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5章 請兵之議

  • 大明漂流人
  • 沐嵐翊
  • 2151字
  • 2020-03-13 19:23:57

李逸瀾讓方治和金永兩人只管負責旌義防務,地方政務自然有人來協助。畢竟少了一個縣令,如果不及時任命新的縣令上任,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亂。

被李逸瀾選派來擔任旌義縣令的,是原大靜縣官學監理李德山。

當時差點就被燒死在船上,對于指使燒船的那位幕后黑手,李德山心中那是一肚子的怨氣,這種怨氣甚至影響到了李德山對于王廷的評價。

因此,李德山好不猶豫地跟著林寅觀到了濟州府,甚至還帶上了幾名自己的得意門生。

雖然在戰爭中李德山發揮不了作用,但是在地方官場混了這么多年,李德山對于地方政務還是有自己的見解的。

此時派李德山來擔任旌義縣令,一方面可以穩定局面,恢復縣城秩序,一方面也是拉攏濟州文人的其中一個具體體現。

.......

從取得濟州府掌控權開始,李逸瀾和牧使李璌只留下了那些明確表態參加舉義的府城官員,其余的位置都換上了官學里的監理和優秀士子,此舉贏得了府城士人的廣泛好評。

畢竟不用科舉就能獲得官職,這樣的好事,可不是什么時候都能得到的。雖然從長期來看這樣的做法顯然有些簡單粗暴,而且容易滋生不公,但是作為應急之策,還是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還有不少位置,則直接提拔原先的下吏。出于等級的限制,他們原本是只得為吏,沒有機會再上一層成為官,但這時李逸瀾也直接幫他們打破了這個身份壁壘。

雖然包括李璌在內,不少兩班和中人階層對于李逸瀾提拔下吏的做法有些微詞,但李逸瀾此前已經給了這些出身兩班和中人的士子這么多的好處,縱使他們內心反對也不好直接提出。

而得到了李逸瀾的提拔,跨越了等級壁壘的吏員,心中的感激自然是不必多說。

縱使其他暫時沒有得到提拔的人,也看到了李逸瀾的態度,和王廷治下的等級森嚴相對比,破虜軍治下的濟州顯得更加的有活力。

.......

安排好了旌義和大靜兩個縣的事務之后,李逸瀾開始布置濟州海峽附近的防務。

濟州海峽是朝鮮官軍南下時最有可能通過的地方,而過了海峽之后百里即可到達濟州府城。

雖然說現在破虜軍沒有戰船,無法在海上攔截官軍,但是派出一隊士卒在岸邊巡邏,及時向濟州府城發出警示,還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李逸瀾決定讓沈二郎帶上一個協的士卒,直接到海峽附近,聯合當地的義勇巡邏。

李逸瀾自己則率領余下的將士返回濟州府城。

回府城的途中,李逸瀾私底下找到了曾勝。

李逸瀾開門見山地問道:“方才提議部署時,我看到你欲言又止,原本是想說什么?”

沒有了其他人在場,曾勝也不再猶豫,直接說出了自己當時所想:“其實我是想提議去日本借兵,只是突然想到壬辰倭亂,顧忌到朝鮮人對日本的態度,于是便又放棄了這個想法。”

“赴日借兵?”李逸瀾想了想說道,“可是我們現在也沒有合適的船只啊。”

曾勝笑道:“我們現在雖然沒有板屋船這樣的戰船,林統領原先的船也被燒了,但是那港口中還有猛船這樣的體型較小的戰船,如果一次性派多幾艘,還是很有可能將消息傳過去的。”

......

接下來的一路,李逸瀾腦子里一直在思考著派人去日本請兵一事。

等回到濟州府城后,還沒等李逸瀾稍作休息,李璌帶著宋時烈、柳馨遠兩人便找上了門來。

見到宋、柳兩人如約而至,李逸瀾臉上的笑容怎么也掩飾不住,有了這兩名朝鮮大儒壓陣,破虜軍便可以進一步鞏固在大義上的優勢。

將宋時烈和柳馨遠介紹給李逸瀾之后,李璌便先行告退了。濟州剛剛舉義未久,諸事繁忙,李璌身為牧使,這段時間來忙得團團轉。

不過,雖然每日事情繁多,但憑借著舉義后的興奮和激情,李璌非但沒有顯得疲憊,反而精神頭越來越足了。

親自將李璌送出門之后,李逸瀾和宋時烈、柳馨遠在室內暢談。宋、柳兩人談起當年大明的盛景,仿佛真的到過大明境內一樣。

李逸瀾自己也沒有到過大明,憑著自己對歷史的了解一通胡侃,從這種角度上看,他們所談論的,其實都是文獻記載中的大明罷了。

和宋、柳兩人談得比較深入之后,李逸瀾提出了糾結了一路的問題:“赴日請兵,究竟是否可行?”

聽到這話,宋時烈和柳馨遠兩人的臉色幾乎同時微微一變。

相互對視一眼之后,最終還是柳馨遠委婉地說道:“壬辰倭亂雖然已經過去七十余年,但是對我東國影響頗深。”

宋時烈也跟著說道:“雖然如今我東國與日本國關系緩和,但這種關系的緩和其實僅限于王廷及士人之間,對于普通百姓而言,仍然是聞倭寇色變啊。”

“既然如此,那請兵一事便作罷。”了解到客觀情況之后,李逸瀾便不再提請兵之事。

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濟州民心,當然被貿然請兵這種事情破壞。再說了,就算真的請到了日本的援兵,屆時也會有很高的引狼入室的風險。

......

三人隨后又談了許久,不知不覺便已入夜了。李逸瀾留下宋、柳兩人吃過晚餐后,方才送走兩位大儒。

回到自己的房間后,李逸瀾思考著接下來破局的辦法,在房間轉上了好幾圈,最終還是拿出來裝著那封鄭經寫給日本國王的書信的木匣子。

李逸瀾通過研究書信,已經知道這所謂的日本國王,其實是日本的幕府將軍德川家綱。

此時的日本,名義上以天皇為首,但是實權卻掌握在德川幕府的手中,和日本關系密切的鄭氏家族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直接以日本國王來指代幕府將軍。

請日本援兵已經論證過不可行了,李逸瀾這次沒有細看,直接將寫給德川家康的信放到了一邊。

從木匣子中,李逸瀾拿出了下一封信,這封信不是出自鄭經之手,而是明鄭的禮官主事蔡政所書,寫給的是一位寓居長崎的中國船主,兩人乃是私交。

這封信此前由陳得帶著,李逸瀾得知之后便順嘴要了過來。只是由于重要性不高,又是兩人之間的私人通信,李逸瀾未曾拆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水县| 千阳县| 元江| 凤翔县| 和顺县| 禄丰县| 于都县| 囊谦县| 沽源县| 宁乡县| 广河县| 崇州市| 鄯善县| 饶阳县| 湘潭县| 新郑市| 平果县| 岳阳市| 雷山县| 石棉县| 凤庆县| 内乡县| 如东县| 和林格尔县| 东平县| 冷水江市| 通化市| 东乌珠穆沁旗| 揭西县| 太原市| 腾冲县| 泰和县| 波密县| 安仁县| 天镇县| 武义县| 加查县| 嵊州市| 边坝县| 黄山市| 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