人解釋,一匹馬的速度比不上汽車,但他有八匹馬,八匹馬加起來的速度遠大于汽車。
沈應:速度不是這么計算的啊。
老崔:老人問我有沒有想去的地方,坐上來一試便知。我正好想念老婆和孩子了,便坐進了車內。
沈應:你出差的任務完成了?
老崔:沒有。
沈應:那你看完老婆和孩子,還要再回來?
老崔:嗯。
沈應:何必多此一舉呢?
老崔:我想見識見識八匹馬拉車的速度。
沈應:感受如何?
老崔:老人還沒出發,又有一男一女上了車。女人說她有個方案修改,明天上交,先送她回家,男人卻說先送他去醫院,他父親生了重病。
沈應:你坐在他們中間,不尷尬嗎?
老崔:蠻尷尬的。總之,二人誰都不肯讓步,我忍不住插話,既然你們的事情緊急,為什么不打車?
二人異口同聲道,因為八匹馬的速度比汽車快。
沈應:是你出差的地方有問題?
老崔:二人越吵越激烈,我們都沒注意到,車廂里還有個年輕人,他突然大吼一聲,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
我們齊刷刷地看向他,年輕人說,老人為了這份工作,滿世界的跑,已經二十幾年沒回過家了,他離開的時候,孩子連話都不會說。
今天送完你們,他就可以退休了,可以回到闊別多年的家,瞧瞧兒子長成了什么樣,聽他喊自己一聲爸爸。
男人和女人羞愧地低下頭,開始互相推讓,男人說先送女人回家,女人說先送男人去醫院。
沈應:老人怎么選擇的?
老崔:他先送男人去醫院,再送女人回家,最后送了我,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八匹馬拉的車確實比汽車快。
沈應:我已經不在乎這個了,那個年輕人是什么人?普通的乘客嗎?
老崔:不是。看完老婆和孩子,老人要送我回家,我問年輕人他去什么地方,不會耽誤吧。年輕人說他哪兒也不去,老人是他爸爸。
我一直不明白他話中的含義,和他講的故事完全不符。
沈應:他講的故事是編造的。
老崔:他為什么這么做?
沈應:為了調解那對男女的矛盾唄,人產生同情時,會體現出寬容和大度。
老崔:只有產生同情時?
沈應:許多情況下都會,但是否出于真心,猶未可知。
老崔:有總比沒有好。
沈應:對,有總比沒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