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二十二)三局兩勝
- 月色傾人而你傾城
- 藺沄
- 1403字
- 2020-01-29 16:52:49
遼國皇帝大宴三天,宴請大宋使臣,三日里少不了觥籌交錯,稱兄道弟。好在耶律隆緒體恤他們只有數人,那日大醉而歸后,沒有再找人強行灌酒。
寧頁自與王若素許下諾言后,整日想著記惦著,卻苦于大宴中難以找到機會。
第三日上午,耶律隆緒招了幾個南北面官、蕭孝誠,并著寧頁和皇太子耶律宗真,在御帳內商討對宋事宜,不一會兒就分成兩派意見。北面官一致主張應該趁機響應黨項人,在宋遼邊境制造沖突,找機會大舉南下,入主中原。南面官一致認為,黨項人實力太弱,不足與遼宋形成鼎足之勢,大遼應繼續和宋保持和平態勢,積蓄力量。
耶律隆緒保持沉默,任由雙方各自陳列理由,最終雙方爭執不下,都未能說服對方。
見場上陷入僵局,耶律隆緒開口道:“宋朝皇帝剛登基,國內政事不穩,又逢黨項人蠢蠢欲動,雖然宋朝多次安撫、冊封、賞賜,但終究滿足不了黨項人的野心。這次宋朝新皇帝以私人名義遣使來遼,也是為了試探我們的態度。大宴即將結束,無論如何,我們都得有個交待。”
他看著自己長子道:“只骨,你有何見解?”
耶律宗真道:“父王,遼宋終有一戰。”
“嗯,確實如此。”耶律隆緒點點頭,鼓勵地看著自己的兒子。
“可是,現在還不是時候,”耶律宗真頓了頓:“黨項人雖然不斷發展壯大,近年來又在李德明帶領下奪取了富庶的河西走廊,掌握著絲綢之路上南來北往的客商,但是他們的實力實在太小,絕對不足以和大遼、和宋相提并論。”
“所以你認為,我們該和宋繼續保持和平?”
“不。”耶律宗真毫不遲疑地否認:“我們應該與黨項人聯手,放手讓他們繼續發展,以此獲得制衡宋人的資本。假以時日,等大遼更加強大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找到入主中原的機會。”
耶律宗真稚嫩的臉上閃耀著帝王般的光芒與自信,他的想法與耶律隆緒不謀而合。耶律隆緒贊許又得意地看著自己親手選出來的繼承者,難掩心中自豪:“那么這次該怎么回應宋朝使臣?”
耶律宗真思考了一下,鄭重道:“剛柔并濟。”
“哦?何為剛?何為柔?”
“柔,就是父王在回信中贊同宋人要和平的觀點,重申宋遼兄弟之國盟約。剛,就是要想辦法讓宋人知道遼國兵強馬壯,實力雄厚。”
耶律隆緒追問:“可是要找機會去邊境打打仗?”
耶律隆緒搖搖頭,陷入思考。
一時,眾人皆沉默。
一道清脆的少女聲響起,正是寧頁:“父王,我們可以按照契丹的規矩,和宋朝使臣比武,三局兩勝,既可以給他們來個下馬威,又可以告訴他們大遼兵備不廢,高手如云。”
此言一出,帳內眾人皆附和,又朝賀皇上虎父無犬子,一雙兒女皆是人中龍鳳,小小年紀機智賽孫臏。
耶律隆緒掂量一番,問蕭孝誠:“他們中可有高手?”
“陛下,從這兩天的接觸來看,趙、錢二人應該是不會武功的,錢暄和王若素會武功,但是在契丹絕對排不上名號。袁錦成的武功不容小噓。另一位劉從德,此人高深莫測,難以接近,摸不清底細。還有位老者,同樣如此。”
耶律隆緒有些猶豫:“如此看來,對方實力也不差。”
寧頁生怕父親駁回,便道:“我大遼高手如云,此次也有不少高手隨軍狩獵大同府,怎會懼怕對方幾個十幾歲的少年。再說了,這次比武最重要的不是輸贏,而是乘機試探宋朝的實力。”
寧頁說得繪聲繪色,情理皆在,帳內眾人皆點頭認同。
耶律隆緒終于放下猶豫:“難得我兒有如此見地。今日宴會就比武論英雄吧!”
月哥哥的武功即便排不上號,也十分了得,無論月哥哥是輸是贏,只要讓父王看到他,自己順勢就能請父王賜婚。寧頁松了一口氣,回頭卻對上耶律宗真沉寂的眼眸。
耶律宗真沒有說話,撤了目光,繼續聆聽眾人對比武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