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釋義選編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721字
- 2020-02-11 15:36:18
第五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發現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如不及時采取控制措施可能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的,可以采取封閉公共飲用水源、封存食品以及相關物品或者暫停銷售的臨時控制措施,并予以檢驗或者進行消毒。經檢驗,屬于被污染的食品,應當予以銷毀;對未被污染的食品或者經消毒后可以使用的物品,應當解除控制措施。
【釋義】 本條是關于衛生行政部門為控制傳染病傳播、流行采取臨時控制措施的規定。
根據本條規定,衛生行政部門有權在不及時采取控制措施可能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的前提下,采取臨時控制措施。這種臨時控制措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采用的。
封閉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食品及相關物品是控制傳染病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二次供水單位立即停止供水,對集中式供水單位應當會同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停止供水。對井水和河水,應當查封并通知附近居民停止使用。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食品可依照《食品衛生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實施,即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導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可以對該食品生產經營者采取下列臨時控制措施:(一)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二)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責令進行清洗消毒。經檢驗,屬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銷毀;未被污染的予以解封。
采取控制措施應當按照衛生行政執法的程序和時限進行,使用加蓋衛生行政機關印章的封條,并制作衛生行政控制決定書。解除控制措施時應當制作解除衛生行政控制決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