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二
播種理想生活

王石

王石 1951年出生于中國廣西柳州。1984年創建萬科,現任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會主席。

王石致力于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創建并領導了多個具有影響力的公益組織和社會團體,也在世界著名商學院開設有關企業可持續發展、商業倫理的課程。

作為運動家,王石保持著國內登頂珠峰的最年長紀錄,也是全球完成“7+2”(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穿越南極、北極)的第十一人。他曾擔任中國登山協會副主席、中國賽艇協會副主席,2018年被授予亞洲賽艇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

在萬科的所有項目中,良渚文化村或許是我談論最多、造訪最頻繁的。有一段時間,只要到杭州,我必去良渚文化村。第一天在西湖劃完賽艇,住在良渚君瀾,第二天一早去村民食堂,吃大餅、油條和豆漿。每次到訪都能發現一些美妙的變化——良渚食街、村民食堂、《村民公約》、村民圖書館、垃圾分揀站、美麗洲堂、良渚文化藝術中心……我看著大師的作品在這里破土,健康的社區文化在這里生長。我們不僅建設了理想的環境,也播種了一種理想的生活。

良渚文化村的成功在于天時、地利、人和。

良渚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優美的自然環境。前瞻性的規劃設計和充滿田園情懷的開發理念,使得這里就像一個世外桃源。文化村的業主往往以良渚文化村為豪,這是孕育《村民公約》的土壤。

經過十幾年深耕,我們提供了高品質的物質環境和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也充分展現了企業理念——把我們的價值觀融入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服務中。

良渚給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這樣幾件事。

第一是《村民公約》。《村民公約》的發布說明這里已經脫離了發展商的主導,由村民自發作為主體實踐社區自治自理,這在當代中國是有開創性的。我們曾經有鄉村自治的歷史傳統,但后來中斷了,而隨著城市發展建立起來的新型社區也使單純的行政管理機制不再適用,需要尋找新的形式。良渚的《村民公約》在某種意義上復興了歷史上鄉鎮自治的人文傳統,它的發布還在第一時間引起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所的關注——良渚文化村的自治模式可以為中國未來社會基層組織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鑒。《村民公約》的精神是可以復制的,這樣才有意義。

第二就是村民食堂。吃是基本的生活需求,首先要吃得健康,其次價錢不能高。萬科的“第五食堂”脫胎于良渚的村民食堂,它是萬科在產品、物業管理及豐富社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先驅,不僅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還成為米蘭世博會萬科館的主題。

第三就是良渚文化村開放、包容,而且越來越多元的社區文化,這傳遞了萬科“創造健康豐盛的人生”的價值觀。我們與眾多優秀建筑師合作,為豐富的社區文化生活搭建場景,“讓建筑贊美生命”。良渚文化村里有美麗洲堂,有大雄寺,包容了不同信仰,成為人們的精神憩所。我們有幸邀請到日本建筑家安藤忠雄來設計社區文化藝術中心,這里不僅實現了圖書館、美術館、劇院等多種功能的聚集,而且也促進了建筑美學與人文藝術在這片文明故土上的默契結合——樸素的灰色泥瓦之中伸展的是安藤忠雄對建筑設計始終如一的追求,人們在這里閱讀、分享,營造著美好的精神家園。同時,這里也為居民提供了集自然景觀與工業印記于一體的礦坑主題探險公園等場所,使居民得以在動態之中揮灑汗水和活力,在水陸之間推動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并進,盡情恣意地享受生活。亦動亦靜,包容開放,這里已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位置,還代表著一種理想的生活形態。

對于萬科來說,良渚文化村也是多元化發展的試驗田。萬科從單獨的住宅建設者,發展到建設醫院、建設學校、建設商場、建設各種文化娛樂設施,并且持續地經營維護,培養團隊,由單一住宅開發商向綜合配套商過渡。這一切在良渚文化村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良渚文化村取得今日的成就不是一個偶然,而是開發者“初心”的延續。我們珍視悠久歷史所積累的資源,從傳統上去尋找經驗,在現代和歷史之間努力求索,這樣才能具有可持續創造力。10余年深耕,讓這片8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大化地保留著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態環境,在世人面前展示著這里的五千年歷史足跡。更難能可貴的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享受著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覺得良渚正代表了我個人、萬科的團隊、萬科的文化對未來的一種期許,正如賽艇精神一樣,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互動與和諧。我也相信隨著中國的發展,城鎮居民的居住環境或會像良渚文化村這樣,承載著居住的美好,也孕育著歡樂、美和希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偏关县| 平罗县| 睢宁县| 古浪县| 上蔡县| 麦盖提县| 大冶市| 安多县| 鲁甸县| 观塘区| 绿春县| 西林县| 小金县| 丹巴县| 章丘市| 抚远县| 景东| 阿克苏市| 哈密市| 阜平县| 株洲市| 河北省| 乌兰察布市| 长沙市| 崇明县| 浦城县| 五常市| 巴东县| 鄂州市| 包头市| 镇康县| 隆林| 南雄市| 晋城| 济宁市| 泸定县| 铜川市| 锡林浩特市| 纳雍县| 卢龙县| 五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