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歲月靜好
- 誰念遺簪
- 邊溆
- 2117字
- 2020-02-24 19:00:00
夜已深了。
東觀殿內的燈燭已經耗到了指頭的厚度。
魏珩神情嚴肅,眉頭緊鎖著,對待王始的結論并不很滿意:“肆意污蔑,也是大罪。阿始,這種話若是無憑無據,不可再說第二回了。”
通敵叛國,是誅族大罪中的第一宗。
縱使天下人都要在他與太子之間決個高下,縱使他的這位皇兄奪走了自己心中的摯愛,但仁義孝悌,都讓他在心中尊敬這位太子、這位兄長。那么他就不能容許任何人污蔑詆毀太子——尤其是王氏。
王始的話顯然不是憑空捏造的胡言亂語,她也料定自己的這位“仁愛表哥”會出口斥責自己。因此,她不急也不惱,稍稍理下一番思緒,將白日的事情挑揀相告。
傍晚在醉云酒坊里,她自然是沒有喝醉的。
縱使喝不過胡姬酒肆的濃醇烈酒,可她在醉云酒坊買的那一小壺果酒,屬實不夠分量,頂了天去,也只是個半醉微醺的狀態。
她就正好喝了個微醺。
酒盡杯空是真,出廂續酒也是真。唯一不同的是,她經過走廊時,隱約聽到一句“秦樂”。
尋常百姓根本聽不出個所以然,唯獨重生過的她知道。
此時匈奴使臣剛剛抵京,“秦樂公主”只可能出現在兩國議和交往的文書中。只有在國宴之上皇帝親口宣布讓誰去做這個和親公主,“秦樂”這個封號才會在宣讀圣旨后被眾所周知。
所以她篤定,那聲音的來源處必然不簡單。于是她悄悄靠近,貼耳附在廂房外偷聽。
約莫五六個男子在低聲竊談,其中有夾雜著匈奴口音的中原話,也有純正的建康官話。操持匈奴口音的鏗鏘有力,而建康官話卻是沉穩冷靜。
她仔細聽了許久,臉面一陣一陣地發青。
他們討論的內容正是從建康城迎娶回秦樂公主后,如何在通往西域的路上冒充匈奴單于的人辱殺公主!然后利用公主的死離間雙邊關系鼓吹戰爭,并借此混亂之機攬權奪位。
王始聽得身形猛顫,一個閃神間磕到廂房在的盆景,眼見行蹤敗露,便急中生智裝瘋賣傻起來。
也就是在她咬牙豁出去走進包廂的時候,眼角余光瞥見了那幾個操持建康官話的男子。
其中一位不是別人,正是宗陵。
宗陵是誰?興許現在的他還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外軍小武將。但經歷過上一世的王始不可謂不知。太子魏琰登基稱帝后,這個宗陵便從小小的武官一路高升,直到她被冷落降為才人的那幾年,已經逐漸取代式微的王家,成為首屈一指的大將軍。
宗陵是為數不多對太子忠心追隨的人。此時他與匈奴使者共聚一桌洽談離間之事,難道還不能證明什么嗎?
王始篤信這些,是因為她有上一世的記憶和信息。她能知道秦樂,能知道宗陵,但這些對于此時的魏珩來說,卻有如天方夜譚。
魏珩云里霧里:“這又能說明什么?”
王始自然不敢將自己重生的真相告知魏珩,她只是執意自己的結論:“宗陵是太子的人啊!”
“皇兄在朝中向來寡勢,別說宗陵是誰我不認識,你又有何證據說明他們的往來?”饒是全不相信,但他還是十分耐心地向王始質疑:“即便你所言是真,他們會如此簡單地讓你糊弄過去?”
當時的她之所以在那群匈奴人面前自稱“秦樂公主”,就是瞄準了這個封號只有兩國機要才知道。因此她聲稱自己就是秦樂,會令他們堅信不疑,也只有利用秦樂公主的身份才能暫時免去自己的性命之憂。
畢竟和親公主是遲早要殺的,但如果死在他們的手上,無法向中原皇室交代不說,現在死了一個,還可以有第二個頂替,于他們而言,只會是功虧一簣。
她將這些話說與魏珩聽,換來的卻只是他的輕笑搖頭。
“你還是不信,對不對?”
事實上,這并不能全怪魏珩,畢竟王始的所見所聞和她的那些盤算,他都不知情。那又如何能強求他與她站在一起思考問題呢?
王始又緩又長地嘆了一口氣:“好吧。”
她垂頭喪氣,將腦袋趴在魏珩的書桌前。心事是發泄完了,可腦中卻空蕩蕩的,一點想法也沒有了。
忽然,一只大掌覆在她的頭發上輕輕揉了揉。緊接著,她聽見了魏珩溫柔寵溺的聲音:“我是不信的,但若你執意,我可以調出這兩年的匈奴載錄給你看。”
王始聽得頓時心花怒放,她猛一抬頭,杏圓含星的眸子里正映著魏珩的身影:“真的嗎!”
“嗯。”魏珩頷首,他輕點了點王始的鼻尖:“不過已經深夜了,你先回客房歇下,明日我帶你去看。”
如此,她再也沒有留下來叨嘮的必要,又因著魏珩的這句話,她暫時打消了回府的想法。只不過聯想到裴謹可能會被罵,她又有所猶豫。
魏珩看穿了她的心思,溫聲道:“你來時老霍就已經親自去了一趟郡公府,替你圓好了借口,想來伯舅不會難為你。”
“嚯!”王始得寸進尺起來,不依不饒埋怨一句:“我與阿嬙加起來,都不及阿爹疼你半分。你說的話,他句句都依,也不知道誰才是他親生的,哼!”
魏珩失笑,他提筆唬人:“我將你這副模樣畫下來,日日掛在成王府門前,教往來行人都瞧一瞧,讓你嫁不出去。”
“你敢!?”
“你若還不去就寢,我這便續燈提筆。”
魏珩話還沒說完,便見王始手腳麻利地提裙而出,那些神態動作,仍舊似個孩童般,他也無奈,只是噙著笑收拾文具,準備就寢。
“哐當”一聲,王始推門出去時灌入的對流風吹開了他身側的窗門,那把古琴仍舊靜靜躺在杏樹下,好似歲月靜好。
魏珩側目望了眼它,先前的溫柔笑意又統統消散,不知從哪里卷來的一股繾綣憂緒又一次縈繞上他的眼。
=======================
“惠懿周皇后,諱杏。父司空周異,別具傳。惠成皇后姊也。初,世宗鎮匈奴歸,請旨求之。擬為太子妃,又以累病延期,久不成。后以相士沖煞之論,降為太子良娣,始歸東宮。未二年,歿。世宗既禪,追復皇后,上謚曰‘懿’。”
——《晉史·后妃列傳其五·惠懿周皇后》