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題
我和秦同學在高中因為不是同班,所以交集沒有以前多。
但還算可以知道對方消息。
因為我選文,他選理。
我也沒有什么問問題的理由去找他,偶爾會問數學。
但他那時候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問我問題倒是挺勤的。
還盡是些簡單問題。
而且從上次吃面的事開始,他就會每次準時踩點去那家面館。
標準開頭是:
秦同學:“呀,好巧。
你也在這吃面啊?”
我假笑兩聲:“是啊,好巧。”
然后裝著不在意地繼續吃面。雖然心里其實還是很驚喜的。
那時我并沒有想多,也是后來突然想起來這件事發現不對勁。
接著,他就會同我分享一些有趣的事。
看著我傻笑,他每次都會先罵我傻,然后有意無意看我。
一來二去,我就習慣了。
有一天,秦同學沒來,那天又下雨。
我以為他是忘帶傘滯留在班上了,本想去找他。
我剛想起身,面館老板端著一碗面來到我旁邊。
我疑惑,我還沒點單呀。
老板笑嘻嘻地說:“小姑娘,你男朋友白天和我說今天是你的生日,就提前預定了一碗長壽面。”
哦對了,今天是我生日。
等等,我哪來的男朋友?
看著面館老板一副“你們小年輕真浪漫”的表情,我發出疑問。
老板答:“就是那個和你經常一起來的男孩子。”
和我一起?我心里有了答案。
老板錯以為秦同學是我男朋友。
老板話音剛落,我又聽到了熟悉的聲音。
回頭,是秦同學。
他收了傘,手上領著一個袋子,頭發上掛著雨絲。
他走過來,把袋子里的東西拿出來放在桌子上。
是一個小蛋糕。
他看著我呆呆的樣子,笑著說:“你傻了?”
最后,我的17歲生日,在秦同學和面館老板的注視下度過。
秦同學幫我把蠟燭插好,三根。
他看到我疑惑的眼神,故意氣我:“你不是只有三歲?”
見我要生氣,秦同學趕緊改嘴:“不逗你了。是太晚蛋糕店沒蠟燭,這蛋糕也算是幸運,剛好是最后一個。”
17,一起。
出于私心,那時候的我希望,以后也是。
(2)青春不該到此結束
六月初,迎來了高考。
那天,遵循著每逢高考必下雨的定律,還算溫柔地下著小雨。
最后一場考試結束,走出校門。
有人歡喜,有人愁。
高考成績出來后,上報志愿。
我發揮正常,一本,如愿報了法學。
秦同學也考到BJ的一所理科名校。
也錄取到自己理想的專業。
秦同學晚上和我通電話祝賀我,我說:
“你也是。”
如愿以償的我們,站在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沒敢再回頭望,因為少年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平淡也溫暖的回憶瞬間,后來慢慢變成了壓箱底的寶貝。
像是剪碎在陽光里的柳絮,像是每一個傍晚如期而至的晚霞,像是漂亮的十八歲的我們。
我曾經在日記里詢問的一個問題有了答案:
未來還有多遠才來?
小時候的我問。
――很近。
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