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的態度很隨意,并不像是發現了什么寶貝的樣子,大爺也不是一般人,在林劍突然開口的時候,就有過念想,難道那幾個罐子有什么特殊之處?
畢竟能被專家看重的東西應該不是凡品。
然而無論是林劍還是趙亮,所說的理由都無懈可擊,畢竟賊不走空,鏟地皮也一樣,下鄉一趟沒有空著手回去的道理,怎么也得賺回車費錢吧?
猶豫再三,崔老頭兒道,“再加點吧,那幾只罐子跟了我幾十年,都是家里留下來的,應該是老物件,200太少了~”
趙亮苦笑道,“我的親大爺哎,您可真會做生意,我就是想隨手買兩件東西應付差事。”
崔老頭兒比了個手掌,“500,怎么樣?多少也讓我們看著點回頭錢。”
林劍沖趙亮點了點頭,意思是500可以,不過趙亮知道怎么跟這幫人打交道,很不情愿的說道,“賤哥,要不咱們去別家吧?老東西有的是,何必花500塊錢。”
小二也很懂眼色的配合道,“就是哥~這農村里的老東西那還不要多少有多少?隨便去山里撿一根樹枝,照著清朝說都行。”
林劍故作猶豫,“行吧,那就上別家,大爺打擾了哈~”
崔大爺急了,眼看著到手的一千萬沒了也就罷了,連500塊錢都掙不到,真是走了背字兒!
“罷了罷了,200就200,你們拿走吧~”
趙亮更不樂意了,“大爺,不是我說您,說不賣的是您說賣的也是您,可沒這么干的,耍我們玩呢?”
林劍擺擺手,“行了,你跟老人家校什么真兒,大爺,這回可說準了,不變卦了吧?”
崔老頭兒意興闌珊的搖搖頭,“拿走吧拿走吧~”
小二適時的掏出200塊錢給老頭兒,上前跟林劍開始抱罐子,一人倆,粗放的動作絲毫不怕把罐子摔了。
上了車,林劍和小二留在車里,趙亮去了下一家,到了一個村子總不能只去一家,挨家挨戶都轉一遍,把所有沾點年限的東西通通買回去才算完成任務。
車里,小二迫不及待的問道,“哥,您這是又撿著大漏兒了?”
林劍瞥了他一眼,“你小子心真大,漏兒哪那么好撿,不過我也不確定,感覺像是好東西。”
小二只當他在謙虛,賊兮兮的笑了笑,一邊搓著手一邊說,“哥您快看看,到底是什么好東西,讓我也開開眼~”
林劍搖搖頭,“手頭沒工具~”
說是這么說,但還是用手蹭了幾下,別說,還真讓他蹭下一點臟東西,露出一片細膩的胎質,釉色白如凝脂,素猶積雪,很是柔美,“這是甜白釉?”
林劍呢喃了一句,再放到稍遠的地方打量整體器型,端莊飽滿,明凈素雅,精致內斂,應該是上好的甜白釉無疑。
甜白為明永樂朝JDZ窯所創制的半脫胎白瓷。
一般胎質精白,釉水瑩潤,光照見影,視如冰雪,在視覺上給人一種“甜”的感覺,故稱“甜白”。
《明太宗實錄》永樂四年十月丁未條記,“回回結牙思進玉碗,上不受,命禮部賜鈔遣還。謂尚書鄭賜曰:‘朕朝夕所用華夏瓷器,潔素瑩然,甚適于心,不必此也。況此物今府庫亦有之,但朕自不用。’”
由此可見,永樂皇帝對白瓷情有獨鐘。
明朝承接元代江山,早期繼承了蒙古人的審美,喜好白藍之色,故而早期制作甜白釉器極多,造型見有爵杯、盤、碗、罐等器物,制作極為精巧,用料造型代表了同時期的最高水平,直至清代仍有制作。
如果再加上雕刻的云龍紋,實乃佳品。
可惜啊,這只罐子沒有經過保護,露天存放了上百年,暗紋模糊不清,釉色泛黃,實在可惜。
不過能用200塊錢拿下來絕對不虧,這只罐子修復好,賣個幾萬塊問題不大,算是撿了個小漏兒,當然這只是對他來說,對別人來說可是不折不扣的大漏兒。
研究沒一會兒,就見趙亮從崔老頭兒隔壁的那戶人家出來,手里同樣拎了倆土罐字,一手一個,后面跟著一滿面春風的老大娘,看樣子對意外之財的數目很滿意。
小二打開車門迎了出去,“亮哥也撿漏兒了?”
趙亮搖了搖頭,“屁的漏兒,就倆民國的罐子,拿回去到公園忽悠忽悠老頭兒,應該能賣一手機錢。”
林劍聞言笑了出來,“嘿~還是你小子黑啊!”
