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眼里不錯,這可是道光的碟子~”攤主點了根兒煙,輕飄飄的點出這碟子的價值。
真的假的暫且不論,反正在小攤販口中都是真的,廢話,誰會說自己賣的東西是假的?
林劍沒說話,繼續打量著碟子,其實這件瓷器也不是單純的湖藍色,還是有些許漸變的醬黃色,就圍繞在口沿的位置,一圈讓邊緣非常突出鮮艷,所以整個小碗從釉色上看,立體感非常好。
有趣的是盤子的底部,除了刻款“道光年制”外還多了一個“文”字。
林劍依稀記得二爺爺家有個類似的碟子,也是民窯之作,底部就刻著類似的落款,當時二爺爺好像說這種款叫作“草跡款”,因為字寫得非常潦草。
隨著回憶加深,小時候在二爺爺家玩鬧時的場景漸漸浮現在腦海中。
他記得當時二爺爺解釋這種落款時說,“過去人不像現在人這么富裕,家里會準備很多套餐具,以備有客人出現來盤子不夠用的情況。
而過去人家里不會備這么多餐具,在辦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的時候,會在村里搭大棚,把各家各戶的餐具借來用。
但用完要還回去的時候很容易分不清楚是哪家的,要是圖案紋飾不同,還比較好區別,但是單色釉就顯得非常難分辨了,大家有可能用的顏色都差不多,好借好還就需要一些辦法。
比如各家各戶都會在碗碟下面刻上,代表自家的字,有了依據,自然就不會因為還碗而鬧得不開心?!?
收回思緒,林劍心中大定,他估摸著這碟子十有八九是真的,而且根據其較為明顯的乾隆-嘉慶年間瓷器的風格,斷定這個碟子應該是出自道光早年間,這么算起來,距今也快200個年頭了。
年代是近了些,而且因為道光年間留下的東西比較多,導致相關藏品的價格始終炒不起來,要是成套的還好,可惜只有這么一個碟子,再貴也貴不到哪去~
但不管怎么說,親手從一堆瓷器中挑出真品,這小小的成就感抵得上一切。
把視線從碟子上收回,看向抽煙的攤販老頭兒,問道,“大爺,這碟子怎么賣?”
他說話的時候,手里的碟子可沒放下,這也是潘家園這邊的規矩,只要東西在手上,別人就不能出聲去搶,一是為了防止攤販安排托兒;二是避免有人不講規矩,隨意抬價搞黃生意。
這時他身邊也圍攏了幾個人,有一位一看就是經常逛園子的老炮兒,眼珠子滴溜溜的轉,另幾位臉上掛著笑意的,估摸也是附近來閑逛的,多少懂點,但看得多買的少,估計也是為了享受這邊的生活感。
老頭伸出一手掌比劃了一下,也不言語,林劍就知道這是準備耍套路了,一個手掌代表什么數字?
5塊?50?500?還是5000?50000?
多少全憑林劍接下來張嘴的數字,他要是傻呵呵的說一50000,估計老頭兒能高興的抽過去,不過這種傻子太難得,幾十年一遇。
今天早上太陽也沒從西邊兒升起來,看來這奇遇與老頭兒沒緣咯。
只見林劍笑呵呵的來一句,“5塊?得嘞,您是收現金?還是支付寶?”
身后圍著的幾位大哥大叔紛紛笑了出來,不是笑林劍,而是笑地攤后面的老頭兒,小伎倆被人戳破,臊他呢~
老頭兒是什么人?在園子里待了少說十幾年,啥場面面見過?臉皮磨得比長城還厚,哪會因為這點小事搞得面紅耳赤不好意思?
咧開嘴,露出一口大黃牙,“嘿,小兄弟說笑了,您要是有這樣的盤子5塊一個,你有多少我收多少~”
懟了這么一句也是告訴林劍別在這耍手段,大家都是一座山上的狐貍,別講聊齋~
隨后道,“得了,看你也是行家,我也不廢話,一口價500您拿走~”
林劍想都沒想,豎起食指比了個‘1’,“100~”
至于什么一口價,權當沒聽見,在潘家園不講價那還叫撿漏?
老頭兒佯怒,“嘿,小兄弟這嘴夠硬的,張口就砍了一大半~”
看著又圍上來的幾個客人笑了笑,老頭兒也還了個價,“400~”
林劍也不急,只是換了個蹲著的姿勢,剛剛蹲久了,腳有點麻。
“您老也說我是行家,對行家還這么不實在?我看咱也別你來我忘了,一口價200,我估摸著您今兒還沒開張呢吧?
就當我給您討個彩頭?”