趙亮對這個評價很坦然的接受了,干這行的要是不黑,估計早餓死了~
“賤哥您看重那罐子怎么樣?”
“還行,一云龍紋甜白釉大罐,朝代不好說,瞅著像清朝的。”
“官窯的?”
“沒有款兒,應該是民窯的,不過做工很精美,對了你有熒光筆嗎?”
趙亮反身從副駕駛手套箱里掏出一只熒光筆來扔給林劍,“這可是咱們這行必備品~”
林劍沒理他,打開熒光筆從罐子左側照過去,右邊暗處有不錯的光亮感,由此可見這只罐子造型雖大,但胎薄且硬,用料優質,否則的話,普通胎土是很難在1200多度高溫中不燒裂、不變形。
外底有大片窯紅,旋坯留下的放射狀跳刀痕和腹部拉胚痕跡清晰可見,這都是元明時期和清初期的典型工藝特征。
考慮到釉色的變化,林劍差不多可以斷定,這只大罐來自清朝康熙年間的民窯,因為后期都會在甜白釉上面填色。
他把自己的分析告訴趙亮和小二,得到他們的一致認同。
趙亮不由咂咂嘴,“賤哥您這運氣也太好了吧?走哪都能撿到漏兒~”
林劍淡淡的裝了個小13,“不是我運氣好,而是有一雙善于發現漏兒的眼睛~”
小二捂著臉不忍直視,這哥又開始了!
不過林劍在說完之后,心里又補了句,“誰讓哥是主角呢,就是這么任性,有本事你也當主角啊~”
說了幾句之后,趙亮繼續出去敲門,小二好奇也跟著去了,留下林劍看車。
約莫過了半個小時,趙亮和小二兩人大包小腳的回來,小二興沖沖的說道,“哥,您沒跟我們去太可惜了~”
林劍收起手機,隨口問,“怎么了?這么興奮,我錯過了什么?”
“倆村民為一塊兒銅令牌打起來了~”小二有種幸災樂禍的意思。
“打起來了?怎么回事?”
趙亮把一個布包扔在后備箱,“嗐~還不是為了錢,我瞅那塊兒令牌有點意思,應該是天師符,被他家小孩兒掛在脖子上當長命鎖用。
我看一面刻著“天師令牌·斬妖除邪”,背面沒看到,就想讓他家大人摘下來給我看。
結果正好被他家鄰居看到了,來了一句,‘這不是我送給你家小孩的嗎?’
我都沒說這東西值多少錢,這倆人就嗆嗆起來了,估計是看出我有意收,都想分一杯羹。”
林劍一聽來了點興趣,天師令牌?還從來沒見過呢。
尤其是銅令牌,也叫花錢,最早源自漢代,早期主要是民間自娛自樂的一種玩錢,并不用于流通,材質大都比較粗糙,但種類繁多。
古代的花錢與現在的紀念幣有些相似,但用途更加廣泛,寓意也更加復雜,通常是以辟邪品、吉利品、紀念品的身份出現在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不過到了現在,除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花錢精美的制作工藝也受到了許多收藏者的喜愛。
花錢與民俗、宗教息息相關,其圖案大多反映了當時居民的生活態勢,正因為它有多種亮點,所以收藏花錢的愛好者也越來越多,近年更是成為錢幣收藏的黑馬。
不過如今花錢價格攀升,造假者趁虛而入,但在農村,林劍可不相信有人能造假。
花錢最早叫“厭勝錢”,后來老百姓叫著叫著叫成了花錢,起源于西漢,至清末民初都有鑄造,通常正面有文字和各種吉祥語,背面則有各種圖案。
而令牌則叫“五雷號令”或“天皇號令”,是法官用于召將和遣將的法器,這里的將就是天將,道教理論認為法師手持令牌,在空中書符同時擊打令牌側面可以召來天將,并使其現身。
這樣的令牌在民間比較罕見,如果真是天師令,還真挺有收藏意義的。
“那你拿到了嗎?”林劍問。
趙亮遺憾的搖了搖頭,“拿到就給您看了,那倆人為了塊兒令牌都舉菜刀了,我看情況不好就趕緊跑了,免得被殃及池魚。”
說完湊到林劍這邊問道,“賤哥,您說那塊兒令牌要是真的,能值多少?”
林劍撇了撇嘴,“不好說啊,如果是清朝的應該值個一兩萬,民國的至少跌一半兒~”
趙亮吸了口涼氣,一副肉疼的樣子,“哎喲,要不我回去一趟?大不了被打一頓~”
林劍失笑道,“你還真是要錢不要命啊,不值當的,再說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雖然假的概率很小。”
趙亮悔恨道,“我也是這么想的,但我以為撐死了值個1、2000塊錢,沒想到能上萬。
這要是拿出去忽悠一下,賣個4、5萬沒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