這話講得漂亮,身后幾個老油條聽著連連點頭。
老頭兒一拍大腿,“行吧,小兄弟這話中聽,就當是圖個吉利,200就200~”
這時候支付寶還沒全部普及,特別是對于老人家,二維碼是個什么東東都不知道,他干脆也沒再提支付寶,干脆利落的掏出兩張紅色毛爺爺遞過去,隨后把盤子放回地上,起身道,“麻煩幫我簡單包一下~”
老頭兒拿起錢,分別對著陽光看了看,手指在防偽標志的地方捻了幾下,應聲道,“得嘞,稍等~”
這單生意完成的很利落,既沒有不懂行的亂出聲壞規矩,買賣雙方也沒有彼此下套,之前的小伎倆都是試探深淺的慣用套路,很正常,別覺得受了欺負。
在這種地方買東西,規矩多得很,記著一條,不懂別亂說話,更別亂碰~
比如,剛才林劍要是跟老板討價還價完,老板同意之后他反悔不買了?
那就是壞規矩,輕則被列為黑名單,重則會被當成同行‘趟價的’,擱過去揍你一頓都沒處說理。
裝碟子的是一個小盒子,現在潘家園很多地攤也講究服務理念,甭管賣的東西真實價格多少,至少在包裝上會很上心,制作一批古董包裝盒沒幾個錢,卻能讓買家覺得舒服,說不好以后還會來你這買東西,里外里還是賺的。
拎著袋子繼續往里走,途徑一個舊書攤,這邊聚著的人明顯更多了,因為這東西很難作假,也不是不能做,只是花費的精力可能是瓷器的好幾倍,不值當作假,所以在潘家園要想不被騙,逛逛舊書攤應該會有不錯的收獲。
整個潘家園最多同時在賣的古董文玩高達50萬件,其中真品的數量可能只有幾百甚至幾十,說句大海撈針也不為過,別說生手了,就是專家也有‘打眼’的時候,千萬別小瞧了人民的智慧,指著在潘家園發家致富,還不如回家看小說。
林劍擠進人群,在書攤前蹲下來,倒不是因為后腰‘尋寶鼠’的異樣,事實上他買下碟子之后,‘尋寶鼠’再沒出現過變化。
之所以停下來,也是想來碰碰運氣,他爺爺家里收藏了一套人民美術出版1956年出版的水滸傳連環畫,全套26冊,爺爺只差了一冊就全了。
當時,人美組織畫家任率英、卜孝懷、徐燕蓀、墨浪、陳緣督、吳光宇編繪,歷時8年完成出版的成套《水滸》,因為發行年代久遠,加上某些原因的破壞,現存世量非常稀少,因此價值不用多說,成套的更是十分珍貴。
幾位畫家皆擅長工筆人物畫,整套書繪畫風格準確統一,人物造型,嚴謹細膩,科學規范,十分符合北宋特定的歷史環境,畫面中無論是市井人情還是沙場拼殺,都一絲不茍,栩栩如生,堪稱精妙絕倫,也因此更具收藏價值。
爺爺缺的那本是《鬧江州》,聽說本來是有的,但因為沒有保存好,品相完全被破壞了,不再具備收藏價值,爺爺因此遺憾了好久。
過幾天他要回家看望爺爺和奶奶,就想著過來碰碰運氣,一旦要是有,那就再好不過。
在書攤前大概掃視了一遍,水滸連環畫出的版不少,現存量比較多的是80年代的版本,地攤上賣的也都是那個時期前后出版的,林劍不由有些失望,但也沒轍,有些事不能強求。
就在他起身想走的時候,看見舊書攤后面店里出來一中年婦女,林劍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問道,“老板娘,您這有56年人美版《水滸》嗎?”
老板娘一怔,隨即笑道,“那版可不好找~您要是有我還想收呢~”
林劍聞言,不由苦笑,也是,玩這行的,誰又不知道價值?
搖搖頭轉身離開了書攤。
潘家園賣舊書的攤位不少,林劍雖然沒有刻意去找,但只要碰到就會停下來問一嘴,但得到的答案都是統一的——沒有!
逛了快兩個小時,累的不輕,一直在走路,一般人的體力還真扛不住,捶了錘酸澀的大腿,不禁在心里嘀咕:這金手指怎么不像人家系統似的,還能改善宿主的身體素質?
不過再想到老鼠的本性,也就釋然了,不偷你東西就不錯了,還指望它給你送東西?
不對,這話也不能這么說,這幾天‘尋寶鼠’不就給他送了不少好東西嗎?
林劍瞬間覺得知足了,做人不能太苛刻。
跟來時一樣晃晃悠悠的走出潘家園,只不過手上多了個袋子,臉上帶著還算滿足的笑容,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收獲不小,幾個熱心腸還投來了恭喜的笑容。
這時,林劍感覺自己的肩膀被拍了幾下,聽到身后有人說,“勞駕,麻煩問問您,是想買《水滸》連環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